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各级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教育部门也充分的认识到最有效的办法是借助优质教师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采取了各种手段,但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对此,本文作了探究,重点阐述了以智能录播系统为核心的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在现行状况下如何开展新型网络课堂教学,实现城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三个课堂”是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网络课堂为载体,强调专门、共享、开放,超越时空界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践行动。基于“三个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既是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为深入推进基于“三个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亟须树立基于“三个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观念,完善基于“三个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制度,构建基于“三个课堂”的四级联动资源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巴基斯坦的教育部门于2017年发布了《巴基斯坦优质教育最低标准》,这一文件设定了七个方面的国家教育标准,分别是:学习者标准、课程标准、教材标准、教师标准、评价标准、早期学习和发展标准以及学校环境标准。巴基斯坦教育部门希望通过这一国家教育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来改善巴基斯坦儿童入学率低与教育质量不高的现实境况并能从整体上提升巴基斯坦教育的质量。而在当前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发展优质教育并建设完备的、可供监测和评价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对我国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辛莉 《天津教育》2021,(1):144-145
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教育部要求实现农村教育的不断优化,使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小学生的教育被许多教育工作者看作是最为复杂的教育难题,同时也是教育部门最关注的问题。为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恰恰就是影响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地教育部门都在采取相应措施支持薄弱学校的发展,支持农村学校的发展,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然而,在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中小学自身的积极性并不见高涨,客观上制约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和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佟宏玲 《教育》2008,(10):62-6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课堂教育逐渐兴起。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莉拉·弗雷德里克实验中学两年前开始采用网络课堂教学,受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网络课堂的兴起也为众多致力于网络课堂研究开发的公司提供了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7.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使城乡适龄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的一项民心工程。要实现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必须要实现区域学校教师队伍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均衡。为此,陕西省安康市在全市开展了教研协作区改革,在学校教研组活动和联片教研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新型体制,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创新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内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形式方法,拓展了自主学习内容。文章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前大学生网络课堂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提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网络课堂学习效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8,(2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课堂教育逐渐兴起。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莉拉·弗雷德里克实验中学两年前开始采用网络课堂教学,受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网络课堂的兴起也为众多致力于网络课堂研究开发的公司提供了无限商机。网络唱主角莉拉·弗雷德里克实验中学两年前耗资200万美元,开始网络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需更优、更强、更大的优质教育推动薄弱教育的发展。北碚教育人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努力探索超前发展乡的教育,以城的教育引带乡的教育,不懈追求城乡教育共进。通过学校文化、课程文化、个性彰显三个维度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质学校;从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同轨迹培养优质师资,并最终落脚在优质课堂上。优质教育既是城乡教育发展的归宿,也是重要的推手。依托C-R模式,采取六大统筹策略,实施六带举措,北碚教育正在教育优质化的路上扎实前行。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需更优、更强、更大的优质教育推动薄弱教育的发展。北碚教育人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努力探索超前发展乡的教育,以城的教育引带乡的教育,不懈追求城乡教育共进。通过学校文化、课程文化、个性彰显三个维度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质学校;从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同轨迹培养优质师资,并最终落脚在优质课堂上。优质教育既是城乡教育发展的归宿,也是重要的推手。依托C-R模式,采取六大统筹策略,实施六带举措,北碚教育正在教育优质化的路上扎实前行。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需更优、更强、更大的优质教育推动薄弱教育的发展。北碚教育人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努力探索超前发展乡的教育,以城的教育引带乡的教育,不懈追求城乡教育共进。通过学校文化、课程文化、个性彰显三个维度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质学校;从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同轨迹培养优质师资,并最终落脚在优质课堂上。优质教育既是城乡教育发展的归宿,也是重要的推手。依托C-R模式,采取六大统筹策略,实施六带举措,北碚教育正在教育优质化的路上扎实前行。  相似文献   

13.
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遗存等多方面的原 因,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教学设施、教学质量、教育资源等方面相 对落后,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化 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互联网+”教育模式也运用而 生,这无疑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互 联网+”教育是指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链接优质外部教育资 源,并通过开展同步网络课堂教学、网络教研,实现优质教育资 源的共建共享,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薄弱的现状,从而有 效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书育人》2012,(18):71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必由选择。当前,各地教育部门都绘出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以县(区)为单位的教育现代化创建工程已蓬勃开展。但笔者认为,短、平、快式的"快餐""吃不出"现代化,立竿见  相似文献   

15.
李百玲 《新教师》2023,(2):17-18
<正>《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指出:支持学校网络设施设备以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推动线上教学开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5G赋能智慧生活、智慧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李立 《四川教育》2009,(12):8-1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后劲不足,是我省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各地教育部门也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改革经验。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薄弱学校横向联盟、组建教育集团……各种方案、措施应运而生。由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省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如何来实践科学发展观。具体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均衡发展本地区义务教育?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建立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日前本刊记者走进峨眉山市,就当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评估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系列举措及成效等问题。采访了市教育局长刘能远同志。  相似文献   

17.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课堂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无法在学校内正常上课的问题。基于此,从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入手,指出网络教学形式和现存问题,详细阐述了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为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重要目标。为缓解城乡间教育发展与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教育部门近年来实施了"免费师范生"以及惠及几百万乡村教师的"国培计  相似文献   

19.
临沐镇位于临沐县腹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苍马山下,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为了让农村娃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临沐镇研究构建的城乡教学共同体对于优化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模式的探索构建,为城乡结合部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优质教育的阳光惠及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板。  相似文献   

20.
郑磊  李虔  张绘 《教育学报》2023,(3):86-99
中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十年来,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较明显的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以及完善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背景下,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迈上新台阶,一方面要以县城为重点,在巩固县域内一体化基础上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将城市纳入政策视域,在更大范围内拓展教育一体化。这既是党和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重点目标,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在政策路径上,应建立健全教育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政策体系,提升农村学生教育质量;尊重人口和产业集聚规律,积极扩充城镇地区教育容量;以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为契机,突破行政区划边界的限制,创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