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道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既是唐代民族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道教在西域传播的热点区域.本文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探讨了唐代道教在敦煌地区的传播,认为道经中有关少数民族入道的教义,将对西域各民族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道教在社会上层与民间大众之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与悠久的传统。所谓长生不死的仙人,是道教文化中最重要的主体;在我国民间的神仙传说中,吕洞宾的知名度最高。吕洞宾原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普通文人,后来被民间传说奉为仙人。读其诗,的确别有意趣,可以增进人们对道教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斋醮是道教祭祀仪式的名称 ,道教斋醮在世界宗教祭祀中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斋”、“醮”内涵的辨析 ,认为道教灵宝斋法、正一醮仪的产生 ,不同斋法、醮仪的配合使用 ,使道教具有完备的科仪格式。在道教兴盛发展的唐宋元明时期 ,斋醮仪式成为国家祭祀大典 ,并成为民间传统祭祀文化的主流。道教斋醮具有济度、祈禳的宗教功能 ,斋醮是道教思想的仪式化反映 ,它充分显示宗教仪式象征的特质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道教的文昌帝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帝君,是道教吸收民间信仰而尊奉的科举之神。本文以中国历史文化为背景,考察了梓潼神从蜀中地方神的衍化过程,由于宋代道教吸纳民间俗神进入道教神系,梓潼神成为天下士人崇奉的职掌禄籍之神。作者通过对文昌帝君信仰的源流,文昌帝君道教化、民俗化的分析,认为文昌帝君从蜀中地方俗神转化为全国大神,道教对其神性的改造和理论提升是关键。蜀中民间的梓潼神向道教的文昌帝君衍变,这在中国宗教造神运动中颇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颂是道教文献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文体,道教文献中的颂可分为三类:道经中的颂、用于解经的颂以及道教科仪中的颂。这三类颂各有不同的特征。除第二类外,其他两类与偈、赞存在界限的模糊性,虽然如此,道教文献中的颂从其起源与作用,精神实质,与仪式、音乐相结合等方面,都与历代文体学著述所言之颂之"正体"相一致,因此,道教文献中的颂是先秦颂体在后世的持续发展,它是古代颂体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迺涛 《文化学刊》2014,(2):138-142
日本统治大连长达40年之久,为了消除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达到长期霸占大连的目的,日本殖民当局在大连地区极力培育殖民文化,大搞民族歧视,推行奴化教育,处心积虑地推出了一整套渗透日本文化、摧残中国传统文化的殖民文化政策。我们通过分析神道教的起源、演变及特点;殖民统治时期,神道对大连的宗教侵入;神道教对大连社会生活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揭露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对大连思想文化的侵略。  相似文献   

7.
青词是道教文学中重要的一种文体,产生于唐朝,盛行于宋、元、明时期。青词既有着与祝文类似的外在形态,也有着章文浓厚的宗教色彩,它是祭祀之文与早期科仪文书结合的产物。从唐至宋,青词的指称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斋词和醮词的总称,并从官方走向民间。同时,它也走出玄门,进入文学领域,具备了文学的美感与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道教科仪中,公牍文是神人沟通的重要途径,它是"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所增益而成.道教科仪公牍文大致可分为盟誓类、章奏类和关牒类,其品种繁多,与现实公牍文具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但又具有不同于现实的宗教特征.文辞简明质朴是道教科仪公牍文共同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9.
《封神演义》中出现了大量神仙、仙境、法术、宝物等意象,这些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充满奇幻的想象色彩,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道教文化符号中包含着丰富的诗化哲学意蕴,欲探究其中堂奥,首先要明白何为“诗化哲学”“诗化哲学”与道教文化符号的生成有何关系,以及这一艺术特色在《封神演义》中是如何体现的。该文将从道教文化的思想源头——道家思想为切入点,并结合中西诗化哲学的横向对比,对《封神演义》中的一些道教文化符号和中西诗化哲学的异同进行解读。探究这一问题,对于理解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的源流关系,以及中西诗化哲学的内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姚幸祺 《文化学刊》2015,(2):224-225
北宋时的道教政策经历了太祖、太宗时的创立,真宗时期的完备,神宗时期又在沿袭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使道教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方面源于宋初历代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社会现实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宋代道教斋醮仪式过程与《三官图》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三官图》之《天官图》中的视觉因素加以解读,认为《天官图》中庆云的造型应是借鉴了道教灵图“观觉郁鉴”的云篆形式,用以强化《天官图》中对天与帝图像内涵的表达,同时指出《天官图》中的庆云形象对《新编对相四言》中天图像造型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道教视觉文化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船山的游仙诗主要昭示着这样几种含义:第一,他认为道教仙境应是人们净化心灵、保全人格、提升境界之所,因而对历史上那些希望通过求仙采药以满足个人无穷欲望的秦皇汉武之流予以了无情的批判与鞭挞。第二,船山对历史上有名的方士和道教徒如徐巿、郭璞、陶宏景、颜真卿等颇怀敬意,是因为宗教既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与精神寄托,也是他们与世俗分道扬镳、同暴政分庭抗礼的精神领地。第三,船山的游仙诗也表达了坚守己志、不肯同清廷合作的遗民态度。  相似文献   

