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回论诗首先格律、倡拗体,在论及律诗对偶时,十分强调“变体”作用;其闪,重视虚字与用事;第三,强调诗法的“活”与“新”。方回的诗学、诗法理论虽瑕瑜互见,但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方回诗学、诗法的着眼点在律诗;方回的有关论述,增进了我们宋诗风貌的了解,明白了宋人在诗歌技法的推陈出新方面所做的努力;方回诗法理论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花志红 《文教资料》2006,(33):57-58
“上饶二泉”诗学江西诗派,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多有对“二泉”的推赏之语。本文主要从《瀛奎律髓》对“上饶二泉”诗歌的评点,从诗派渊源、风格、艺术等方面探讨了“上饶二泉”与江西诗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方回诗史叙述与诗史批评论说的一项重要内容,乃厘清诗体演变的脉络并构建其典范谱系.他不仅显现了律诗体制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唐宋律诗各体之间的源流正变关系,也大致勾勒出古体诗创作在汉、魏、晋、唐、宋诸诗史演进阶段中的沿革承转之情状,并突出强调了“变”而不失其“正”的《离骚》对于诗史创变的示范意义.从中也可看出,方回标“宗”立“祖”,并非崇尚“江西”,实则是想通过梳理、统合诗史各阶段正脉典范以确立具有深厚传统且又有丰富创作实践依据的诗学规范体系,使诗人作家有足够的诗学资源可供酌取,从而在涵咏、师法各体范型的基础上,开辟诗歌创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方回诗史叙述与诗史批评论说的一项重要内容,乃厘清诗体演变的脉络并构建其典范谱系.他不仅显现了律诗体制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唐宋律诗各体之间的源流正变关系,也大致勾勒出古体诗创作在汉、魏、晋、唐、宋诸诗史演进阶段中的沿革承转之情状,并突出强调了“变”而不失其“正”的《离骚》对于诗史创变的示范意义.从中也可看出,方回标“宗”立“祖”,并非崇尚“江西”,实则是想通过梳理、统合诗史各阶段正脉典范以确立具有深厚传统且又有丰富创作实践依据的诗学规范体系,使诗人作家有足够的诗学资源可供酌取,从而在涵咏、师法各体范型的基础上,开辟诗歌创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美刺”说作为两汉诗学的重要诗论原则,对后代诗学影响深远,本文试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来探讨它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方回,对于研究宋代诗史和宋代诗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回顾了20世纪百年来方回诗学研究的状况。20世纪的方回诗学研究,30年代和40年代是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清人论争的继续,并有新的见解。80年代和90年代是一个时期,其中,80年代老一辈的研究者,上继前辈学者的思路继续推进,同时引进新的理论作新的思考;而新一代的学者已经开始以新的理论眼光加入讨论。90年代则在新的宽广的理论视野的观照下审视方回诗学,推动研究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周弼《三体唐诗》、范晞文《对床夜语》、方回《赢奎律髓》是宋末、元初三部 重要的诗学理论著作。三者都是就近体诗或着重就近体诗而言的;三部书都以“情景 论”为其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南宋江西诗派中人多为理学中人,或为理学家,或为尊崇理学的人,江西诗学与理学的关系比较密切。江西诗学的演变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但理学家的批评也使他们思考在发展中出现的弊端,并自我修正。这主要体现在吕本中、曾几、“上饶二泉”、方回等对诗歌“活法”理论的提倡和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9.
宋人论诗,极重字“响”.“响”字说随着宋代诗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潘大临的诗眼与“死响”,叶梦得、吕本中、姜夔的“活法”与“活响”,魏庆之、严羽、方回的意境与“声调之响”.“响”字说既关注诗歌局部诗眼的锤炼,又注重诗歌整体意境的开拓,还成为指导宋诗走向成熟的理论因素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瀛奎律髓》向来被视为宗主“江西”。文章对方回的唐诗界域、内涵进行考察,认为方回对优秀唐诗尤其是盛唐诗同样推崇,由此试图管窥方氏尊唐祧宋的全面诗学观。  相似文献   

11.
论戴表元的诗学思想及其在宋元文学转型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表元是元代初期的著名诗人与诗论家,在宋元文学转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诗论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戴表元提倡“宗唐”,力求摆脱宋诗对元诗的笼罩。对于方回的复兴江西诗风,戴表元是大不以为然、予以批驳的。他以“神”为诗的最高境界,并以唐诗为其典范。在诗学理论上,他不是重复前人的说法,而是以一些生动形象的妙喻来表述具有自己独特体验的诗学命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前的文艺现实呼唤一种历史诗学。论文通过对历史诗学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流变、理论坐标和问题序列的简要阐述,说明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推动历史诗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已有文学研究的适度扩容,也可以为当前的文化研究注入更多的“历史性”内容。  相似文献   

