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艾伟 《考试周刊》2010,(51):105-105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以往的英语课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和词汇的分析上,形成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边听边记笔记的课堂状况。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不利于语言技能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的优势,阐述了课文整体教学法在教学中注重保持课文的完整性,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别从修辞格、措辞和句子层面对《高级英语》课文中语言的文体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关系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合理地解释和充分地欣赏作品,从而提高对语言的鉴赏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文是学生学用语言的范本,在小学第三学段,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文体的课文。这些文章在章法安排、写法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各有特点,因而阅读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学中,面对不同文体的课文,我们必须厘清四个问题:文章是什么文体?语言有何特点?我们应该精选哪些语文因素?又该如何把握语言规律引导学生读写实践?笔者尝试以不同文体为例,做了一些微观研究,以梳理不同文体应该"教什  相似文献   

4.
黄东萍 《教育艺术》2002,(12):58-59
传统的课文教学法是采取分段教学法。即逐句讲解 ,逐句翻译 ,一开始便陷入了语言点讲解分析中 ,往往课文讲了好几节课 ,学生还不知道全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样就忽视了全篇课文内容情景和语言上的连贯性 ,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同时 ,分段教学的复观率低 ,一篇课文结束时 ,学生仍然感到生疏 ,这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基于上述原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笔者做了课文整体教学的探索 ,深深地体会到高中英语课文只有采取整体教学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 ,减轻他们的学习心理压…  相似文献   

5.
传统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注重分析单词和句子成分。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篇章的全面把握。运用主位推进模式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全面了解。本文以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材料为例,分析如何运用主位推进模式对文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老子曰:"言有宗。"墨子曰:"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清代的刘熙载认为,所谓的"宗"和"类"就是文体,若文体不明,读解就容易产生困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体比较丰富,不同文体的文章,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不同,因此,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的问题和理解的侧重面也就不同,学生语言运用的教学着力点也不尽相同。《诺贝尔》《詹天佑》和《钱学森》这三篇课文,从文体上看都是写人的记叙文。仔细分析,这三  相似文献   

7.
齐洁梅 《考试周刊》2013,(27):81-82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一个涵盖很广的语法体系,其吸取了前人的各种思想,应用价值很广泛。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指导,分析大学英语教材中节选的课文语篇,探讨如何从这一新的视角进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而不是停留在词语用法、句法等各个语言点式的传统教学,使课文教学达到新的层次,从而使学生更综合全面地把握课文。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教改试点的课堂教学仍以教材课文为主要内容,停留在陈述性知识层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发现型学习和主动式学习,制约了教改目标的全面实现。本文介绍了铜陵学院在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思路和探索,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英语语言体系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主要基于功能文体学的研究模式,按决定语域的三个情景变项-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从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三层次,主要从词汇语法层分析《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中语言变体的文体特征,阐明文体分析在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文体分析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言特征的积累,提高使用语言的合适性,有助于实现折中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认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通顺地读课文,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背诵。仿照课文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电影《冰河世纪3》翻译为例,试图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分析电影字幕翻译,介绍译者在功能对等原则的指导下采用的翻译技巧,探索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篇一般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语篇的连贯主要通过语法手段、词汇衔接等手段。篇章纽带作用的语法手段很多,但我们在这里着重观察用指称替代的手段。替代现象不论在汉、日语中,以及其他语言里十分常见。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就要使用最简短、最经济的语言手段来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涵。指称词所替代的所指有人、物、概念等词语,这些大致分为人称指称和指示代词。限于篇幅,我们仅讨论日语人称代词的功能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译文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翻译中的模糊语言大量存在,翻译的模糊性是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译语中的模糊语言涵盖原文的丰富内涵,跨越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以便尽量减少原文信息损失,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4.
"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一种流利通畅的文体,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语文本对目标语读者的陌生、疏远感的翻译策略。"异化"特指在翻译过程中,把源语的词汇、句式、语法,文化特点原封不动地引入目标语中,在目标语读者群中产生疏远、陌生的效果。我们在处理汉语商标英译时应遵循归化与异化理论,采用如下对策:重文化,满足不同民族消费心理;体现商标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注重语义、语用、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5.
导游词的语篇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外导游词是“友谊的使节,文化的传搔者”,本文从功能派理论家诺德的文本分析的角度探讨导游词汉译英中的语篇外因素。并通过导游词汉译英实例,对导游词的语篇外因素详细剖析,进而对导游词汉译英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主位推进模式与新闻语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述位在语篇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构建能力,研究主述位的意义在于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新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文章从英汉新闻语篇对比着手,根据主述位切分及其推进模式与翻译思维的特点,探讨了徐盛桓的主述位推进模式对新闻语篇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位结构,在语篇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语篇分析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以功能语法中的主位结构为理论依据,对狄更斯的作品《雾都孤儿》原版和一个简写版进行比较分析,试揭示主位结构在不同的语篇中表现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习语往往有着极强的文化特色,如何合理地把它们翻译成汉语,决非易事。本文试图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引入习语翻译中,认为其比较适用于两种习语的翻译:1)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吻合;2)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表达形式不同,但所承栽的信息量基本相同。两者互译,能达到奈达所说的功能对等,既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反应完全或基本一致。但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文化习语尤其是具有标志性文化习语时。也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科学研究中相互关联的文本分析、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异同,对政策文本分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深层内涵在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最终要走出文本,走出文本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的微观分析与文本所处的宏观历史脉络相结合的过程,是研究者运用多种"解读"文本的方法和视角发掘文本"深层结构"和文本演变的内在逻辑的过程,是透过文本话语揭示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分配和斗争的过程,是文本理论化的过程.作为一种"黑箱技术",政策文本分析需要研究者将文本与其所处的历史、制度和政策实践进行有效的"对话".政策文本分析是理解教育政策的基本手段,也是促进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已有很多关于广告和广告翻译的研究。作为广告中的一个小分支,有关化妆品广告翻译的研究仍然不多。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从"源文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作为功能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最适合于指导广告翻译。本文以英文化妆品广告为研究对象,运用目的论探讨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