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而民生新闻的原始定位决定了新闻舆论监督是民生新闻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如何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提升舆论监督水平,这是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对"电视问政"栏目在报道内容、方式、理念等方面的变化和创新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了需要思考和面对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迅猛发展,其新颖的取材内容和播出形式,具有亲民性、互动性的优势和强烈的本土化特征,深受观众欢迎。面对新的形势,在民生新闻的评论工作中确立恰如其分的评论方式,探索更为宽广的民生新闻评论道路,对于深化舆论引导功能,解决受群众实际问题与困惑,更好地推动我国民生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鑫 《华章》2011,(16)
在媒体竞争与融合的今天,面对众多的传播渠道,更开放的受众参与,地方台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电视评论的外在形态,内在形态入手,深入分析电视评论文体特征,进而展望电视评论的发展前景。文章总结了电视评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从内在规律的层面进一步探究电视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人际传播 ,而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媒传递给非现场观众是大众传播。究其实质 ,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应有意识地运用人际传播的手段以改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电视传播领域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民生新闻"运动,反响巨大。电视民生新闻在新时期的新闻传播发展进程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历史方位,需要很好地探究。  相似文献   

8.
"去中心化"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一种核心传播理念,其由精英向平民转变的选材方式,由教化向沟通过渡的传播语态,由庄重向娱乐靠拢的包装风格是其重要的传播特征。而题材同质、内容肤浅、职能错位则是它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价值缺失,应该努力避免和革除。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得到了普及。按照很多人的习惯心理,看电视已经成了茶余饭后、娱乐休闲的主要活动。在电视传媒的诸如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化公众、舆论监督等各项职能中,娱乐休闲的职能在受众心里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电视传媒的娱乐休闲职能在具体形式上则普遍体现为综艺节目和影视剧。  相似文献   

10.
11.
杨波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443-443
电视媒体有着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因为其具备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相结合的传播特点,同时还是现阶段的主流媒体、长期处理风向标以及引领者的地位。随着中国以及世界经济的腾飞,电视媒体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这个时候舆论监督的必要性便显露无疑。本文主要围绕电视媒体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阐述,以及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的必要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政治性和权威性很强的文体,一直是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新闻评论方式和方法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包括新闻评论思维从价值一元到价值多元;新闻评论功能从“舆论引导”到“言论表达”;新闻评论内容既强调“观点传递”,又强调“关系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一、弘扬人文精神是提高电视文化传播品位的关键  文化与传播是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没有传播就没有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众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电视这一最现代化的传播工具 ,尤其是现代社会处于电子信息覆盖之下 ,电子传播的社会教育与影响作用 ,较之传统时代以书籍为主的文化传播方式要强大得多。据调查统计显示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每天闲暇时间为 6小时 2 5分 ,而花在电视机前的时间为 3小时 3 8分 ,占 5 6.6%。全国有 8.9亿的电视观众 ,每天就要消耗掉3 0多亿小时的电视节目。客观现实证明 ,如今的文化传播 ,其渠…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是一个电视传媒引导社会潮流的时代,又是一个司法对社会调整更为有力的时代.电视传媒通过舆论来评判是非、贬恶扬善,满足公民的知情权,电视传媒要求公开与透明.司法通过法律来解决纠纷,主持公道,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司法要求独立与封闭.电视传媒与司法自身性质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关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关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莱克有句名言:“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是我们文明中两种最为珍贵的东西,实在难以在二者之间取舍.”因此,妥善处理好电视传媒与司法的关系,对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俗性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章从电视化的特征、电视传媒的特点和目标群体的特殊性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电视台的评论节目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正确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也是是电视节目中的一块高地,是检验电视台品位、电视节目品质的标尺,国内众多的电视频道强化评论强台,开办的评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新闻、经济、体育、文艺等专业频道,评论节目日益增多,作用也更加明显。本文试从其评论传播的内容模式、结构模式以及受众审美模式等创新方面作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方电视媒体舆论监督发展很快,成绩不菲。但也面临舆论监督不够,质量不高的困境,存在某些权力放大的畸形发展趋势,这是由外部环境的局限和内部机制的不健全所致。要想突破发展瓶颈,需要政府转变观念,给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媒体内部则要完善舆论监督机制;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公信力。只有内外兼修,媒体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亲身经历的一次成功的电视隐性采访实践,分析了电视隐性采访在新闻舆论监督中的独特作用、适用范围和必须遵循的法律、道德、情理等原则,警示电视工作者进行隐性采访时必须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评论的通俗性由电视传播自身特征和目标受众特性决定。“传播者本位”的传播意识向“受众本位”进行转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目标受众包含各个层次,由于经济水平的不一、接受教育层次不同,会有一大批文化层次比较低、平均接受能力不很高的受众,要结合受众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的观点,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评论的通俗性还可以用电视的画面语言、通过“讲故事”的手法和受众的现场参与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0.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闵惠泉在《现代传播》2004,4期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