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汉卿的生卒年代,历来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胡适曾根据关汉卿撰有“大德歌”散曲,遂断定关汉卿至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还在世。对于此说,诸家虽多有争议,但大致相似,几乎成了定论。对于这个沉积多年的疑案,曾就教于钱南扬先生,似有所悟,就此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关汉卿写有[双凋]“大德歌”散曲,我们不能就此论定关汉卿一直活到元大德年  相似文献   

2.
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321年左右,年轻时追求功名不成,后任江浙行省务官,元贞大德(公元1295——1307年)间加入都元贞书会,与李时中及杂剧艺人红字李二、花李郎合编《黄梁梦》杂剧.晚年隐居.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代表作是反映王昭君出塞的《汉宫秋》,散曲有《东篱乐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成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3.
<正>大德歌·春⊙[元]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的大德歌分别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这首是写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归,抒写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以杂剧擅胜场,其散曲亦多奇丽之作.他的《[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便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篇幅不长,只二百零九字,但感情深挚,构思精巧,描绘秾丽,研读它,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关汉卿的思想和艺术不无神益.原作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在明代初期,朱权《太和正音谱》,就说是元代关汉卿“初为杂剧之始”。无可否认,关汉卿对元杂剧的兴盛和发展,曾有过杰出的贡献,但说他始创元杂剧,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关汉卿是元代初期的杂剧作家,到这时,元杂剧已渐兴盛起来了,而在这之前,还应该有个萌芽成长的过程,决不会突然一下子兴盛起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着萌芽、成长、兴盛、衰落的发展规律。由于史籍缺乏记载,元杂剧萌芽时期的历史,至今还是个空白。这里,我们试作初步探索。刘祁《归潜志》指出:金代北方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如所谓[源土令]之类”,能“见其真情”,“荡人血气”。这类俗谣俚曲,有些为北杂剧所吸收。仇远《金渊集》:“吴下老伶燕中回,能以北腔歌[落梅]”。[落梅],即[落梅风],原名[寿阳曲],系山西寿阳地区流行的俚曲。后为北杂剧所吸收,属双调。再看元代燕南芝庵《唱论》:“凡唱曲有地所,东平唱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在散曲《不伏老》中有“分茶”一词。本文根据历代制茶、饮茶方法曾有多次显著变化这一点,认为“分茶”的内涵或形式也会随之而异,不能作“随意饮酒、小吃”解,而训解为“品茶”是比较稳妥的。  相似文献   

7.
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以他题材广泛的杂剧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向封建制度发起了直接正面的挑战。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他的以《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为代表的一些散曲看到他与封建社会进行的曲折的嬉皮士式的斗争。对于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历来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不伏老》是关汉卿放荡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人认为这首散曲是表现他不畏艰险、顽强从事杂剧事业的坚定誓言。其实它有着更深的意蕴。的确,《不伏老》几乎字字不离花柳,句句不少风流,乍看起来确实像风流浪子久历烟花风月的自供。毋庸讳言,关汉卿生…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以其杂剧在元代曲坛上奠定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关汉卿和以他为代表的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突起的奇峰。”“关汉卿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杂剧方面。”事实上,关汉卿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卓越的散曲作家。但  相似文献   

9.
雎景臣,元散曲家。字景贤,扬州(今属江苏)人,大德间在世,生卒年不详。钟嗣戚在《录鬼溥》中,放在“方今才人”篇,并说“大德七年,公自维扬来杭州,余与之识。”作品今(?)高祖还乡》一首,以大胆辛辣之笔,嘲弄封建帝王的尊严,颇具讽刺文  相似文献   

10.
“元曲四大家”到底是谁?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介绍马致远时,说:“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十五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  相似文献   

11.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中的精品,从选景、立意角度看马致远作品成功的秘诀即“意与境谐”。而无名氏的《老树悬藤挂》篇中选景、立意不统一,不能达到“意与境谐,”故而不能“自成高格”。  相似文献   

