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历史认识主体对客观历史进程的概括和抽象,也是史学著作体系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在80年代,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研究堪称“显学”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对中国近代史许多重大问题的重新认识,也直接关系到中国近代史著作新体系的酝酿和确立。 早在50年代,史学界在讨论近代史分期问题时,多少也涉及到了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当时胡绳提出;“要解决分期的问题必须先确定划分时期的标准。这也就是要确定,我们在叙述中国近代史时,主要的任务是在说明什么,以什么来做基本的线索”,主张要解决分期问题,必须先找出基本线索,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只有先找到基本线索,才谈得上对它分段,也才谈得上中国近代史著作与教材体系问题的解决。 因而到了80年代,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于1984年和1987-1988年两度出现高潮。归纳起来,其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现行主干课程《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体系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线索单一,教材体系不完整,现实适应性不强。本文认为,高等学校通用的教材《中国近代史》应当集中体现“三个过程”和“两条线索”,而且这“三个过程”和“两条线索”应当平行发展,互不替代,互不包含。只有这样的教材体系才能清楚地反映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现行主干课程《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体系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线索单一,教材体系不完整,现实适应性不强。本文认为,高等学校通用的教材《中国近代史》应当集中体现“三个过程”和“两条线索”,而且这“三个过程”和“两条线索”应当平行发展,互不替代,互不包含。只有这样的教材体系才能清楚地反映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学习历史,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习历史,应该从整体出发,掌握关键性的史实,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我们先以世界近代史为例,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大家知道,世界近代史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这长达270余年的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世界近代史有三条基本线索:(1)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的产生,确立、发展和演进为帝国主义的历史,这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流;(2)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矛盾的尖锐,引起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和侵略,引起亚、  相似文献   

5.
管敬绪、黄鸿钊、郭华榕主编《世界近代新史》,系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历史教材,是受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委托而编著的.这部教材是我们奉献读者的通力协作的新成果.参加编著单位(按笔划顺序):山东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师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大、安徽大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张海鹏先生积极参与了上世纪80-90年代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的探讨,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指导思想、近代史的分期、基本线索、研究的若干原则性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教学的开展,为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了较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自从工科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了参考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基本要求以来,全国高校在电工课程的教材建设方面已经编著出一批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电工教材,这充分显示了我们的教师队伍有能力为创造适应我国建设需要的教材体系做出贡献。然而,若与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摆在面前的仍有一个差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宏观研究日趋活跃,成效显著。本文拟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基本线索与历史分期,社会性质与近代社会的总体估价、社会主要矛盾等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稍作简要介绍,以期有助于研究的深入。一、基本线索与历史分期1、基本线索史学界于1984年—1985年和1987年—1988年两次出现关于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的高潮。关于第一次高潮讨论情况,曾景忠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述评》一文中作过比较系统的介绍,兹不赘述。1985年后,分别赞同“两个过程”说、“两大任务”说、“三大革命高潮”说和“四个阶梯”说者颇不乏人。不过,也有一些论者提出了如下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分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依据作为历史线索的三个基本条件,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提出了以“一条主线,两种转变,两个时期,三大板块”来理清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处理其分期及编写体例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10.
世界近代史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这长达270余年的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显然,在近代世界,资本主义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世界近代史有三条基本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这是世界近代历史的主导内容,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流。(2)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矛盾的尖锐,引起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和侵略,引起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以上三方面内容,资本主义是主导的方面,它制约着其他两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这一历史时期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矛盾: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许多高校均开设了中国近代史课程,该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品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所安排的课时不稳定、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只重视教材而忽视教学大纲、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不能够连接上世界近代史的教学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据我了解,不少中学生对语法教学兴趣不大.归纳起来,他们的意见不外两条:第一是觉得语法枯燥,不象文学那样生动有趣;第二是觉得语法没用,讲了许多概念术语,对于写作文没有什么帮助.既然有这样的反映,那就说明我们的教学里多少有点问题.我想,这不外是教材编得不够好,教的方法也不太得当.这都是大问题,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我只想简单地说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我们的教材不够理想.这些年来,我们在编写语法教材方面,力气主要花在语法体系上头.体系固然重要,可是更为重要的问题恐怕是如何联系实际,使教材不那么干巴巴,讲规律也讲得比较充分,从而让学的人觉得真正有用.语法教学能不能生动有用,还和教语法的老师的本事有关.要把语法讲活,讲得比较有趣味,同时又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用,这确  相似文献   

13.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修订本教材,自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止。其“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形态,两个时期,三条线索,四个阶段。“一个形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所谓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两个时期”,是指世界近代史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为标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前期,自由竞争为其主要特征;在后期,垄断是其基本特征。“三条线索”,是指构成世界近代史具体内容的三…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指导思想高二文科毕业班历史复习的目的,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中学毕业所必须具有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一步自学或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这一复习目的,我们反复钻研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课本,着重学习了新大纲的修订部分.新大纲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的编章和体例上均有变动.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新大纲将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一章,隋唐另列一章.这样分章较原教材更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底,在福州市培训者的培训会上,专家们又给我们传递了一条信息。当前小学数学教研课题开始关注最务实的话题——“要求读懂课堂、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线索。加强对教材的认识、研究与品读是迈向成功教学的第一块“敲门砖”。  相似文献   

16.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近现代通史性的教材为数众多。国内先后出版了范文澜、翦伯赞等史家主编或编撰的中国近代史教材,成为高等院校中国近代史教学的主要教材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读本。这些教材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为高校历史教学和青年学生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做出了贡献。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历史教材也需不断地更新。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推动下,国内出版了一大批改写后的中国近代史优秀教材。这些教材不仅吸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精华,当然,更注重…  相似文献   

17.
梁景和先生新著《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一书,史料丰富,结构严谨,叙述清晰,第一次廓清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论辩的体系与脉络。书中的整体分析与个案点评以及研究思路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与创新性,也显示出作者治史的公正立场、敏锐眼光与卓越见识。虽在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现代化”论等问题上似着力不足,但瑕不掩瑜,该书仍是继续探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及其论辩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我认为目前我们所用的无机化学实验教材还有不足之处,有必要改革.主要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实验课如果脱离生活、生产实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激发不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建议无机化学实验课增加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底,在福州市培训者的培训会上,专家们又给我们传递了一条信息。当前小学数学教研课题开始关注最务实的话题——“要求读懂课堂、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线索。加强对教材的认识、研究与品读是迈向成功教学的第一块“敲门砖”。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结合世界近代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步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著作,并力图以主席思想为指导,检查过去的教学和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在世界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资产阶级史学体系和观点的影响还很明显,史学研究的方法也有些问题,这种情况显然不能适应当前革命形势的需要.因此,教学改革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大破大立.凡是不符合主席思想的,不利于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错误内容,必须坚决地破;反之,凡是符合主席思想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