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春 《辅导员》2011,(24):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
感恩在中华民族历史中一直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然而面对一群零零后,从小备受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对于父母之爱、老师之情、学生之意、社会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作为初中班主任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同时,更需要教育学生知恩,体验父母、老师、同学、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帮助;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祖国。  相似文献   

3.
<正>【活动背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句名言已流传千古,然而现代社会对"感恩"越来越忽略。孩子们享受父母的爱,社会的爱、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回报"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体验感恩的机会,以"心怀感恩,拥抱幸福"为主题,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刘艳春 《辅导员》2011,(36):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法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孩子。孩子们  相似文献   

5.
如今,一些学生不懂得感恩,没有感恩之心,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学校一直在开展感恩教育,可为什么成效并不显著呢?那是因为我们的感恩教育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一、社会呼唤感恩教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遇事不顺或犯错误后不知道审视自己的行为,把过错全都推到别人身  相似文献   

6.
当现在的孩子把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当成是理所当然;对周围的人付出的爱与艰辛不以为然,甚至"谢谢"都不会说,整个社会都意识到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已经刻不容缓。人们都在感叹,古时候的人对父母、师长不仅尊重还很孝顺,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小时候学的是什么?代代相传的中华民谣又重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重视。怎样透过中华民谣来激发幼儿的感恩意识呢?本文分欣赏经典、朗诵经典、故事熏陶、日常践行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为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太缺少感恩之心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如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要使学生从家庭、社会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的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懂得爱、珍惜爱、回报爱,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的古训家喻户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思想老少皆知。然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青少年感恩意识非常淡薄。他们经常埋怨父母,把他人的关爱看成是理所当然,更勿论关心和回馈社会了。  相似文献   

9.
【活动背景】感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良心,现在的学生其实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只是似乎早已习惯了父母的关爱,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谢谢。学生们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却忘了对这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说声"谢谢",因此,希望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体悟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感受父母在我们生命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懂得要感激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人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目前.多数孩子是处于独立个体化、娇生惯养、辈份观念淡的生活氛围之中,多数孩子获得到的被关爱情感是处于饱和状态。但是。笔通过观察发现孩子情感空间尤其是关爱情感空间是缺失、不完整的表现在:孩子们总在向成人索要关爱而自身却少有付出.甚至是不懂得他们也有付出的义务与责任;孩子总是任性地要求,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过激甩闹,不懂得适当控制情绪。究其原因,笔认为是在培养孩子关爱的情感的教育中被成人给忽略了:成人总把自己关爱的情感一厢情愿地、无怨无悔地付出。只求把孩子的情感空间塞满被爱;  相似文献   

11.
一、调查研究。选定主题 在专题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父母和长辈的关爱处于一种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状态,不理解父母与长辈的苦心,不体会父母和长辈的爱心,不接纳父母与长辈的用心,要求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百依百顺,从不检查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稍有一点不满意就发脾气,轻则大哭大闹,重则离家出走。这说明,现在很多学生不但不理解父母和长辈的关爱,更不会感谢父母与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因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疏导使学生走出娇生惯养、不知感恩的心理误区,初步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增强感恩的意识,为他们学会感恩做好心理铺垫、情感铺垫和行动准备。  相似文献   

12.
乌鸦反哺、知恩图报是一种美德,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品质,它并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凝聚在点滴琐事中,融化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犹如细水长流、源源不断。而有些子女对父母的恩情熟视无睹、理所当然,很少有感恩之心、回报之行。感恩回报在不经意间已成为美德教育中被忽视的一个盲点。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能折射出社会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活动背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句名言已流传千古,然而现代社会对“感恩”越来越忽略。孩子们享受父母的爱,社会的爱、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回报”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体验感恩的机会,以“心怀感恩,拥抱幸福”为主题,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赵海均 《教师》2008,(16):54-54
当前,社会上往往会把学生概括为“三不”:“对人不感恩,对事不关心,对己不负责。”许多孩子对父母长辈的爱已经习惯于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5.
钱卫东 《江苏教育》2007,(13):110-113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书信文化活动,是共青团通州市委员会、通州市教育局、通州市邮政局、通州市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旨在加深少年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建立起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道德感和光荣感。同时,呼吁社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实施"感恩教育",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缺少一颗会感恩的心.每一个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一、活动的提出 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且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孩子们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有必要通过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美好情感是童年形成的,如果童年教育蹉跎,逝去的将永远都无法挽回。"孝顺父母、感恩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最为亲近的人,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应该从自己的父母入手,从爱父母、爱家庭的角度出发,逐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本文提出要链接自我,在紧扣形象素材中实施感恩教育;把握契机,在紧扣真实事件中实施感恩教育;整合运用,在开掘节日资源中实施感恩教育,从而促进幼儿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9.
徐庆华 《今日教育》2006,(10):29-30
一位哲人说过:“因为活着,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他们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他们宁愿为歌星、偶像倾其所有,却不愿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根本没有想到过让孩子也付出点什么。因为在孩子看来,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因此,学会感恩应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做起,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所有爱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20.
新的《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试行)规定,要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国家、爱祖国;让他们知恩、感恩,富有爱心,从小爱父母,爱祖国,关爱他人,长大成人以后回报父母、社会和祖国,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知恩才能感恩,要有爱心。中国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这种思想塑造了多少代人的灵魂,造就了一批批像孟子、岳飞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