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榜样与榜样教育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在对榜样教育的反思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崛起于西方社会的五六十年代,作为一种影响深远、涉及面较广的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一切主要方面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现代性的基础是理性主义,为此,他们高举非理性主义旗帜向理性发出了诘难和挑战。章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入手,阐述了后现代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及其立场和主张。同时,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视野中非理性主义所持观点的简要评价,探讨非理性主义价值观对我国现时代所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后现代主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榜样与榜样教育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在对榜样教育的反思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后现代主义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仿真”,仿真(Simulacra,也译作“模…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文学的主流是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裂变。非理性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共有的内在精神轨迹。我们对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非理性主义特征不能只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具体地、历史地加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它有着自身的思想源泉。如果我们沿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思想理路追寻,就会发现它的源头在尼采那里。从思想的性质和取向来看,可以说生活于19世纪后期的尼采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第一个叛逆者。尼采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取得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以理性主义为旗帜的现代化思想席卷西方社会。然而,尼采却反西方思想文化的潮流而动,  相似文献   

6.
一、后现代主义与教师观后现代主义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西方社会中重要的文化思潮。但由于后现代主义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以致国内外学者们无法给其一个准确的定义。随着"技术统治"、"工具理性"、"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等概念的提出,出现了强大的反科技理性思潮。人们对科技理性的质疑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倡导怀疑和否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产生。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包括: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对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批判与否定而兴起的。在实现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过程中,现代主义走向了极端,走向了它的反面:理性变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人道和人权服从于工具理性,人成了工具理性的奴隶,因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源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影响遍及各个领域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无论是解构的还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它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强调反思与批判,提倡对话和反中心思想,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这为我国当前新型师生观的构建提供了积极启不。一、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师生观的冲击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虽然非常庞杂,但在师生观论述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理论特质。后现代主义教育家认为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变化的范式中,从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在后现代主义中,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反对教师权威,学生通过对话、行动等交互作用与教师一起探索,达成共识。这些观点猛烈地冲击了传统师生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而产生的异质全新的文学模式.它滥觞于20世纪初期王国维、鲁迅等对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引进和介绍.本文从对王国维、鲁迅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主义先驱的思想剖析入手,阐述王国维、鲁迅把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作为思想武器,用以反抗封建专制思想,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用以改造社会,为后来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播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同质性和"互文性",大众文化是历史叙述的后现代文本。作为一种话语,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了现代主义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二元对立结构后,成为一种以大众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作者从哲学基础、美学倾向、艺术追求、文化态度和价值立场五个层面考量,认为后现代主义无疑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辩护理论。  相似文献   

11.
评西方现代主义文艺和后现代主义文艺严宝瑜现代主义文艺的思想渊源是叔本华、尼采的反理性主义哲学。这种哲学影响到各个时期各种不同的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潮和创作流派─—它们宣扬的世界观、运用的创作方法,甚至某些流派本身的产生,都来之于非理性哲学,受非理性哲学思...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交织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种思潮的冲撞。所谓后现代主义,是指上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欧美,并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作为现代主义的对立面提出的,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其影响业已波及哲学、文学、政治、艺术、历史、  相似文献   

13.
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的哲学思想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社会的流行哲学、一股鲜活的反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 ;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以及杜威经验认识论 ,奠定了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基石 ,形成和建构了多尔的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及其课程理论框架。多尔的课程理论在课程的本质、教师的角色转换、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内容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交织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种思潮的冲撞.所谓后现代主义,是指上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欧美,并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作为现代主义的对立面提出的,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其影响业已波及哲学、文学、政治、艺术、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站在现代主义的对立面 ,痛心疾首地审视和解剖现代主义扩张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疏离 ,以及由此展开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拒斥“中心”、颠覆现代主体性 ,抨击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 ,反对“同一性”、悦纳不确定性 ,构成后现代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尽管后现代主义对医治现代主义痼疾、解决全球性问题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它带着极端性和片面性的张扬却又极有可能让人遭遇诸多陷阱 ,使人滑向迷茫和危险。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反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影响巨大 ,但它的前景和命运却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现代主义的深刻危机,并且提出超越现代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利奥塔德的后现代认识论集中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转换。他紧扣后现代社会中的知识状况及其功能性质的变化,拒斥了以统一性原则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确立了以差异性原则为核心的后现代主义认识论。抛弃整体和统一,崇尚局部和差异,构成了他的多元视角主义的基本立场。从他的思想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是怎样解决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的文化危机的。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师生观的震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的产物。约20世纪30年代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中,二战后逐渐与母体分离,发展成一个毁誉交加的学术潮流,70至90年代初,风靡于西方思想界并逐步影响到全球的各个领域。后现代主义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实践的运行。后现代主义通过“揭示教育中的形而上学,认识论方面原先预设观点的脆弱性,揭露教育中存在的偏见,从根本上威胁现代教育的可能性,这在西方历史上是第一次。”于是,出现了德国的批判一建设性教育学(Kritisch—kon-…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主义的反动,后现代主叉学说的旨意首先在于对现代主义的否定,也就是说在于不满于现代主义而发生的,那么,考察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务必要从现代主义那里开始。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解构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思潮、思维方式和学术范式,在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解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观主张;在反对现代教育目的的永恒性、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二元对立等的同时,消解着现代教育目的;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与启示。我国的现代化步履刚刚开始,需要的是积极的构建而非解构现代主义。在对教育目的的构建中,坚持辩证统一的科学方法论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其总体特征是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解构现代主体性,强调内在关系;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崇尚差异性,主张多元论等,这些基本观点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