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学习英语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其形成多是由于中西的思维模式及文化习俗之间的差异。本文主要从语义的搭配理论出发,分析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帮助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找到相应的对策来避免中式英语,以习得纯正、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2.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这是由于漠视或不了解中西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的差异而形成的现象。对中式英语的研究、探讨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并克服这一现象,使得国际交流变得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前人对中式英语的定义和对其所采取的态度出发,从三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中式英语发展趋势.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中式英语必将发扬光大.首先,英汉语言本身的差异及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为中式英语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其次,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界限的不明确性,为两者相互转化提供了积极因素,进而也是为了中式英语发展的积极因素.最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中式英语有了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石小闻 《海外英语》2011,(10):352-353
中式英语是汉语母语者学习英语时常见的畸形语言现象。该文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角度,结合实例,探讨其成因、特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从母语迁移及中介语理论看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母语迁移及中介语理论入手,探究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提出了正确对待中式英语的态度,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渡时期和认知阶段,它符合人类认知规律,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疯狂地学习英语,以便接轨国际。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因此在许多城市的街道、宾馆等公共场所以及工作交际中,中式英语大行其道,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也给交际带来失误。本文从中式英语的概念、使用领域以及如何对待中式英语等方面做出综合评述,旨在帮助英文学习者能用规范的英语进行顺利交际。  相似文献   

7.
刘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110-112,115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大,各国之间的文化冲突不断发生。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和中西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了标准英语与中国本土文化“嫁接”而形成的一种英语变体——中式英语,它已成为国人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8.
中国拥有世界上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中国学习者如何学习和使用地道英语是中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英语变体与中式英语是两个不同概念,也有其不同成因,发展中国英语,运用英语学习策略避免中式英语,对于中国广大英语学习和使用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英语学习和使用中最容易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究其实质,它是中式思维结构下的英语变体形式。它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的对外交流,削弱了我们的对外宣传效果。因此如何克服中式英语从而提高英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杨喜刚 《英语广场》2020,(16):60-63
学界关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很多年。目前,主流的声音还是偏向于消灭"中式英语",让学生学习和接受地道正宗的英语。相反,对于中国英语的态度就温柔很多。本文结合连续体理论指出,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边界模糊,两者处于一个连续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中式英语可以向中国英语转化。一定程度来说,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达到中国英语甚至地道英语的必然阶段。因此,中式英语不是洪水猛兽,也不需要一避了之,本文试图就中式英语的前途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悦 《考试周刊》2013,(90):71-72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加深.英语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学习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中国文化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出现了中式英语。本文将探讨中式英语的现象与出现的原因.并找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自今年5月2日的《纽约时报》,文章对中式英语进行了探讨,采访了多位专家对中式英语的看法,有专家认为,中式英语并非一无是处,有些时候反而很有趣,是中国人思维的一扇窗户。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使用地道的英语。一些不影响沟通的中式英语就当是“点缀”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界线在逐渐模糊,最终中式英语过渡成为中国英语,本文从其过渡的内因和外力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证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汉语的思维对英语的支配作用造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思维差异对写作句法的影响,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英语由于其重要性一直在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然而“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在中国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阐述,对两者的不同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应如何对待这一现象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受汉语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干扰而产生的可能影响有效交流的中介语。汉语思维方式和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大学生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强化错误分析,改进英语课堂教学,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方法减少大学生的中式英语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申彩云 《考试周刊》2010,(43):128-130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词汇和句法.在英语交际中出现了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西方人把这种不合乎英语规范的畸形英语称为Chinglish,即中式英语。在英语教学中,中式英语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就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说明,并建议广大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中介语现象,是必然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本文将从中式英语的界定,其表现形式,其成因三个方面对中式英语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帮助英语学习者有效避免此类错误的产生,成功度过这个过渡阶段,从而成为成功的语言习得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不仅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英语方面,许多学校及教育部门都很关注英语的教学质量,然而却忽略了其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的功能,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出现了很多不能让英语本族人理解和接受的中式英语,这不仅影响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且阻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很多学者认为"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英语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的过渡期,但另一方面,中式英语也成为了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下分析了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阐述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英语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导致出现了两种具有争议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中式英语是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的畸形英语,而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社会文化特色的英语。在中介语与语言石化的理论基础上,从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和中英思维模式差异出发来理解分析"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现象与特征,以及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