13.
隐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于隐语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道教经典中的隐语生成的原因、隐语的表达功能、存在状况以及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赖晨 《文化交流》2012,(10):70-72
台湾的饮食本属于闽南系列,善烹海鲜,多羹汤,但是,台湾有近600万客家人,是福佬(闽南、台湾)人之外的最大族群,所以客家饮食也是台湾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究食补 客家人是中原遗民,思想上、文化上、习俗上更多受着中国道教的影响.道教医学强调医食同源、崇尚自然,以食物来防病、疗伤、祛病.其饮食实践对客家人的影响可谓深远,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养生保健意识特别鲜明.  相似文献   

15.
汉代都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都亭是指以治安管理为主的城市之亭。除街亭外,都亭还包括两类特殊的亭:门亭和旗亭。都亭的设置非常普遍,郡、国、县、道治所所在之城乃至大小城邑皆设。各城所设都亭的数量不定,一般大城多设,小城少设。都亭负责治安管理,同时兼有行宿功能,非常时期还发挥着相应的军事作用。都亭的功能与其建筑结构密切相关。都亭内部空间一般较大,亭设楼,楼中多有室,是一种兼具行政与实用功能的建筑。  相似文献   

16.
樱花略考     
樱花国别之辩 众所周知,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奈良时代(710~794年),说到花,是指梅花,但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樱花成了主角,咏樱花的诗词歌赋比咏梅花的要多5倍。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记录下来的)中,就有170多首吟咏樱花的名诗。  相似文献   

17.
清初周亮工是著名的艺术鉴藏家,但其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根据《周亮工全集》及相关资料,考订周亮工的家世。  相似文献   

18.
古代戏曲中有大量的宗教剧,其中不乏取材于宗教典籍、刻划宗教人物、宣扬宗教教义,像西方中世纪宗教剧一样"比较纯粹的宗教剧",但多数剧目不太纯粹——娱人色彩鲜明;在宣扬宗教教义的同时,也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强烈关注,以长生不老、升官发财、喜得贵子等世俗欲望的最大满足作为皈依宗教的报偿。这与中国宗教自身的特性、宗教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宗教剧作者的处境以及服务对象的期待等诸多因素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杜光庭《广成集》中所存二百多通斋醮词,内容丰富,辞彩赡丽,程式化特征明显,兼具宗教与文学双重特征。杜光庭的斋醮词创作,对青词进入文学领域及宋代青词创作的大盛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史上的昆仑,是重要而又神秘的地名。子书说法甚多,不能确指。《史记》亦然。学术界乐于考证却歧见纷呈。本文提出"以山证山"、"以水证山"的新思路,从而得出战国神话及辞赋中之昆仑乃今之秦岭的结论。不少问题由此而得到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