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姝 《成人教育》2007,(8):85-87
该文考察了“X都NP了”句式及其扩展式“Y还S呢”的句法、语义特点,认为:“NP”具有顺序义,“都……了”模式表示变化义和主观大量,扩展式表示与预设相反,“X都NP了,Y还S呢”整个句式表示对比和比较。最后确定副词“都”为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并对对外汉语副词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也说"还NP呢"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还NP呢"句式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既已讨论的"还NP呢"句式只是"还NP呢"句式中的一种类型,"还NP呢"句式还包括其他类型。本文主要从语用价值和句法环境两个角度,考察既有的讨论中"还NP呢"句式(本文用S1表示)同另一种"还NP呢"句式(本文用S2表示)所存在的一些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了“还NP呢”(S1)句式与“到底是NP啊”(S2)句式在两种不同思维层面中的同和异;在主观推测层面,S1与S2具有相同的固有推测义;在客观认知层面,S1与S2具有不同的语境认知义。这种不同思维层面的同和异,集中体现了S1与S2这两种不同句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4.
对"还NP呢"构式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构件和构式义的研究上,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若干思考:"NP"可包括两类,即具有指称性和非指称性两大特征;"还"具有主体间性和补足信息的特征;在消极和积极态度下,"呢"表现出不同的情态意义;"还NP呢"构式的构式义本质上是围绕"NP"的"名"和"实"之间的关系展开的讨论,包括"名"大于"实"和"名"小于"实"两类。  相似文献   

5.
副词“还”义项繁多,其中有些义项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还”所嵌入的句子传达“与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或态度,所以“反预期”的“还”具有主观性。根据“反预期”功能实现条件,我们发现以下6类义项和用法的“还”具有反预期语用功能:用于转折复句中、用于“比”字句、用在褒义形容词前表主观评价、用在“X还VP呢,别彤不用影何况Y”和“还VP/NP呢”两种句式中、作为一种语气词、“持续义”的“还”不负载句子重音时。“还”从动词虚化为副词,副词又主观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意象-图式”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源义仍然滞留于副词“还”.正是源义滞留使得副词“还”具有反预期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除了X,Y"句式中Y句中的表意副词分为独用和连用两种情况。大家对表意副词的独用比较了解,相关研究也较多。我们将从表意副词连用的角度出发,扩大对"除了X,Y"句式中Y句中表意副词的研究范围。本文涉及到七个连用表意副词:全都、也还、再也、也再、也都、都还、还都。我们按照单个表意副词所表达的语义关系的不同,将这7个连用表意副词分为两大类:表示同类语义关系的表意副词连用和表示异类语义关系的表示副词连用,并结合语料分析连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料库,本文揭示了"连"字句的两种不同句法形式,即"连X也Y"与"连X都Y"在使用中呈现的不同特征和句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连"字句的两种句法形式在"表达序位框架"这一概念结构上呈现出了主客观性的差异。通过比较两个句式的句法环境,论证了不同副词的选择正是概念结构调整的句法输出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A着NP"作主要谓语的句子发现,"A着NP"句主要表使动义,有时也可以表示为动、意动、对动等多种语义。结构上,"A着NP"不需要完句手段即可完句;仅使动义"A着NP"中的"着"才能用"了"替换。通过与"V着NP"的比较发现,两类句式都有不同的语义,而使动义是共有的。但是使动义的"V着NP"都表增长性持续;而使动义的"A着NP"只有一部分表增长性持续。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当之无愧;当得起"义的肯定判断类语气副词"不愧",是由跨层结构"不愧"词汇化而来的。"不愧"是在构式"S不愧为NP"中完成词汇化的,其词汇化的动因为句子结构的复杂化,"不愧"后接成分由NP到VP的改变,汉语双音化趋势,汉语韵律规则的制约。词汇化的机制为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前人关于"就"的义项的"合"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通过研究总结出"就"的三个句式:1.(X1)+就+X2+(了2),"就"取"较快衔接"义,"就"不重读.2."(X1)+就+X2","就"一般是"限制"义,重读,或和其所"限制"的X2一起重读.3."X+就+X"."就"义有双重性:"较快衔接"义和"限制"义."X+就+X"是一个紧缩式复句,前X相当于一个条件小句,"就""衔接"并"强调"后X的重复出现.进而得出"就"有两个核心义:"较快衔接"义和"限制"义.  相似文献   

