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目的在于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目的在于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审美就是能动的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它是伴随着人一生的重要素质.通过探索"如何欣赏服饰美"中"形式美"的原理,来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同时来旁通其他艺术门类;通过"时代感"的论述来提高学生鉴赏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调整学生的审美取向,挖掘服饰与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徐向前 《科教文汇》2007,(3X):42-42
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与一炉,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美、人物美以及识别文学作品中丑人丑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吴爱慧 《科教文汇》2010,(26):172-173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从生活中学知识,用知识更好地生活,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将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加入我们的课堂,我们就会让美术教育变得更加富有生气、充满活力。培养求知情趣而热爱学习,培养审美情趣而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情趣而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6.
张丽娟  廖海云 《知识窗》2013,(12):67-6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自然美、社会美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何莉 《科教文汇》2007,(2):74-74
语文课堂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从借助多媒体技术角度来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从借助多媒体技术角度来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韩春卉 《科教文汇》2013,(35):30-30,33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工学生更要依靠学校的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美化灵魂,提高素养。在技工教育的各个学科中,语文课与审美教育联系最紧。本文旨在探讨凭借技工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美好的职业情感、文明的语言习惯、优秀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0.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发掘教材,发现规律,提高认识,锤炼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吕军辉 《科学中国人》2014,(8S):237-237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奠定美术创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发挥之中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品味与审美情趣,也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必须充分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并有责任去利用教学之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薛有庆在《新课程呼唤美的语文》一文中所说:"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诗歌大多具有感情强烈、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意境清新等特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是审美教育的得力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通过古诗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并通过这些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去感染、塑造学生,造就他们完善的人格与和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与一炉,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美、人物美以及识别文学作品中丑人丑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赵建昌 《今日科苑》2007,(6):128-128
所谓审美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如何在语文中实施审美教育,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美育因素,充分利用美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浅论难美项群教学的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据运动项目的某些特点、风格、动作编排技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等条件,运动专家把体操、武术、花样滑冰、艺术体操、技巧、跳水等项目归纳为体育运动的难美项群,随体育运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难美项群中的美学效应。其中的各个项目充分体现了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在其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评价效果的标准与其艺术表现力是密不可分的,较好的艺术表现力又是通过教学过程的美育实现的。 1、美育的目的 1.1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培养人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欣赏美和创美的能力的  相似文献   

19.
何婷 《科学大众》2016,(4):67+120
在众多的古典文学经典中,古诗词以其音韵美、意境美而当首推。通过品读赏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本文拟从发现"音律美"、"炼字美"、"内蕴美"、"创作美"、"故事美"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小学语文诗词教学。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想象、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