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与语文教学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的教育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要求语教学必须走出过去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在追求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和个性发展等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以《语课程标准》为依据,重建语知识教学观、阅读分析观、作教学观以及口语交际教学观等,加强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努力实现语新课程教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分歧,在理论建设上反映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基础不够明晰.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基础,在知识价值论上,我们需要反思狭隘的功利价值,追求知识的实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选择和制定满足国家与地区以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具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组织上,需要平衡理性主义和经...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由注重对外在价值的追求,即所谓的社会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工具价值向更注重内在价值,即促进人的发展的人文价值转型。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语文教育的弊端,提出从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方面来实现新课程所推崇的价值追求,使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好的结合,进一步促进语文教育的价值转型。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通过对戴维森知识论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其价值。戴维森知识论以早期哲学理论为基础,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为了能够做好价值分析,文章以合理性分析为研究重点,对戴维森知识论的价值进行了挖掘,并且找出了合理性评价的相关标准,提高戴维森知识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0):20-25
教师角色转型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倡导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的转变,蕴含了教师形象从"忠实执行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角色是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价值的重新发现。那种认为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型是"把改革的成败推加在教师身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哲学的人学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际化交融的大背景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日渐兴起;促使着中国当代哲学的人学转型。这既是主体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新发展。这一哲学走势,迅速削蚀着漠视人的尊严、地位和价值的传统教条主义的地盘。为有助于推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哲学的人学转型。本探讨了这一哲学转变的价值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针对中国哲学弱化化的传统弊端和当前理论界的若干流行观点,提出了试图超越以往哲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知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知识论是研究知识的专门理论。随着人们对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认识的深化,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也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知识论话语的变迁映射着这种发展。通过分析这种话语变迁,提出课程知识观应有的嬗变,为课程变革提供一种解析视角。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成为近年来课程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相关研究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理解多有误解或曲解。要澄清与消除这些误解或曲解,就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与发展观,有广阔的视野和“融通”的意识,有大智慧,要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整合起来,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哲学在方法上擅长演绎而不善分析,在价值取向上重人伦而轻物理,直接导致了中国知识论的不发达。20世纪40年代,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写成了《知识论》巨著,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论体系,从而在知识论领域进行了一次新的开拓,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知识论研究长期薄弱的状况,奠定了中国知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中国知识论现代转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围绕课程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接触、交流、对话而构建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传统课堂教学文化中,教师成为机械复制文化的工具,学生则变成了知识接受的容器,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和呆板.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发生根本转变,只有对传统课堂教学文化进行重构,才能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课程和文化是一对紧密联系_的范畴。历史的沿革赋予课程以传递文化的重任。然而,随着教育教学的展开,课程逐渐摒弃了文化本真的主体性,嬗变为脱离灵魂的躯壳,以工具性价值存在的方式充当着文化附庸者的角色。物体内在意蕴的缺失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羁绊,严重阻碍新课改的实施。为此,实现“课程文化再造”成为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  相似文献   

12.
13.
作者在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文章阐述了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实现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的世纪里,现代课程也被打上了科学的烙印,面对“制度课程”存在的种种弊端,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及学校该为学生开设哪些课程,这取决于人们对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所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由此形成的主要价值取向包括,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16.
影响新课程评价新取向的主要理论是教育目标分类学和多元智力理论。新课程评价从功能、内容、技术、主体、角度及方式上,进行了价值判断与评价,确立了评价新理念和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还有两种普受关注的价值取向,即"生态伦理观"、"主体教育观",它们分别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作用的结果,并且开始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折射出来。  相似文献   

18.
课程实施是一个课程开发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由观念向行为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课程实施改变原有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将课程的变革落实到实践中。广西幼儿园新课程由共同性活动和选择性活动两部分组成,共同性活动侧重于幼儿共性的发展,选择性活动则侧重于以幼儿活动为中心的情感体验和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广西幼儿园新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托为:把变革的理念引入实践,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使得教师和幼儿更轻松、更快乐,并因此获得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等三种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课程形成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网络化生存、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在课程价值取向上体现出多元价值的和平共存和多元共生,通过对知识观与社会服务观的重新认识与改造,形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最终追求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评价向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适应性变革要求,综合考察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具体变革思路,我们以为,高考制度应以“发展”作为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应在改革过程中遵循本土性、动态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改革原则,从具体的“人”的因素出发提出改革思路,完善改革进程,最终实现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