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手”之家教理念会带给每一位家长以深刻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比赛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可怕的是,在很多家长中间,大有把孩子的生活“竞赛化”的趋势。其表现就是凡事都要比一比,在与学习相关的事情上尤甚:邻居家的孩子考了高分,父母的言谈话语间就带出了对自己孩子的不满与责备之意——为什么你就不能考那么高的分呢?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05,(10):30-30
我一直记得一位家长的话——“为人父母是一门艺术”。他说当父母的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要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说了很多,我的感触也很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我们的教育和影响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的性格品行和思维方式总体上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为人父母与家庭教育的艺术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困难总是难免的。虽然要克服有些困难离不开朋友的帮助、家人的照顾,但那是起辅助作派用的,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然而,现在的许多父母却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伞。父母关爱孩子是应该的,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些风雨,家长可以在风雨过大时帮孩子一把,但不能只要有风雨,就立刻替孩子打开雨伞,甚至到了雨停云散之时仍不愿合上伞。这样,表面上看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但实际上让孩子失去了一次接受风雨洗礼的机会,甚至会让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手中的伞。说到这,我想起了现在孩子生病时的情形,就算得的是普通…  相似文献   

5.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日益严重。大多数孩子养尊处优,自理能力差,凡事依赖父母,就连洗手、吃饭等一些最起码的生活技能都不会,更不用说独立做事了。  相似文献   

6.
一、为什么要沟通?
  身为父母,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着孩子快乐地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孩子分享点点滴滴的快乐,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遗憾的是,因缺少方法,身边有好多家长没有品尝到这种沟通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是庆祝西方节日还是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热热闹闹过节,与家长共同参与其实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孩子与父母间的互动关系,营造健康良好的亲子氛围。在学前教育阶段,父母的言传身教远远大于教师的教导。正因如此,诸如制作南瓜灯等需要家长与孩子齐参与的活动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幼儿园作为孩子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对孩子日后发展可谓影响深远。在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成长阶段中,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孩子什么就值得民众认真思考。根据心理学理论,学前阶段的孩子既处于对父母的依赖阶段,也处于基本是非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自己把孩子当宝贝,凡事都为他着想,可孩子就是不领情,怎么说他都不听话。这时候父母要问问自己:“我是怎么和孩子说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和孩子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语气和语调,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说话呢? 一、别把孩子当大人有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像  相似文献   

9.
在家庭中,父母经常会听到孩子诉说他与小伙伴之间发生的矛盾,或者听到孩子抱怨他在学校遇到的烦心事。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是个好听众,然而真正的倾听比许多人认为的要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10.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一些家长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成长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有正义感,讲道理,孩子会打心眼儿里更加依赖和尊重父母。家长要孩子做的事,孩子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德国的法律也提倡摈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兼顾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愿望。“兼顾”并不指盲目顺从孩子的意愿,而是尽量使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家长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与他们协商,  相似文献   

12.
一位韩国心理医生提出“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我不禁拍手叫好。我欣赏她那句深刻的话——“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这对望子快成龙、望女速成凤的我们乃至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良好的忠告。“慢速培养”并不意味着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对他们的成长漠然置之。相反,它需要我们具备等待的智慧,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细致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去除欲念汹汹的浮躁和功利,多一些理智和冷静。事实上,许多人却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失去了等待的执著与韧性。许多…  相似文献   

13.
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对只有充分准备做父母而绝没想到要做“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的入学问题、教育问题和孩子的成长问题会使家长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家长必须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能力来面对现实、面对孩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面对孩子的出走,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的正确教育是避免孩子离家出走的最好药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在成长中,心理上还在依赖父母,但行动上却表现出想独立的倾向,时时希望得到尊重,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冲突。父母应细致观察孩子,注意其细微变化,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尊重  相似文献   

15.
张增明 《家长》2023,(22):11-12
<正>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知道情绪感知力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加以培养,不要让冷漠搅乱了家庭的和谐“,吞噬”孩子以后的美好人生。有一位父亲在闲谈时向我吐槽:“人们都说孩子的成长是越大越孤单,其实为人父母也是这样,孩子越大我们越孤单,尤其是上了初中后,孩子面对我们似乎不再有情绪,也不再有话题,对我们的情绪也开始‘冷处理’,真是越大越‘冷血’。”这位父亲的“实话实说”,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眼下,许多家长把大部分精力、物力、财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少家长的一片苦心最终未必都能获得理想的回报,有时候,孩子反而成了父母的心病。那么,如何对待孩子的成长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二是家长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勿拔苗助长,无限加压。另外,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积极加以引导,对孩子不能一味地拔高要求,加重负担,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什么都由着他。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于2005年9  相似文献   

17.
一忌无限度的爱。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爱却大有文章。有的父母将爱视为惟命是从,一味迁就,哪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一切从保护出发,孩子的困难均由父母承受。这种偏爱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有不良的个性,使其成熟速度减慢。正确的爱子观念,应是寓爱于教育之中,理智而不盲目迁就,既爱护又严格要求,既放任又有一定限度。二忌过度灌输。儿童的成长发育分为各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特点。当孩子的身心发育到一定时期,就会自然而然地萌发出要掌握知识和本领的意识。有的父母“望子成才”心切,无…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比赛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可怕的是,在很多家长中间,大有把孩子的生活"竞赛化"的趋势。其表现就是凡事都要比一比,在与学习相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第3期《中华家教》刊载的孙云晓先生的《改变观念从改变称谓开始》的文章,提出:要改变家长制作风,必须首先把“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1.“家长”与“父母”的内涵与外延不一样“父母”虽然也是孩子的家长,但不能代表孩子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缺乏独立性,一切都依赖父母,如在幼儿园布置的一些动手动脑的小作业都是由家长来完成。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这么做就是爱孩子;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做事不放心,怕孩子做不好,所以什么事都代孩子做,不放手也不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会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惯,形成一定的依赖性,独立性较差。所以,培养幼儿要从小抓起。一、活动是培养幼儿独立意识的源泉幼儿的独立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三至四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凡事都有"我自己来"的要求。当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