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张照片是1937年东北大学迁移到河南省开封市时,东北大学校部人员在河南大学校门前的留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东北三省,东北大学于当年9月26日迁到北京办学.由于教授不齐、设备奇缺、图书散失,东大以"借读"的方式,将部分学生安置在北大、清华、南开学习.  相似文献   

2.
1943年6月,美国人都利尔上尉作为飞虎队一员,来华与日军作战.他和战友们在执行任务时,因战机燃油耗尽,被迫降落在湖北松滋的一片稻田中.“天外来客”惊动了交战区的中日士兵,澧县县长康庾梅立即组织湘鄂两地军民奋勇营救,安全将都利尔等五人护送至衡阳空军基地.  相似文献   

3.
我写了一篇人物通讯,编辑说:“题材有特点,主题也还算新,可是读过之后,总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他高抬贵手开了“绿灯”,只要求我为通讯的主人公配一  相似文献   

4.
这里刊登了美国著名记者、进步作家、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的两张珍贵照片。史沫特莱一八九四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九一九年以后,侨居柏林八年。一九二八年作为《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来我国,在上海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与鲁迅先生等关系密切。一九三七年春天前往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她换上八路军粗布灰军装,精神抖擞地参加了战斗的生活。在陕北、在山西抗日前线、在新四军,以及在国统区的武汉等地,她写了许多著名的通讯,  相似文献   

5.
在我从事的上千万卷档案资料的保管利用工作中,有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鲜明和清晰。这张照片,记录着共和国总书记与一个苗家山寨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我珍藏着一张照片,它激励我成长,鼓励我前进,已伴随我60余年。它拍摄于1950年12月中旬,内容反映的是长沙市城东区给穷苦老百姓发放御寒棉衣的动人情景,地点是在鱼圹街的一所学校里。那天,天空阴沉,北风呼呼,寒气逼人,似乎要下雨雪似的。我和同事们在毛赓平区长的带领下,很早就来到这里。这时学校操坪里已挤满了许多前来领取寒衣的老百姓。从照片里可以看到,有扎着发辫不堪生活重负的年轻姑娘和中年妇女,有饱经风霜、满脸皱纹、饥寒交迫的老娭毑和老大爷,有的穿着破长袍,有的手提取暖的烘篮,排着长队,渴望能领到我们发放的  相似文献   

7.
偶而看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去年出版的一本《我心中的鲁迅》,正文前面有四幅照片。出版说明中讲,编选这本书时,注意到流传较少人们不易找到的文章。从照片来看,可能也是按照这个要求选的。比如第三幅,鲁迅和肖伯纳、宋庆龄、蔡元培、斯沫特莱等七个人在一起的照片,人们常见的已经被修改为只有五个人了,本书选用的这幅照片,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这当然是好事。但是,照片上另外两个人:一个是林语堂,没有指明;另一个说是杨杏佛,这就错了。编者根据的是1933年2月17日的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8.
最近看到解放军助民收麦的报道,使我联想到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的一幅三十年前拍摄的历史照片。这张照片所摄下的,正是红军战士助民麦收的镜头,它显示出人民军队建军初期的亲切面貌。我们伟大领  相似文献   

9.
这是在那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中的一支小插曲.1972年6月8日,在距西贡25英里的一个北越军队占领的地区壮庞(Trang Bang),越共把守着一条连接壮庞和首都一号公路的十字路口的路障.南越步兵已经压境三日,试图铤而走险,打开这条通往西贡的公路,而越共却守得固若金汤.对峙的局面必须打破,南越的空军应召前往支援.飞机穿云破雾,超低空盘旋在一号公路之上.这时正逢一群南越人——几个士兵和一些妇女儿童——集结在路旁.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河北电台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几代广播人沤心呖血,在艰难中跋涉,在开拓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在成长中壮大,成为今天家大业大,影响广泛、作用突出、势头良好的河北电台。在这历尽艰辛的创业历程中,每一代广播人都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豪迈的足迹。本期特刊发一组稿件,以期继承光荣传统,再创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1.
新郑市档案馆藏有一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人是河南日报社记者,时间是1960年,1980年征集入馆.那是毛泽东主席接见原河南省政协委员、新郑县农机局剐局长、农机研究所所长赵福堂同志的留影.虽然岁月已过四十载,但一提起此照片,这位精神矍烁的老人就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深情地向我们诉说着一段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12.
案例 2004年3月14日,云南《都市时报》刊发了题为《痴情女子为情轻生,消防兵绳降救下跳楼女》的报道,并配有新闻图片。后来,此事件中一张未能上版的照片被摄影记者发至西祠胡同论坛,没想到,照片便被反复传播,渐渐变为“协警抓小姐”、“城管抓小姐”。  相似文献   

13.
打开相册,一张印有"永远忠于党"的集体照,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五十年前的一段特殊时光。上个世纪60年代初,组织上派我去母校——某军校进修。我原是该校的第一期学员,时隔8年,母校  相似文献   

14.
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大批新闻记者冲向了第一线.这是一个出大作的时代,下一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就将从中诞生.摄影作品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1687年12月6日,光明日报和河南日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宫天一拍摄的传真照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在闭幕式上,向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的运动队和运动员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河南日报在刊发时,可能未作处理,使李鹏背后所立的女服务员(猜测)占据了显著位置,分散了读者注意力,冲淡了会场的气氛。而光明日报在  相似文献   

16.
17.
那是1960年春天的一个阳光绚丽的日子,在郑州黄河花园口水利枢纽工程工地创办《战黄河》工地小报的我,突然接工程指挥部通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彭真等领导同志前来工地视察,让我快去拍照.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激动万分,立刻抓起相机,装好胶卷,并用气球轻轻地吹吹镜头,奔往工地现场.  相似文献   

18.
"人贵有情","情义无价",这是人们常说的两句话,这话说得不错.许多事情一旦成为了历史,常常就从此湮灭了.但是,如果这事情中凝结了一个"情"字,却可以永留在人们的心中,有的还会被人们传诵开去.最近我就因一件旧事而重温了一次人间挚情.  相似文献   

19.
61年前在福建参加红军的苏静(图一),是我党我军新闻摄影工作的开拓者。他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将军衔,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军事摄影委员会近日召开的“传统与创新”军事摄影座谈会上,83岁的苏静讲述了他1934年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开始拍摄新闻照片,到1935年才冲出胶卷,1936年冼出照片,历时3年有余,经过25000里长征的曲折而奇异的故事。苏静是福建人,幼时在缅甸谋生时学会照相,1932年回国参加红军。1933年2月他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他在遂川县天主教堂里搞到了一台老式的、只能照6张底片的照相机。此时,他所在的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讲述的这张照片是中华女子学院的前身、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的学员王静蓉,在1949年12月10 日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献词的照片.这张照片无论对中华女子学院还是王静蓉本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