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如外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过程:感兴趣→失去兴趣→厌烦和反感。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生成过程。在英语起始教学中。学生开始会充满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学习过程中受挫.逆反心理便逐渐暴露出来。当教师感到事情严重时.已经回天乏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学生家长管理学生的时间减少,大部分学生回家后,都是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当代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大,已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成绩一直提高不上去,有的甚至误入歧途。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加以引导,消除其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老师,当学生不屑一顾时,当学生因你拖课而烦躁不安,收书包、说话时,当学生对你叫喊时,当和你谈话的学生愤而转身离去时,你会意识到学生的逆反行为就发生在你的眼前。因此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矫正逆反行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有效预防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和矫正逆反行为则是教育艺术水平高低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大都富有朝气,精力充沛,充满热情,但他们的情绪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已不再简单地服从成人的权威,甚至会反抗权威,这就是因为逆反心理在作祟。根据心理学理论:逆反心理泛指个人用反向的态度来对外界的劝导作出反应的现象。(《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金盛华、张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生逆反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常令家长和教师叫苦不迭。(一)初中生逆反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初中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相互矛盾的时期。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都缺乏正确的评价,对成人…  相似文献   

5.
琚金民 《文教资料》2005,(35):70-71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需求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阶段正处于“第二反抗期”,由于特定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及一些社会原因,初中生易形成逆反心理。其教育对策有六:倾听;尊重;宽容;完善自我意识;提高教育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潘俊颖 《广西教育》2012,(2):51+95-51,95
在青少年成长的历程中,逆反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要素之一,它是初中生逐步确立并践行自我价值观的一种不成熟的尝试,是争取人格独立和渴望能力被广泛认可的人生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7.
问题学生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些学生人数不多,影响却不小。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教育转化他们。问题学生对教师大都有或强或弱的逆反心理。因此,要转化问题学生,就必须先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8.
刘淑玲 《甘肃教育》2014,(18):22-22
正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其表现多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常会遇到教师表扬一个学生,却引起一些学生的不服气;教师批评一个学生,反而引起一些学生的同情和辩护。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就一点也不会起作用;防患于未然的种种措施,就会失去力量。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首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常常感到困惑不解的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软硬不吃,好坏不知。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对这一现象概括为"现在班级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管理教育者的困惑和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走出班级管理的困境是我们每位班主任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职教学生在田径教学中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在两所重点职业学校范围对职教学生产生的逆反情绪的方式进行大样本调查,进行了因素分析,提出了消除职教学生田径教学逆反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纪俊闪 《家长》2008,(Z1):48-48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给予孩子恰当的疏导,这样,才能缓解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癞子头上的疤——揭不得”,因为这些学生极爱面子,自尊心极强.心理特脆弱、特别敏感.大部分同学并不认为自己有逆反行为。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稳定性.还有潜伏性。我们不能把“逆反心理生”等同于学困生来看待,他们不完全是学习差,不少同学学业并不很落后,他们的智力也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现象,学生感情的失控,与家长、教师的关系疏远、僵化,甚至对立,种种逆反表现令教育者叫苦不迭。分析、认识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教育对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在教育过謦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现象,学生感情的失控,与家长、教师的关系疏远、僵化,甚至对立,种种逆反表现令教育者叫苦不迭.分析、认识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教育对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抵触情绪,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尊从。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具有很大程度的抵触和反抗,其最大特点是不合作。具有这种心理的孩子,不仅心理上不能健康成长,一生事业上也难以成功。开展这一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让各位家长了解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家庭因素和消除孩子逆反心理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影响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不利因素。它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产生的原因与如何加以克服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逆反心理"的对策,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师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要特征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制”情绪。其主要表现为:对校长的领导不以为然、消极对抗或公开“顶牛”:对校长感情冷漠、有隔阂;看问题偏激,易于煽动。  相似文献   

19.
进入初中以后,班主任与家长往往会发现初中生越来越难教育了。以前他们对师长言听计从,百般信赖,现在却越来越不听话,反抗心理越来越强。师长越是着急,苦口婆心,这些学生越是与鞫己离心离德。初中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当今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具体方法有: (一)心理换位法就是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