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切勿只“惩”不“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是的,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光有惩罚没有警戒的教育更糟糕!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所真正需要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写道:“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一位中国校长问新加坡的一位中学校长:“是否…  相似文献   

2.
羊伟 《考试周刊》2009,(22):196-196
一段时间以来.有个别中学、高校教师被学生暴力袭击.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发人深思。我们强调以生为本,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致力于突出“赏识”过渡,认为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更不能合理惩戒。这实际是对教育的误解。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成功教育与惩戒教育等多种教育手段的综合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陈波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67-73
中小学生主要是未成年人,这决定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注意保护未成年人.中小学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 是教育,直接目的 是"戒",惩罚仅仅是手段而已.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侧重于戒除违规违纪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的 .有必要建立"戒"的考察机制,考察学生的戒除效果,进行家校协作,共同考察.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惩戒方案,防止学生受到不利影响;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做到合法惩戒、公平惩戒和程序正当.  相似文献   

4.
惩戒是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惩戒标准的缺失、程序的不规范以及救济措施的欠缺,在实践中存在着观望、随意和滥用惩戒的现象.教育惩戒争议的焦点主要涉及惩戒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惩戒的顾虑三个方面.因此,为了消除顾虑,确保教育惩戒的切实可行,需要采取健全法规、规范程序、转变惩戒观念、完善救济途径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冯锟 《江苏教育》2023,(8):45-46+48
<正>一、解析问题,惩戒背后的刻度尺班主任在问题分析时要坚持以下原则:全面分析,将情景中的教育影响因素进行简单罗列;重点分析,把罗列出来的问题依据四象限法划分,优先解决重要紧急的问题;对比分析,将罗列出来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与所有矛盾均有密切联系的主要原因,整合资源,彻底解决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苏玉秋 《师道》2004,(8):18-19
不时见到报上有关教师辱骂、体罚学生,引发学生伤残、轻生事故的报道。掩卷细思,觉得此类事件的发生,除了教师本身的师德有问题外,恐怕还与我们的不少教师认真过度,刻板有余,缺少教育机智有关。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面对新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变措施的能力。传统的师范  相似文献   

8.
许丽 《江西教育》2004,(1):43-43
从前,有个老禅师,一个人在山上修行.一天晚上,他散完步后往回走,突然发现有个小偷在屋里偷东西.  相似文献   

9.
10.
在日益呼吁关怀人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今天,我们常常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强调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和宽松的育人环境。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已成为我们教师最敏感和困惑的问题,再加上媒体、家长、社会对这方面的关注,有人说惩戒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校园中的“地雷阵、万丈深渊”,踩不得,好多老师不敢或比较犹豫运用惩戒教育。但除了正面教育与感化外,失去惩戒权力的教师面对“问题少年”又能有多大的约束力?单纯依靠过度的赏识和激励,却缺失必要惩戒功能的教育是“跛脚教育”,让人有知无畏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师道》2005,(5):41-41
当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时,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遗忘了教育还应该包含着适当的惩戒,我们的学生似乎也越来越脆弱得受不了任何的批评。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赏识教育的正确与实效。其实,赏识也罢,惩戒也罢,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它们无非是教育艺术的不同的两个方面,而其内在的本质与终极的目的却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2.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顺水推舟"艺术,主要是针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许多盲目现象、形式主义做法而提出的.比如,不是在学生的实际起点上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也没有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调整教学,这只能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笔者针对上述弊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运用反馈调控艺术,探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顺水",做好教学的调控工作--"推舟",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时下,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形式的赏识教育倍受人们青睐,而以批评和处罚为主要形式的惩戒教育却渐渐被人们遗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切勿过了头。如果学生受到的赏识和赞美太多,不该夸的也夸,不该奖的也奖,势必会使学生迷失自我、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自我,这对  相似文献   

15.
连续几起“弑师案”,引来社会各界对惩戒教育的高度关注。先有民众的呼声:教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再有人说“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接着有舆论声称,教育对学生过分纵容将遗患无穷,建议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  相似文献   

16.
报载,一个小学女生,听老师讲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它弄成两段后,这两段会各自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蚯蚓。这小女孩听后觉得很奇怪,回家后,把蚯蚓切成两段,放在泥土里摆在窗台上养起来。她妈妈看到以后,愤怒地把蚯蚓扔到窗台外,还打了孩子一巴掌。显然,这位母亲对其孩子的“惩罚教育”是最蛮横、最粗暴、最简单的惩罚教育。在不明孩子“对”与“错”的情况下,就扇了孩子一巴掌,也许她打掉了一个女科学家。后果如此恶劣的惩罚,斯宾塞曾作过一番评述:“粗糙轻率的家庭管理作风是最贫乏最无教育智慧者都能采用的。最不开化的野人和最笨的农夫都会…  相似文献   

17.
伍岳良 《师道》2007,(7):46-47
近年,不少媒体都先后披露过一些学生殴打甚至杀害教师的恶性案件,其中作案动机之不可思议及作案手段之残忍凶狠令人震惊。每阅后总扼腕长叹,既为受害的教师叫冤,也为行凶的学生那愚昧、一怒葬送终生的悲剧感到痛心。  相似文献   

18.
木子 《家教指南》2004,(1):14-15
背景:中国传统家教“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终身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家长抱怨: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近来,在城市热门话题“丁丁案”中,丁丁妈妈与“继父”在使丁丁身心严重受创之后,居然还直言不讳:“我们打她是因为爱她”!于是又引起了人们对家长管教时该不该打孩子的关注。现实:全国半数以上孩子在家挨打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发展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山东、湖北等十省市所进行的“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随机抽样调查表明,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采取打或骂方式的大有人在。在被调…  相似文献   

19.
赞赏和奖励是一种教育手段或方法,大家毋庸质疑,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但是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体验。因此惩戒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是,我们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惩戒的教育作用,而且引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师或学校与家长的纠纷等。照我看来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或家长没有真正地、心悦诚服地接受应受的惩戒。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惩戒是一种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  成君 《宁夏教育》2003,(7):109-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