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龚元华 《天中学刊》2014,(3):104-105
楼橹,据《汉语大词典》指用以瞭望和守御的高台,从语源角度对“楼橹”之“橹”进行考索,可知“橹”的语源是“竲”字,讹变缘由是“竲”俗体作“橧”,因曾、鲁俗写混同,致使“橧”讹作“橹”。后世习非成是,正字“竲”隐而难晓。  相似文献   

2.
黄晶晶 《文教资料》2005,(17):93-94
本文论述了学习习语的重要性和了解习语语源的必要性,并从分析"英语习语探源"这部词典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帮助英语学习者掌握习语.  相似文献   

3.
肖倩 《文教资料》2012,(27):116-117
"眀"字在当今社会被认为是出现频率最多的错字,本文从"眀"的使用、"眀""明"的关系和"眀"字的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眀"字并不是错字而是由于类化等原因而产生的俗字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汉文佛典保存了许多疑难俗字,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文佛典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汉文佛典补证的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汉文佛典俗字。研究这些俗字对于汉语俗文字研究、大型字典的完善、佛典的校勘整理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有大量的俗字。阅读和研究明清小说,应该注意其中的俗写。我们以明清小说刊本为基 础,对"跴"、"■"、"肘"、"■"、"并铁"、"担括"、"拇量"、"■"、"■"等俗写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6.
汉文佛典保存了许多疑难俗字,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文佛典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汉文佛典补证的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汉文佛典俗字。研究这些俗字对于汉语俗文字研究、大型字典的完善、佛典的校勘整理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有大量的俗字。阅读和研究明清小说,应该注意其中的俗写。以明清小说刊本为基础,对一些口语词的俗写进行考释,以求得其正确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汉语历史词汇,难免要与古籍打交道。古籍中有大量的俗写,必须正确解读。一词往往有多种俗写,有的俗字甚至跟另一个词的正字同形。以"?""泼""撓""?"等字形为例,对其语义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9.
《宝林传》因"文字鄙俗",其中不乏难以辨识的俗字,如斒()、根()、皖()、辨()等,这些俗写形式于相关工具书中大多未加载录,故对其进行考辨,不仅有利于文本的解读,也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唐五代时俗字的某些特点,同时还有益于大型工具书的编纂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的辽阔天空突然出现似雾非雾的巨量气体,蔓延南北,飘荡东西,竟覆盖了几十个大小城市,搞得昏天黑地,剌鼻呛喉,亿万民众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醫”字探源入手,着力发掘其所蕴含的中华医文化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醫”字探源入手,着力发掘其所蕴含的中华医文化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的古字"箴"与"鍼"在《说文解字》中有音同义近的现象,部分典籍中也提及"箴"与"鍼"字的同源关系,但辅证的资料极为匮乏。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考古发现、古代文献典籍的整理以及现代研究成果,已经为"针"与"箴"和"鍼"的流变与替换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针"字的流变过程是汉字承载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了《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出现的六个俗字进行考释,主要查找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敦煌俗字典》和《宋元以来俗字谱》,进行了一定对比和推理。通过对俗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展现档案的全貌,从而有助于南部档案的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字形、字义本是文字学、词汇学的研究对象。近年来,许多美学研究者希望从“美”字的起源探讨审美意识的起源、发展的情况,把一个单纯的字源问题引入了美学领域。古今对“美”字的字形起源和字的本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羊大为美”说。此说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其核心在于认为“美”字的本义是味美,美即甘。这种观点在美学界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赞同。日本学者笠原仲二还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中国的辽阔天空突然出现似雾非雾的巨量气体,蔓延南北,飘荡东西,竟覆盖了几十个大小城市,搞得昏天黑地,刺鼻呛喉,亿万民众苦不堪言。目前,中国各级政府所属气象部门已开始向民众报告PM2.5浓度(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所用的是汉语"雾霾"一词。雾是常见气象,即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漂浮在空气中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臣”字其字形有两个源头:“臣”象人被束缚之形是造字之本义,“臣”由“缚”而“牵”,由“牵”而称被牵者为“臣”,很自然地引申出了“奴虏、卧仆”等义;而“臣”象竖目之形则是一种讹传。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年”字,有些人就会想起有关“年”这个怪物的传说,以为“年”是一个很吓人的动物,其实,“年”不是动物,而是植物,是我国谷类的统称。这还得从“年”本身的字体结构来说明。  相似文献   

19.
古今对“美”字的字形起源和字的本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羊大为美”说。此说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其核心在于认为“美”字的本义是味美,美即甘。这种观点在美学界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赞同,日本学者笠原仲二还根据这一观点得出结论说:“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一般直接起源于官能的味觉性的体验。” (二)“羊人为美”说。这种观点由萧兵同志提出,其核心是“美”取象于图腾巫术扮演仪式。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嘉靖《保宁府志》,整理出17个“稱”字俗体,按照形体关联度分成3类论述,以图展现其流变概貌,这对于促进汉语俗字研究的发展以及加深汉字简化的认识将有所裨益。同时,对于推动《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辞书的修订工作亦将有所裨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