13.
史学因其“诗性”的当代凸显而面临“史即诗”的学科尴尬,循陈寅恪“诗史互证”理路而来的重材料考辨且迷恋“原意”或“本意”的诗学史学化走势,共同把文史关系逼入了困境。“诗中有史”根自古典诗学的诗可以观、物感说和兴寄传统,“史中有诗”看到了历史著述先天固有的主体性因素。文学创作的现实性与历史著述的主体性正是上述极端之论的逻辑根源。若从事实与价值的“二向度思维”看,历史之追求客观性和真实性与文学之祈向超越性和创造性,皆为价值理想,绝非文学实际上无法完全摆脱现实、史乘根本上必带主观这类“事实”因素所能取消和否证的。  相似文献   

14.
《癸辛杂识》别集上详载由宋入元作家方回的“秽行”,而后世多从其说。《四库桐江续集提要》云:“回人品卑污,见于周密《癸辛杂识》者,殆无人理。”方回在《元史》无传,清人曾廉修《元书》曾为方回立传,然所据材料、所持观点亦不出《癸辛杂识》。明代都穆《南濠诗话》载有人尝欲为方回辨诬,但因未列证据,故反被四库馆臣所讥,斥为“其说荒唐,殆不足辨” (《四库癸辛杂识提要》)。笔者曾将《癸辛杂识》所记方回事同其它元人对方回的评论及方回自述生平详加比勘,见若干牴牾未合之处,故不避“荒唐”之嫌,择要考辨如次,以求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作为“百代诗话之祖”,《诗品》集大成式的批评方法是它成为诗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从理论与批评的分野看,《诗品》既是一部理论著作,又是一部批评著作,这就把文学批评的广、狭二义融为一体,使诗学理论成为批评实践的升华和总结,又使具体的批评受理论指导,成为诗学理论座标上的交叉点。在集大成的批评方法中,“比较批评和历史批评以外,“摘句批评法”、“本事批评法”、“知人论世批评法”、“形象喻示批评法”也是其中重要的四种。以下对这些批评方法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16.
清末云南有较为丰富的诗话著作,这些著作有着自身的理论特色与价值,也有较多集中讨论的诗学范畴。清末云南诗论家对诗的根源之“气”、诗与表达对象的关系之“自然性情”与“真”、诗的道德轨范之“温柔敦厚”与“和雅”、诗的技术之“法”等几个核心范畴进行了集中的阐述,表现出清末云南诗学的发展是以吸收中国传统诗学的精髓为路径的。同时,作为区域性诗学,清末云南诗学的这些重要范畴表明它以自身的地理属性和环境属性为依据追求纯真的审美风尚,有较大的包容性与丰富性,对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进行了拓展式的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瀛奎律髓>向来被视为宗主"江西".文章对方回的唐诗界域、内涵进行考察,认为方回对优秀唐诗尤其是盛唐诗同样推崇,由此试图管窥方氏尊唐祧宋的全面诗学观.  相似文献   

18.
清嘉庆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张际亮批评乾隆诗坛偏离现实的倾向,提出写“志士之诗”的主张。张际亮的诗歌创作体现了这一诗学主张,表现为关注现实,写“乾坤之变”,幽忧隐忍发而为诗;写志士雄豪慷慨的人格。本文结合创作考察张际亮的诗学理论,以期更真切具体地把握其诗学的内涵,进而把握嘉庆道光时期士人心态和社会激变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9.
牛汉一生坚持现实主义与抒情手法并重、将个人体验与时代历史高度结合的诗学观念。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之后,他在诗学观念与写作实践中,初心未变,但有加深与推进,体现出一种对于“人·诗·历史”关系的特殊认识,并落实为一种通过生命搏击式的写作来实现对历史的深沉领悟的特殊方式。他后期的“情境诗”及其中的生命意象充分体现了他带着主观情感“突入”世界与现实的写作方式,以个人经验赋予历史以血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与历史相融合的诗学理想。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先生于《谈艺录》一书中提出了"虚谷欲融合两派,统定一尊"的观点,此观点主要基于方回《瀛奎律髓》中"学老杜自贾岛入"一说。文章认为,方回对四灵诗派奉为"二灵"的姚合、贾岛评价有异,贾岛在方回的诗学理论体系当中有着特殊的位置。据"学老杜自贾岛入"推断方回欲融合江西诗派与晚唐体诗派,此论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