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学习和大学生学习能力为切入点,对其含义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大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的分析,提出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模式,即: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指导性学习、实践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电子学档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等材料,主要用于现代学习活  相似文献   

3.
关于职校生学习力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职校生学习体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途径、学习方法、学习交流、学习意志的调查,发现职校生的学习力不如人意。认为可以通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职校生学习动力;重视学法指导,提高职校生学习能力;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职校生学习毅力三个方面来提高职校生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将学习情景定义为“对一个或一系列学习事件或学习活动的综合描述”,学习情景包含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伙伴、学习活动四个要素,而作为学习情景核心的学习活动,包含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与评价要求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其次,按照学习情景组成要素的或缺程度,将典型情景分为课堂听讲、个人自学、研讨性学习、边做边学与基于工作的学习等五大类型;第三,将有效学习活动定义为“学习者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并阐释了有效学习活动的五个条件为:以真实问题为起点,以学习兴彬意愿为动力,以学习活动的体验为外显行为,以分析性思考为内隐行为,以指导、反馈为外部支持;最后提出为实施有效学习活动,利用技术促进学习需要满足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学习社区、学习管理系统、设计者心理、学习者心理等五个定律,即TEL五定律。  相似文献   

5.
陈昌照 《教学与管理》2023,(8):20-22+26
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有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和育人价值。在教育场景中,正式学习近乎“垄断”了小学学习生活,带来了学习内容局限、学习形式单一、目标指向过浓、学习后劲不足等现实隐忧。将非正式学习纳入小学学习,实现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互补,可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样态、无界的学习内容、去功利化的学习目的、自发的学习过程。非正式学习可遵循以需要做导向、以实践为推进、以反思促生长、以输出来激发的实施路径。为适配非正式学习,相关教师也需要有相应的职能转向。  相似文献   

6.
传统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与贬低、发现与探究,以致学生难以很好地处理认识过程,容易陷入被动学习、记忆学习的桎梏。为帮助学生摆脱传统学习方式的桎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认知能力,有必要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于学生科学地学习知识、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从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弹性学习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弹性学习呈现出选择网络空间学习趋势明显、物理空间选择偏向非正式学习空间、学习时间投入不足、学习方式独立化、学习工具多样化、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网络依赖性、课程内容学习与兴趣课程学习并重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在弹性学习上的选择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弹性学习效率的建议:加强大学生学习空间选择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学习指导等。  相似文献   

8.
探索自适应学习的发展,发现自适应学习蕴含了学习主体的个体适应、学习过程的情境性、学习同伴的交互性、学习支持服务的全程性等基本内涵.解构自适应学习要素可以发现,自适应学习的结构元素包含人、学习场域、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考察自适应学习过程,自适应学习可以分为准备情况对接、学习行为调控和自我提升几个过程.同时,提出了促进自适应学习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基于资源的学习,它的主要对象是成人。网络学习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等特征,使成人学习必须从维持性学习、模仿性学习、群体性学习、竞争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以及合作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国内外教育对自主学习已有大量研究,其中美国学者齐莫曼在20世纪90年代,对各学派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将自主学习理论推向了新高度。他提出当学生的认识、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做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出具体的学习准备,…  相似文献   

11.
在混合式学习背景下,学习疏离感是影响学习投入和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而学习支持服务对学习疏离感又有着重要影响。为探讨学习支持服务、学习疏离感、学习投入和混合式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关系,采用学习支持服务、学习疏离感、学习投入和学习满意度量表对417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学习支持服务可以直接负向显著影响学习疏离感,但不能通过学习疏离感正向显著影响混合式学习满意度;(2)学习支持服务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学习投入正向显著影响混合式学习满意度;(3)学习支持服务可以通过学习疏离感和学习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显著影响混合式学习满意度。基于此,需要通过构建动态一体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立混合合作学习共同体、合理运用动机与元认知策略等方法,提升混合式学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王艳会  仲柳靖  孙悦 《文教资料》2012,(21):193-194
电子化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书本学习、课堂学习不同。它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命题。从学习论的视角来看,电子化学习使得学习效能、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者、学习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革。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生会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接受学习、独立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正一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即Learner Autonomy,即学习者掌控学习的一种能力。最早由Henri Holec[1]提出,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负责自身学习的能力",并在1981年将自主学习应用于外语学习中。HenriHolec认为自主学习中学习者能够决策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并能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国外众多学者包括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都分  相似文献   

15.
解决高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个老大难问题,需要实施基于知识单元(章节)、概念体系、现象理解的整体学习,基于概念间、学科间以及知识与社会、生活、科技的关联学习,基于知识"发现"、改题编题、学科思想的创造学习,基于小组学习、师生交流、超越文本的对话学习,基于学习目标、课后练习、自由分组的选择学习等五种学习方式,变革学习方式,推动深度学习,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6.
知名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主动  相似文献   

17.
当任务群作为课程实施路径时,它的基本表现样态就是学习单元,一个任务群就是一个学习单元,学习单元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关联性等特征。设计一个学习单元,要通过划定学习领域、重构学习内容、确立学习目标等,明确单元学习方向;还要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分解学习任务、策划学习活动等,创生单元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学习状态是一个人学习时心态、身体、学习方法等综合作用下所处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时的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参与程度、学习的持久性、学习的稳定性、学习的意志力等。提高学习状态是个长期的过程,往往需要数月、数年的不懈努力。好的学习状态必须有好的心态和好的身体做支撑。  相似文献   

19.
论积极学习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对学习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且充满了消极色彩,这种学习属于地地道道的消极性学习,必须彻底改变。积极学习是主动投入的学习,学习活动具有切身性,并且学习结果会带来满足感。积极的自主学习、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调节乃是积极学习的最基本表现。从效率、"成人"、人性、终身学习等维度看,都有必要以积极的学习代替消极的学习。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需要传授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反馈、强化学习成果、营造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0.
学习力是学生最根本、最重要的能力,学习力包括了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本文从活化学习场景、同化知识结构、深化应用模式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改变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力全面提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