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兰·巴特的《S/Z》是一部后结构主义的"奇书",他在这本书中运用精神分析学的方法对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萨拉辛》作了症候式的阅读,目的在于从中找到解构在场形而上学的工具"中性"(/),从而使我们的阅读能够从先验真理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自由地介入文本生产。这是一场"理论战斗",罗兰.巴特从不否认它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期刊二十佳"称号。这是本刊连续第5次获得此项荣誉。《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又一次人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全国仅有50种报刊入选。《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再次入选"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排行榜期刊50强",名列第26位。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而学生正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深度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2014年11月江苏省特级教师沈庆九在徐州市教学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他从看"窗"和破"窗"两个环节入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课堂渐渐走向阅读的深处。一、从情节与主题的了解中渐入《窗》世界小说的深度阅读,先要从文本内容与情境的"建设"起步。在这个环节,沈老师是引导学生看"窗",即看小说《窗》中的情节、人物与情感取向。为了看"窗",沈老师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知人论世之〈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选修教材,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第一单元的题目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与主旨,围绕这一目标,介绍两种阅读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重中之重应该是阅读,特别要重视课文阅读。怎么抓住阅读教学的时机呢,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本人做了以下的尝试。一、抓住课堂从学会生字,理解字义,到学会朗读,一步一步地走进阅读,学会从课文中去学习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一)充分利用"板书"《东方之珠》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期刊二十佳"称号。这是本刊连续第5次获得此项荣誉。《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又一次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全国仅有50种报刊入选。《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再次入选"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排行榜期刊50强",名列第26位。本部参与承办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一、"留白"处阅读启航——激起思维千层浪《清平乐村居》,创作于800多年前的宋金动乱岁月。辅导今天的学生学习这首古诗词,我从三个方面开启阅读探究空间:第一,从一个"脚注",开启阅读窗口。本文的底脚注释——作者辛弃疾。看似不经意的一个"脚注",我引导开展一次前置性的阅读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同学们主动组合,有的搜集辛弃疾的事迹资料;有的编写辛弃疾的生平简介;有的讲述辛弃疾的抗金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材分析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反对党八股》(下文简称《长沙》《反对》)分别编入第一和第六单元。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所属学习任务群是"文学阅读与写作",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习",所属学习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长沙》和《反对》都是单元中的精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曾祥芹教授在《阅读学新论》中指出:"文体不同,阅读的目标、思维的方式和方法都有区别。"曾教授将这种区别称之为"文体阅读差异"。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文体阅读差异",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益。关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体会深刻。一、初入,不识庐山真面目解读《负荆请罪》,发现有许多值得打磨的教学点。  相似文献   

11.
一、模式简介"一主两翼"的课程模式是我们近期研究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依托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在众多读本中选取《新语文主题阅读》和《主题式·经典诵读》作为人教版教材的配套读物引进课堂,形成了以教材为"主",以这两套读本为"两翼"的"一主两翼"的教材体系。《新语文主题阅读》选编的文章全是现代美文,共12册,每册与教材一致,分8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同一个主题;《主题式·经典诵读》选编的是古今中外的经典韵文、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共6本,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应试教育这阴霾的笼罩下,农村高中生的阅读依然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让学生重视阅读,使阅读变为悦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现如今高中生阅读现状阅读这个词语,对于现如今的高中生,尤其是农村高中生来说,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这一开放的过程,会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新课标》也指出,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都非常注重语文的拓展阅读。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拓展阅读更有序、适度、高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一、适度提升,为领悟文本作铺垫。在学习完《夹竹桃》一文,感受到夹竹桃"能引起我的幻想"和可贵  相似文献   

14.
<正>一、这是一节内容丰富的诗词赏析课《八声甘州》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中的一篇。《唐诗宋词选读》作为选修教材,我们教学的定位首先是"选读",即通过阅读诗词佳作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其次是"欣赏",即对作品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美之处能  相似文献   

15.
陈岩立 《福建教育》2020,(50):21-25
<正>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是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理论基石,也是各学科教学、备考的实践指南。《中国考试》 2019年第12期刊发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以下简称《实施路径》)一文,提出"阅读能力由信息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3方面的能力构成",意味着现代文阅读将从信息性阅读和文学性阅读两方面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就是一种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制造悬念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体验的愿望。对于学生来讲,阅读功不可没,他可以收集筛选并发现信息,学生必须拥有自己主体的阅读地位,从接触到读物的一开始,他们  相似文献   

17.
孙华萍 《小学生》2013,(4):32-32
阅读的实质是什么?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心智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教育大辞典》(卷一)则说:"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前者着眼于阅读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后者着眼于阅读本体的社会功能,均言之成理。也有学者专家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再认识》)指出信息不仅需要"筛选",而且要"结合"储存材料,引起  相似文献   

18.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自读课文。经过丽江的这"一滴水",自带神奇的特质,让这篇文章充满了童趣与诗意。赵富良老师执教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是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运用神来之笔——穿梭时光;教学起点,在于贴近学生——阅读体验;教学策略,帮助搭建支架——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19.
说到"非连续性文本",这绝对是个新名词,要明白它需要从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中的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文本的考查目前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语文考卷中。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校整本书阅读课程建构过程中,笔者与团队教师共同探究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打通儿童思维与书本语言之间的壁垒,使儿童在阅读中的思维过程成为一个"向深处漫溯"的过程。下面以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一书的阅读为例,谈谈我们团队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实现儿童阅读品质的提升的。一、画一画"情节流程图",从儿童的视角解构文本在指导学生阅读《稻草人》这部童话集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