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幕友、经承和代书被泛称为书吏,他们在清朝各级官府承担着问律援例及日常文书、档案工作,以今人的眼光看,他们即是官府中的文书、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刘安石 《档案》2008,(3):21-23
幕友、书吏随清代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高度集权而畸形膨胀,又随封建制度的消亡而趋向终结。可以说,幕友、书吏是封建制度的畸形产物和附庸,但在历史上也为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清朝地方衙门权力职能的参赞者和执行者,又是文书档案工作者。他们既在客观上促进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又因把持文档谋利肥己、肆意篡改、世代垄断、因循守旧而阻碍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幕友、书吏随清代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高度集权而畸形膨胀,又随封建制度的消亡而走向终结。可以说,幕友、书吏是封建制度畸形的产物和附庸,但其在历史上也为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清朝地方衙门权力职能的参赞者和执行者,又是文书档案工作者;他们既在客观上促进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发展,又因把持文档为谋利肥己之源,肆意篡改、世代垄断、因循守旧阻碍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文书档案工作的实际承担者--书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历史上 ,书吏承担了从中央到各级地方官府大量的重要的具体工作 ,维持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是当时文官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文书档案工作的实际承担者之一。因此 ,很有必要对书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书吏"这一清朝政治统治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地位卑微却垄断文书处理和档案收储工作,在清朝统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正是凶为处在这种垄断地位,清代书吏的腐败十分严重.书吏为害的情况在历朝历代都是存在的,清代尤甚[1].清代书吏弊害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清代书吏集文书人员和档案人员两种身份于一身,他们以谋取私利为目的,舞文弄档,挟例弄权.其主要原因在于清代官僚政治的缺陷、行政运行中以例治天下政策和书吏制度的弊端等三个方面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清世宗胤禛(即雍正皇帝),于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三五年执政,虽在位仅十三年,但对清王朝的内政外交都颇有建树。他对文书档案工作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为清代乃至后来的文书档案工作起到了较为有益的作用。 首先,雍正大力整顿书吏。 雍正即位前的清代各级机关中,官僚大多作威作福、腐化愚昧、不视政事,只依靠幕友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书吏,是指在各级衙门科房中专门从事文书处理和收贮档案的员役,是国家机关的正式雇员。因其所隶属衙门不同,而称谓各异,诸如供事、经承、书吏、典吏、攒典等,但一般在公文中通称书吏、书办或经承。书吏身居文档重地,抱案牍,备缮写,极易营私舞弊,故清政府对其格外重视,在典制上对其作以严格规定。康熙、雍正两朝曾多次整饬书吏,并设立文书档案副本制度、上缴朱批奏折制度等,加强对文书档案的管理。但事实上,书吏朋比为奸,上下其手,或援例假公营私,或伪造、窜改、抽换、毁坏文书档案,舞弊多端。这一现象至乾朝隆仍屡禁不止.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录副奏折,反映了乾隆朝年间整饬书吏的部分情况。现予刊发,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兰台世界》2015,(2):2
<正>目前,中国古代文书档案世存数千万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明清时期遗存,分藏于各地各级档案馆(室)、文博部门和研究中心以及个人手中,其中辽宁省档案馆收存有20余万卷册。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三百余年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依靠的就是各级各类文书的不断往复,上呈下达处理诸多事务。清代文书在承袭明代文书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发展,最终在文书种类的多样及其程式的严格与繁杂等方面均远远超越之前历朝历代,从而达到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最高峰。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使用过的文书约有130余种,按文书的不同授受者可分为两部分:皇帝专用文书和官府文书。  相似文献   

10.
书吏是清代中央和地方各级衙门科房中专门从事文书处理和档案收贮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国家机关的正式雇员,其称谓因职属衙门的地位及性质差异而各有不同,但在许多上谕及政府公文中,常常统称为"书吏"、"书办"或"经承".  相似文献   

11.
唐代公文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公文制度研究在敦煌遗书卷子中,有不少是当时官府之间往来的公务文书。这些公务文书,不仅反映了唐代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而且记载了唐代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和制度,为我们研究唐代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一、唐代各级官府...  相似文献   

12.
杨军 《档案学研究》2019,33(1):122-125
依据封建层级管理体制,宋代榜文文书大体分为皇帝颁布的敕榜、中央百司所发榜文和地方官府发布的榜文。其中,中央百司及地方官府的指挥、政令需要吏民周知的,均遵循相关规定,以榜文的形式传达至基层社会。榜文文书的下行及公示于民众成为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府日常行政运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由此建构起中央与地方、官府与民众之间政治信息沟通、互动的基本渠道。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中,大多配备有数量不等的从事档管理的工作人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档案工作人事管理规范。研究这些制度,对于总结清代档案人事管理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探讨与清代档案工作相关的书吏及危害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川档案》2013,(4):48-48
日前,南部县档案馆在整理和数字化馆藏民国档案时,发现了一批零散清代档案。这批清代档案约三、四百件(一事一件),主要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的官府文书和民间文约。这些档案无疑是对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就被发现、现已进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科技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档案制成材料的成分分析,为档案的保护修复、真伪鉴定和年代断定等提供科学依据。以德格土司官府与民间文书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观察、XRF、FTIR等对其制成材料进行科技检测,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用途文书的对比分析。从载体材料来看,官府和民间文书纸张的制作工艺相同,但其外观形貌、纤维原料和老化程度存在差异;从字迹材料来看,两种文书的字迹材料中均含有果胶和酯类物质,与纸张的结合方式都为“渗透+结膜”,但官府和民间文书的具体字迹成分不同,字迹清晰度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文书档案管理是医院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医院要摒弃“重病历档案,轻文书档案”的片面认识,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重视做好文书档案  相似文献   

17.
清统治者从正式建立政权开始,就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档案管理体制。一般是在各级机构中设置档房,书吏则承担缮写文书和档案管理工作。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管理体制,尤其是书吏掌控文档的弊端日益显露。因此,书吏改革也成了清末新政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该文献形成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11年(清宣统三年),共571件,保存于甘肃省档案馆。该档案记载清代末期中央、地方各级官府衙门和德商  相似文献   

19.
文秘人员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文书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文书材料是档案材料的主要来源,它的质量决定着档案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文秘人员的素质和档案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文秘人员的素质是档案管  相似文献   

20.
书吏是清代衙门工作中人数最多的人员,尽管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都很有限,这些人在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文书资料、账册资料、统计资料等政府工作相关文籍档案资料的形成和管理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