11.
"认定"义动词大致分为两类:"内向"动词与"非内向"动词。其中,"内向"动词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句式,一种是"主动宾"结构,另一种则是双宾句。构式理论认为这两种句式属于不同的构式,具有不同的构式义,双宾结构整体上具有"取得"义。"内向"动词之所以可以进入双宾语"取得"句式,是因为这类动词表示使句式义表示的动作行为得以实现的"手段",即通过"结交"这种手段而有所得。"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当说话人想要表达某人通过"结交"的手段有所得时,则会采用这种"取得"义双宾句式。  相似文献   

12.
"都XP了,还VP呢"这一句式从语义倾向而言,表达现实与说话者预期不符,说话者对现实的不满。基于此,就"都XP了,还VP呢"这一句式,对XP是NP、VP、AP时分别进行讨论,指出进入该句式的NP、VP、AP受条件限制,必须具有发展变化的特点,具有推移性。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句式所表达的内容不管是以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出现,从语用层面看,都表达否定义。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副词+名词"结构的出现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也初见成果。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语言的发展使得这种结构被普遍接受,但是"都"作为副词,从一开始就可以修饰名词,所以说"都+NP+了"是副名结构的特例。因此,主要从"都+NP+了"的句法结构、构式的意义以及语用这三个平面再谈"副词+名词"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还X呢"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句式,普遍运用于口语交际中。构式中的"X"可以是体词性成分"NP",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VP"。关于构式"还X呢"的研究,先辈和时贤主要集中于对"还NP呢"的讨论,关于"还VP呢"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对"还VP呢"构式的分类及语用功能问题的探讨更是只言片语,比较零散,因而从"还VP呢"构式的分类及语用功能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关于X比Y都W句式,学者们关注得不够。该类句式从比较后项的形式可以分成三类,通过类型分析,从而延伸出都1式句的句法限制和语用制约,并在某些方面将都1式句与典型的表示比较的比字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关于汉语的"都+NP+了"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认为“都+Np 了”句式中的Np具有顺序义,并具体考察了Np的各种顺序义小类,同时,本认为“都+Np 了”句式中的“都”不是时间副词,是语气副词,不同于“已经”。  相似文献   

17.
关于"X比Y都W"句式,学者们关注得不够。该类句式从比较后项的形式可以分成三类,通过类型分析,从而延伸出"都1"式句的句法限制和语用制约,并在某些方面将"都1"式句与典型的表示比较的"比"字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都NP了”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从句法的角度还是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都NP了”句式中的“都”都很难被看作是时间副词,只是起增强语气的作用。同时,“都NP了”句式的主观意义也未必是由“都”造成的,该句式主观意义的实现主要与后续句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刘洁 《文教资料》2011,(2):49-51
本文主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从"都﹢NP﹢了"这个格式的整体来分析它的主观义和量度义,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得出量度义又分为主观大量、主观小量、客观大量、客观小量四个次范畴语义特征,并且认为"都﹢NP﹢了"格式的主观义和量度义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20.
表强调的评价构式"X要不要Y"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格式,它并非如传统的正反问那样表示询问义,而是表示一种强调义。例如,"你的厨艺要不要这么好",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厨艺好"这一事实的高度赞扬,含有强烈的褒义色彩。因为这一格式的意义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笔者试图从构式的角度对这一格式进行分析:首先是构式的鉴定和构式义的归纳,其次是构式对于X和Y的选择压制,再次是"X要不要Y"构式中"要不要"的语法化,最后就是对于前面三部分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