12.
成龙 《语文知识》2014,(7):21-23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1935年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名篇,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究竟有怎样的特点?郁达夫又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味?在王美娟老师看来,郁达夫“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而是在描写景物的背后,显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暂时的妥协,其中不无自我麻醉、苦闷无奈之情”(《景美的背后是心痛—〈江南的冬景〉抒情实质摭谈》,以下简称《心痛》)^[1]。王老师执此之念的依据是,“语境”与“作者写作时的处境”。《心痛》一文花了较多篇幅详细地介绍了“作者的民族情怀非但得不到保护,竟反遭诬陷”“郁达夫一腔热忱促成左联,却遭开除”两种“处境”;之后,简要地从文本出发,选择了两处内容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乱世之中的倦怠和无奈。《江南的冬景》一文真实的情感真是如此吗?诚然,“作者写作时的处境”对于文本解读确有一定的作用,但拘泥其中,显然又是不恰当的。唯有文本是客观存在的,依着文本语言,走进文本,方是解读文本的正途。  相似文献   

13.
自伤:关汉卿散曲的隐梦。关汉卿散曲被一直评价不高的内容,是其思想被长期压抑的结果:比之杜甫、苏轼这一类曾在民间有广泛接触的人,关汉卿仍然是不幸的,因而,关汉卿散曲中,表现了一种深深的自伤:关汉卿留给我们的自伤,客观上展露了他在现实中种种未能满足的欲望。自卫和自慰:关汉卿散曲的两种情结。这种自卫,不是借助于显著的反抗,而是封闭式地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中自娱自耗;自慰的表现是安贫乐道和散曲中渗透的达观修养。  相似文献   

14.
咏史怀古是元散曲的一个重要题材。在《全元散曲》中,除《吊古》、《项羽自刎》、《禄山谋反》等套曲外,另有小令近二百首。在该书约二百位知名姓的散曲作者中,约有四十人留下了咏史怀古题材的作品。这些散曲作品内容厚实,感情浓烈,寓意深刻,比起大量描写男女风情、纵酒归隐的散曲作品来,它严肃、尖锐,更具政治色彩和时代气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元散曲思想内容的深度和高度。咏史怀古题材的元散曲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那些直接抨击社会黑暗的作品,如张养浩的《[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徐再思的《[越调]凭阑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  相似文献   

15.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我国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关汉卿,号已斋,大都(今北京)人。由于元蒙统治者对杂剧作家和民间艺人的歧视,致使这位“一时之冠”的著名作家名不见经传,生卒年月无从查考,所遗生平事迹也很少。我们只能根据《录鬼簿》等书予以推测,知道他大约生于金未(公元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79-1307年)。有人说他祖籍解州(今山西解县),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裔。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段启明关汉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和大量的散曲,为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关汉卿和很多优秀的古代戏剧家、小说家一样,既不是达官显宦,也不是诗文大家,因此,有关其生平事迹的史...  相似文献   

17.
[作家名片]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据各种文献资  相似文献   

18.
郭春华 《中学文科》2007,(12):140-140
宋初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有好几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一首,就其思想而言,虽不过是悼惜春天的衰残,感伤流光的易逝。但就其艺术手法而言,却写得情与景会,意在言外,因而传诵千古,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如同在赏一幅幅画。教学中,我和学生一同走进江南的冬景,欣赏江南的美景,感受江南的悠闲。本就学生所鉴赏的课第七段做了课堂实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翻开元代散曲的一些原始材料,冯子振(海粟)这个名字常常在很显要的位置跳入我们的眼帘。对他作品的评价也非常之高:被誉为所选“皆当代朝野名笔”“、“首首皆佳”“的元散曲选本《太平乐府》,前采海粟所和白无咎《鹦鹉曲》(一名《黑漆弩》)三十六首为之始,“盖嘉其字按四声,字字不苟,辞壮而丽,不淫不伤””。贯云石序《阳春白雪》,亦云:“……近代疏斋媚妩,如仙女寻着,自然笑化冯海粟豪辣四烂,不断古今,心事天与,疏翁不可同舌共谈;关汉卿庆吉甫造语妖娇,却如小女临杯,使人不忍对深”把冯子振当作豪放旅的代表,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