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事例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人情感的载体,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一首乐曲也一定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生活和特定的情感。在中师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因为学生对音乐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不了解,或,是音乐教师对音乐作品背景材料发掘的不充分,导致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就作品唱作品.从而失去了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一、在课内培养学生准确地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无论是欣赏、唱歌、还是演奏,教师必须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准确形象地向学生进行讲解。世界上两千多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历史、宗教、经济、语言,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俄国作曲家格林卡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一切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3.
李立 《河南教育》2005,(9):44-44
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开拓学生音乐视野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与音乐产生共鸣,进而理解并感受音乐特有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陶冶性情、完善自我的目的。此过程是一种高尚而有益于身心的审美活动。那么音乐欣赏需从哪些方面入手?需具备哪些知识呢?一、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作品往往能表现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例如:中国民族器乐曲的代表——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描述了公元前202年楚项羽和汉…  相似文献   

4.
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讲授音乐作品少不了介绍作曲家及时代背景,恰当的背景介绍能把学生顺利地引入音乐欣赏的艺术情景之中。  相似文献   

5.
潘从明 《甘肃教育》2010,(13):35-35
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与作曲家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和音乐语言等有着直接的联系。想要全面、准确和深刻地理解一部音乐作品的内涵,就要对作曲家的个人背景,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同属欧洲维也纳古典派的两位代表人物莫扎特和贝多芬,因各自的经历、性格和成长过程不同,其作品风格亦截然不同。如《第四十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得还可以,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却有些不尽如人意,给我的感觉就是,学生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而不知道真正的音乐为何物。可见传统的欣赏教学带来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了。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途径。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其实,在未欣赏音乐之前,介绍作曲家情况都是徒劳的。可以这样说,学生对一个作品的兴趣远远没有对这位音乐家的生平感兴趣。我们很多的学生都希望老师介绍贝多芬、莫扎特的  相似文献   

7.
<正>1.突出主体,在聆听中培养学生感受能力传统欣赏教学方法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教学中要探索新的欣赏途径,不单从音乐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体,重在欣赏,具体表现为:课始,可不告之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  相似文献   

8.
一、了解作品,把握作品风格 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是弹好乐曲的关键.在学习一首作品之前,全面了解作品内容,并在弹奏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以此为依据,正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是音乐作品艺术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演奏者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并深入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一切相关资料,如,作曲家所处时代的政治历史背景、作曲家的风格及其个性特征、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以及表现手法、乐曲的整体布局、高潮处理等,演奏者均须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音乐欣赏教学误区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流程一般是:组织教学、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学习新作品(包括:介绍作品大致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介绍、分段听、完整欣赏等)。其实,在学生对所要学习的音乐作品在音响感知觉为零或很少时,就对其进行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效果往往是不大理想的。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常常出现了学生昏昏沉沉,对所学音乐作品打不起精神,而教师却讲得头头是道的尴尬场面。  相似文献   

10.
关于音乐作品演绎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来讲,除了全面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技法之外,还需要良好的,全面的基本音乐知识,这些知识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实际上却是作曲家与演绎者之间的纽带,演绎者通过对这些基本音乐知识的深层解读,才能准确地理解音乐,得以正确演绎。这些基本音乐知识是:“拍号,节奏,速度,力度,音区,表情术语等等,本文将对这些基本音乐知识作进一步的梳理与透析,以便更准确地演绎作品。  相似文献   

11.
刘倩 《知识文库》2022,(19):52-54
<正>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探索知识、感知音乐、体会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聆听歌曲、歌唱歌曲、演绎作品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音乐情感等有丰富的体验,教师要加强音乐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将游戏与音乐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对教学方式产生好奇,进而通过兴趣的引领,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生在参与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产生全面的认知,对基础乐理知识的了解得以增加。  相似文献   

12.
曾淼  蒋巧 《文教资料》2006,(13):157-158
在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就要让他们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掌握一定的乐理、和声、曲式、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得音乐作品在音响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对比统一原则是音乐作品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建树的  相似文献   

13.
开设钢琴艺术史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钢琴音乐的历史知识,使之较深刻地理解不同时期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把握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更加完美地表现作曲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素质教育一个特殊的活动环节,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普遍采用“三步模式”:倾听音乐作品——介绍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形式——分析作品的题材、曲式结构。学生在整节课中只能被动地“听”音乐,“听”教师对音乐的介绍,逐渐地学生对教材所涉及的音乐作品失去了兴趣,对音乐教师失去了兴趣,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素质教育一个特殊的活动环节,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普遍采用“三步模式”:倾听音乐作品——介绍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形式——分析作品的题材、曲式结构。学生在整节课中只能被动地“听”音乐,“听”教师对音乐的介绍,逐渐地学生对教材所涉及的音乐作品失去了兴趣,对音乐教师失去了兴趣,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6.
钢琴音乐表演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是作曲家的创作,一次是演奏者的再创造。作曲家的精心创作有赖于演奏者对音乐作品完整的了解、掌握与发挥,将乐曲的内涵与精神充分地表达出来。一个钢琴演奏者,弹奏一首作品.如何找出音乐的灵魂.决定音乐的调配、乐句的呼吸、音乐的走向与感觉,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问题。一、版本在忠实地对待原曲时,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众多的版本中,我们应该采用哪一种版本?这众多版本的产生.是因为出版时,让不同的对乐曲有研究的演奏家进行了校订,这些演奏家在原作上加进了自己的记号。这些版本我们可…  相似文献   

17.
茅林红 《成才之路》2013,(23):34-35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是初中音乐课程的必要环节,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使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及思想内涵,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加深对作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曾欣荣 《湖南教育》2003,(21):39-39
一、听赏性参与听赏性参与是欣赏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参与方式。教师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表现的内容、作曲家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及特点等,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听赏音乐时,学生通过若干次的反复细听来分辨掌握音乐作品的体裁、风格、表演形式等是学生掌握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在整体性教学阶段(初听),教师启发学生运用联想和想像来独立欣赏音乐,获得音乐作品的初步印象;在分析性教学阶段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学生根据教学要求作重点教学,把分析所得的感性、理性知识综合起来加上教师的欣赏小结,在再一次…  相似文献   

19.
罗曦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137-140
罗伯特·舒曼(1810-1856)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兼具了浪漫主义气质和古典主义情怀.从和声的角度,对舒曼音乐作品中和声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及音乐的时代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0.
音乐作品是传递音乐的载体 ,任何音乐作品都要表现一定的情感。我们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来理解作品中美好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感受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 ,要进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去 ,完全要由老师来讲解、引导 ,不然 ,学生的思维是难以进入角色的 ,学生就感觉乏味。所以 ,在课堂上 ,我就将要讲授的作品运用多媒体进行整理、配音、编辑 ,作品的历史背景画面、作品描述的景象、作曲家介绍、创作风格的分析等内容 ,课堂上都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大量的景象、声象资料很直观地把音乐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给学生认识。这样 ,学生的思想和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