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教育》2005,(7):76-79
走进我市优秀青年教师——杜小兰的课堂,看到的是质朴,听到的是欢快,领略的是和谐?短短的40分钟,在她的引领下,课堂上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万籁俱寂;时而全神独思,时而热烈合作,时而细致动手,时而认真推理……在这润泽生命、关注发展、开启智慧的教室,在这富有个性、充满情感、多姿多彩的课堂,她倾注给学生的是热情。展现给同伴的是艺术,留给自己的是汗水。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西单的一条胡同里,有一所普通中学——北京三十六中.在这所普通学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从早到晚活跃在课堂里、教研组,辛勤地工作着.她时而操着沙哑的嗓音循循善诱地在给学生讲课;时而和学生促膝谈心,面批作文;时而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备课,讨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时候,她还利用晚上的时间穿街走巷,配合班主任老师访问学生家长,研究教育学生的方法.她就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杨瑷。  相似文献   

3.
诗意的音乐课堂该如何定义呢?她是将诗歌文化和音乐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堂形态.她不仅有诗歌意境的彰显,又有音乐与之巧妙的结合.她虽然不能用某种模式给予规范化地下结论,但是我们却能很美地、恰如其分地诠释她.诗意的音乐课堂,时而静止时而灵动,是一个过程.你不能实实在在地握住她,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当你沉浸其中时,也许会掠过一丝感动,也许有激荡心灵的震憾……诗是无声的音符,乐是流动的诗歌,二者结合就是艺术化的表达、美的化身,是撞击学生审美情感的活化石.构建诗意音乐课堂就是让学生接受诗的浸染、乐的熏陶,双管齐下,开启唯美艺术之旅.下面来谈谈如何构建诗意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4.
诗意的音乐课堂该如何定义呢?她是将诗歌文化和音乐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堂形态.她不仅有诗歌意境的彰显,又有音乐与之巧妙的结合.她虽然不能用某种模式给予规范化的下结论,但是我们却能很美地、恰如其分地诠释她.诗意的音乐课堂,时而静止时而灵动,是一个过程.你不能实实在在地握住她,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当你沉浸其中时,也许会掠过一丝感动,也许有激荡心灵的震憾……诗是无声的音符,乐是流动的诗歌,二者结合就是艺术化的表达、美的化身,是撞击学生审美情感的活化石.构建诗意音乐课堂就是让学生接受诗的浸染、乐的熏陶,双管齐下,开启唯美艺术之旅.下面来谈谈如何构建诗意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因此,一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状况,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反应。潘老师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学生的反应一直萦绕在她心头,所以也有了之后的反思与跟进。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言必须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关注学生领悟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情感世界的满足和精神世界的构建。教师应以自己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感情,构建情感的课堂;鼓励学生心灵自由地飞翔,在教师、学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因为听课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听课可能更多关注的是老师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足够的关注。而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听课的全部任务就是聚焦一个或一组孩子整整一节课的学习历程。依据孩子的身体姿态、语言、动作、表情、互动、学习单填写等关注孩子心理是否安全?是否能投入学习?是否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是否能相互倾听……营造安全、有温度的课堂在课堂上,芮莹老师时而倾斜着身体侧耳倾听,时而用双手拥抱孩子,时而用手拍拍孩子的肩膀,时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名有20年教龄的教师,我觉得给学生幸福、快乐的课堂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为学生构建快乐的课堂生活,教师需要具备如下素质:一、爱心爱心是一名教师必备的素质。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真诚相待,用师爱去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正是缘于爱心,在课堂上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或答错时,我从来不批评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情感发展水平一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项情感教育,强化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也要求教师应加强情感教育工作,推动学生的情感成长。本文先阐述了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接着从创设情境、课堂朗读、字句分析、加强交流、课堂演绎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开展对策,给小学语文教师构建高质量教学课堂带来了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10.
一、活力课堂的提出与体会活力课堂理念源自华师大叶澜教授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她认为我们追求的课堂应该是焕发生命力量的、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在互动生成中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活力课堂即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积极的主体参与。活力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生成的课堂,学生成  相似文献   

11.
赵静 《辅导员》2014,(3):47
正回首来人大附小的两年工作生涯,心底涌动着的是感动与幸福。是这样一位"学生"一直陪伴着我、教育着我、鞭策着我、成长着我!语文课上,教室里总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她时而抬头凝视;时而眉头紧锁在思索着什么;时而笔尖在记录本上迅速滑动,记录着课堂的点点滴滴,生怕漏掉半点内容……还记得那天,下班后忙完琐碎的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约会孙明霞     
卜庆振 《今日教育》2013,(11):50-51
初识孙明霞初识孙明霞,是读她的专著《用生命润泽生命》。在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她的质朴和纯真。孙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也饱含温情,她用约会的心情给学生上课。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她始终保持一份美丽的心情,用美丽去感染学生,把真诚传递给学生,把爱传递给学生。所以,她的课堂是民主的,是和谐的,也是富有诗意的。  相似文献   

13.
邹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2,(37):172-173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从而搞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教师为了更好地教,也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往往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中,却对学生的心理关注不够。实际上,学生的学习除了认知需要外,更多靠的是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来进行,他们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中的情感关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辉 《教育科学》2006,22(2):28-29
本文从文化背景进一步揭示数学课程情感目标的内涵,提出数学课程情感目标应在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课堂学习情感和关注数学精神这三个维度上进行,以期数学教育更好地完成教育是为社会和人的持续发展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16.
走近特级教师吴正宪,徜徉在她那时而跌宕起伏、时而曲径通幽的课堂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教学是艺术、教学是享受”。为何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课能有如此迷人的魅力呢?是美丽情境缔造了魅力课堂!  相似文献   

17.
<正>初识张齐华老师,是在2016年牟平举行的"中华名师大讲堂—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魅力课堂与教学风格展示活动"中。当时张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令全场听课老师时而掌声雷动,时而陷入沉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把这节课的数学思维推向纵深,课堂上特别注重让学生去思考、去讲为什么?真正体现了一名数学教师深厚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讲到半径有多少条?让学生去探索寻找理由;每条都相等吗?让学生去讲为什么;直径有多少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是初中语文教学核心教学形式之一。新课程标准给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有了生机和活力。本文从阅读教学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教学关注语言学习、阅读教学关注语言学习等五个方面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从而搞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上,师生常常需要进行双向交流。如何让这种交流变得顺畅,有实效?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一项基本语言技能,即如何接学生的话。接话能力强的老师,整堂课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行云流水般的享受。教师的接话,时而启发,时而引导,时而激情,时而造势。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习文悟情,感受语文的魅力。可以说,提高教师的接话能力,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