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  相似文献   

2.
一、数学味数学教学既要有意识地选择生活中的问题或素材,又要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分析,尝试为这些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最终实现现实问题的数学解决,即"数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更要运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在交流合作中去发现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去感悟数学,最终认识数学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有别于传统数学教学中单纯灌输和机械检验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实际经验,总结了一些关于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要尽量将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怎样在生活中去学习和消化高中数学知识呢?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道理,把数学思想渗透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大课堂中去,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类比作为一种推理形式,在数学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恰当地运用类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有意识地将类比思想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能培养学生自觉运用类比方法去探索、发现,进而获取新知识,提高数学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去体验、去感受,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8.
数学最重要的教学方式是教会学生主动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积极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数学在生活当中的价值,懂得数学知识的真谛,因此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真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更加真切地去感受生活,热爱数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一、再现形成过程,发现数学结论对于学生而言,数学不应当是独立于其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  相似文献   

10.
朱琴 《成才之路》2013,(9):42-42
数学修养更多地表现为数学眼光,即能够运用数学知识经验去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思考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思考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重要思维方式。学会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数学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浅显地说,数学思考可以理解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环境与社会,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数学思考?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一、巧设疑点,诱导思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至今有些课仍旧存在一问…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即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数学味 数学教学既要有意识地选择生活中的问题或素材,又要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分析,尝试为这些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最终实现现实问题的数学解决,即"数学的思维".如教学二年级"数学广角"一课,在解决了以1、2、3三个数字进行编码和3只小动物站跑道有几种编(站)法的问题后,我又引出了握手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的数学教育不仅要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这门工具学科,更要让学生去运用数学工具去提升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为更好地适应后阶段的学习提供帮助,即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达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要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地  相似文献   

15.
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只有让数学更加生活化,才能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接受它,更加有趣地学习它。生活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要尽量将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怎样在生活中去学习和消化高中数学知识呢?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低年级,让学生对数学语言产生敏感性,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去表达数学思想,这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语言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去理解和表达,低年级的数学语言教学要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7.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始终是数学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  相似文献   

18.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重要措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当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并应用到数学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指当人们而对一个实际问题时,不是直接就现实材料本身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经过一番必要而且合理的假设和简化,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划实际问题,得到一个数学结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上的处理,再揭示其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合理地返回到实际中去,这个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20.
体验—感悟—提高解题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体验的方法,可以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