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琳 《福建教育》2023,(29):43-46
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整体规划不足、内容随意性较强、预防性不够、融合度不高、教师专业化不足等问题,幼儿园应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真实的心理需求,整体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应构建面向全体幼儿、预防与矫治并重的课程内容体系,充分发挥环境、活动、教学方式、育人主体等要素整体育人的功效,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关注和回应儿童的生命成长需要,培育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所有儿童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幼儿园建设之本,育人文化是办园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社会化是儿童从自然人逐步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是形成个性与自我、外化于人际交往、习得幼儿园规范,进而内化于社会道德与责任的过程,最终能适应幼儿园、适应社会.因此,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应是幼儿园育人文化的必然价值落脚点.当前幼儿园育人文化存在品牌创建架空、文化内容偏置、教育实施失衡等问题.基于儿童社会化视角,幼儿园育人文化的价值回归,应立足于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外在给予和内在生成两方面,通过儿童社会构筑、幼儿园规范规约习得、儿童主体意识形成、道德与责任内化等实现育人价值,最终促成儿童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一般容易走进“自我中心”的“壳”中,表现出自私、不合群、胆怯、不愿与别人交往、喜欢独占等不良的习惯。其实,独生子女这些缺点并非天生和必然的。如何通过教育使他们克服这些缺点呢?我觉得关键在于解决独生子女的“独”字。幼儿园是一个幼儿集体,在这个环境中运用“以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能  相似文献   

4.
流动学前儿童的社区教育问题值得关注.通过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已入园的流动学前儿童的社区教育进行了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缺乏参与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的意识,教育内容单一,方式被动.在探讨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基础上,提出社区要主动服务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便利资源;幼儿园要关注流动学前儿童,为他们的教育争取更多的社区帮助;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孩子的社区教育;社区、幼儿园、家庭应共同努力以便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三位一体"教育.  相似文献   

5.
才让吉 《知识文库》2022,(18):31-33
<正>幼儿园环保教育旨在让儿童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儿童的生活体验,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基本认识,让他们获得浅显的环保知识,并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是环境保护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对幼儿的整体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幼儿园环境保护意识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以环保主题绘本为载体,探索适宜的教学方式,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为其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幼儿园是幼儿开展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它是培养儿童问题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将针对怎样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进行探讨,以期为幼儿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开展心理辅导;家园要密切配合,巩固发展幼儿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怪像,个中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家长对幼儿学习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来自于部分民办幼儿园和机构的利益驱动,以及公办幼儿园办园方向的不坚定和师资队伍的不专业.为有效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园教育应当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从树立正确的幼儿学习观、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建立良好的任务意识、家园形成合力等方面,共同应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于建立和发展班集体,全面实现班级目标以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刚走出家庭、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集体,不理解什么是规则。因此,怎样让孩子理解、接受集体活动中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学、幼儿园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一生将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而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决定着我国未来国民的素质。作为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Spielberg.Jil)曾说:“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课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局限在证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力和教学效果上,而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使之能更好地顺应儿童的发展需要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青年教师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生力军”,为了了解他们目前的评课水平,本文以H幼儿园为样本,对11位青年教师听评课的主观意识、听课技巧、评课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形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幼儿园是为3~6岁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的主要机构.1990年德国统一,同年政府发布的<儿童与青年福利运动>法规明确规定:"幼儿园是为儿童提供教育和保育并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的机构,其课程与服务项目应在教育上和组织上适应儿童和家庭的需要."幼儿园把真实生活情景作为对儿童及其父母工作的出发点,使儿童获得个体的、社会性的发展,并获取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对儿童按年龄分班教育,要求父母参与、社会配合共同施教已成为幼儿园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根据社会的需要,最近一场要求"将幼儿园传统年龄班(3~6岁)扩展至3岁以下、6岁以上儿童"的运动已经展开,在有些地方2岁幼儿人园已成为法定事实.一些相应的研究计划也迅速产生以配合这一运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心理换位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地看待问题,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通俗地说明了这种心理活动的特点.实际上,心理换位就是要克服“自我中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意思是指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皮亚杰认为,人在儿童时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以为处在不同视角的别人所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看到的一样,自己的看法总是对的.应该说,与儿童最初的毫无自我意识甚至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存在相比,他们形成“自我中心”意识是一个进步.因为他们到底能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了.但是“自我中心”倾向并不简单地随个体的成长自行消失,即使在成人身上,也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而这后来的“自我中心”倾向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就不再是促进了.换言之,在成人身上的“自我中心”倾向使人不能清醒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着人们的理智,妨碍着人们的感情交流,妨碍着人们相互真正意义的理解.而要克服“自我中心”,就需要学会心理换位  相似文献   

14.
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现存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求新求异意识较强,思想上趋于不成熟阶段,价值现、人生观、道德观等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正确对待大学生这一心理状况,引导、教育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高校艺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对于幼儿、家庭以及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用Kagan(1999)的话来说就是学校生活是一桩“大买卖(bigdeal)”,儿童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转换无论对于儿童的学校生涯还是对于学校的老师或幼儿园大班老师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生体验。Bailey(1999)指出:幼儿园的经历使儿童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学校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天堂,在那里他们将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学习者。与其他任务相比较,让儿童和家长对学校形成积极的正面认识并使儿童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学校转换需要完成的基本任…  相似文献   

16.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由浅入深贯穿在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语言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一、看图讲述与幼儿的发展 (一)看图讲述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语言的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语言功能分为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两类。自我中心语言是指说话者不管自己在对谁说话,也不管别人是否在听,他说话完全为自己,显然它对语言的组织及规范的要求都低;而社会化语言则是幼儿对听者说话,与对方交流感情,显然它对语言的组织及规范性都要求更高。 三岁的幼儿来到了幼儿园这个集体里,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使…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保教机构,是儿童常置身于其中的第一社会场所.对家庭、社会而言,幼儿园教育具有可控优势,如何发挥幼儿园的作用,克服目前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的种种误区,使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近年来,广州市属各幼儿园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下面谈谈他们的一些做法:一、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家园教育  相似文献   

18.
当前,幼儿自我中心现象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在惊喜现代幼儿聪明的同时,又常常哀叹他们道德品质的低下。许多幼儿凭着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尊重长辈、独占欲强、缺乏同情心等缺陷。这种偏离社会行为规范的现象,怎样才能矫正?本文就幼儿自我中心的成因及教育对策谈点粗浅看法。一、幼儿自我中心的成因分析1.自我中心化是幼儿自我中心产生的心理原因自我中心化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早期儿童在思考问题时,一切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皮亚杰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中心,认为7岁以前的儿童,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化的倾向。1岁半以前的儿童总是以自己的身体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将家长满意度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最主要的依据.这与国家对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不足、质量监管不力所导致的一些幼儿园异化为营利性机构有关.由于家长一方面缺少有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系统科学知识,缺少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持,无法把握幼儿发展的真正需要,另一方面受制于幼儿园有限的开放时间与活动,不可能获知有关幼儿园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他们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可能全面、准确、客观,甚至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将家长满意度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最主要的依据,由此易使幼儿园教育价值发生偏离和错位.幼儿园举办者应正确看待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有限权力,政府应加强质量评估和监管,园长和教师应坚守职业良心,家长应自觉提升教育素养.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科学的教育观,才能促使家长正确行使教育评价的权利,同时尊重其他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幼儿参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地位、作用与权利.  相似文献   

20.
小学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形成良好品格的重要时期,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既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促进其他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从内在的发生机制看,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不可能靠外界灌输塑成,而必须通过儿童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