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 ,以识字为主 ,同时进行品德教育 ,并包含各方面知识。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 ,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 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 ,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 ,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 ,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 ,取名《仓颉篇》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 ;史游作《急就篇》 ;李长作《元尚篇》 ;杨雄续写《仓颉》 ,取名《…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诗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诗经》是四言诗,但其中已有五言诗的萌芽,出现了半章或全章五言形式的诗篇。《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形式的限制。创造了三、四言到七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春秋末期出现了成篇的五言歌谣.汉代将五言歌谣大量采入乐府。到东汉时开始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相似文献   

3.
晚清邵阳蒙学名著:魏源《蒙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蒙雅>是晚清邵阳蒙学名著,它仿<尔雅>基本内容、基本体例而编排,是"应书生读典籍而纂辑的识字课本",分天、地、人、物、事等二十四篇.<蒙雅>韵语中存在方言读音.  相似文献   

4.
古体诗 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载,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宋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模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相似文献   

5.
《诗经》的诗体以四言为正格,而以杂言为变格。《诗》体的正变对《诗经》之后的文学体裁发生深远的影响。《诗》体的四言正格在汉魏被改造成三言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并发展演变为五言、七言和辞赋等诗体。四言在《诗经》时代的正格角色,在其后的时代里,让位给五、七言,而成为变格。《诗》体的杂言变格,成为后来五言、词和其他杂言诗体的直接源头。词、曲在宋、元时代成为诗体正宗,而四言则厕身于庙堂。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积淀,蒙学教育、蒙学教材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史籀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为代表的周秦教材,以《急就篇》为代表的汉代教材,相传相袭,发展至唐代,蒙学教材不断完善,基本趋于成熟。到了宋代,蒙学教育流行于民间,几乎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随之出现了一大批语文教科书的雏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童训》、《十七史蒙求》、《训蒙诗》、《名物求蒙》等重要蒙学教材。到了明清,教材内容更趋完善,分科教材的出现,教授方法的规定,是这时蒙学教育、蒙学教材成熟的重要标志。探讨我国蒙学教材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其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我们今天普及中小学义务救育,编纂中小学教材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绝句是我国古典诗歌遗产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四句头的短诗。古代民间歌谣,有两句的,有三句的,有四句的。前两种不普遍,而四句一首的则大量存在。人们从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趋向于四句两韵的格式,这种格式,头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只二四两句一定押韵,于是就成为一种通行的四句两韵体。不过四句一首的诗歌,句子的字数起先并无限制,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经过长期发展,五言、七言两种,便占了压倒优势。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的“吴歌”“西曲”,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五言四句;北方民歌存于《梁鼓角横吹曲》的,也有相当多的五言四句体。七言四句的,晋以来存有《并州歌》《豫州歌》《捉搦歌》(四首)和梁、陈间的《乌栖曲》(十余首),《栖乌曲》(四首)之类,虽不算多,但已可看出发展趋势。不过,这种五或七言四句的诗歌,还不能叫作绝句,因为从音律上看,绝句又是格律诗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一) 基本句式《诗经》的基本句式为四言,即四字一句。《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总句数为7281句,其中四言6724句,占了总句数的92%强。因此可以说,《诗经》是我国四言诗发展的一个高峰。《楚辞》比《诗经》问世晚,楚辞作家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语言表达形式,他们除了继续沿用四言句式之外,还创造了六言、。七言句式。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唐诗评选》并非完整本,由同治四年曾国藩金陵节署刻本的存目可知,原《唐诗评选》应为七卷。然而在后来的50年里,其中三卷亡佚了,所以到民国四年刘人熙船山学社本时,《唐诗评选》就变成了四卷。根据船山《古诗评选》、《明诗评选》的体例可知,所亡佚三卷应为"四言"、"五言绝"、"七言绝"。  相似文献   

10.
要阅读赏析古诗词,就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诗词常识,能够分辨诗体,运用规则一、识别古体、今体。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等。唐朝时将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今体(近体)诗,把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用此说,把唐以前的《诗经》、乐府诗、文人诗以及唐朝和后代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类,基本特点是长短不拘,字数不限,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比较自由。押韵可用本韵,也可用邻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句句押韵,也可隔句押韵;可以重复押韵,也可中途换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早期诗歌的表达形式,《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兼有杂言;楚辞以六言或四言加“兮”字为基本句式,亦兼有长短句。诗歌进入汉代而有五、七言,到东汉末,五言发展为“诗坛正宗”(郑振铎);魏以后,七言代替了杂言。诗歌一经定型为五、七言,便产生了诗歌的格律。由不定型到定型,由定型到格律化,是诗歌表达形式发展变化的轨迹。 五、七言诗是什么时候兴起的?近世学者多说:“五言出于乐府,七言变自楚声”。这是比较笼统的说法。七言变自楚声,大体不错。五言诗具体面论,则人言言殊。原因是,论者多注重“言”,而忽视了“律”;多注重“辞”,而忽视了“乐”,因而五言诗产生、  相似文献   

12.
古代书院者,今之学校也。汉代设书院,是一种启蒙教育的处所。《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汉时教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其书用《仓颉》、《凡将》、《急就》、《元尚》诸篇,其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辞海》缩印本第105页)书馆之名始于唐代。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设丽正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传统中,诗词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最早的诗作产生于殷商之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诗经》里的诗以四言为主,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文人创作的主要形式却是五言和七言诗。从四言到五言、七言,诗歌形式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汉代初期诗歌的主要形式是四言和楚歌体,它们是分别继承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的形式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一、蒙学教材在识字教学中的经验 提起蒙学教材,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下简称“三、百、千”)影响最大。它们编写的方式是:将所有的句子编成三字句、四字句,对称、押韵,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用字重复率极低。据统计,“三、百、千”的用宇,总字数为2708个。  相似文献   

15.
一、《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声律启蒙》等蒙学读本怎么教这类文章,在旧时的私塾里是属于"小学"教材,通常承担着识字功能。今天,我们读着这些大多数由旧时的私塾先生编著的启蒙"教材",不得不啧啧称奇。能写出这类教材中的任何一本的先生,放在当今,都堪称国学巨擘啦。这些启蒙读本,到底开启什么"蒙学"功能呢?《三字经》里说的"凡训蒙,须讲究,详训  相似文献   

16.
学者研究阮籍的诗歌历来都集中于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除此外,阮籍诗作其实还有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大人先生传》中的诗歌若干首。阮籍《大人先生传》是一篇寄意周全、体制独特的作品,其中的《采薪者歌》《大人先生歌》、七言"崔巍高山勃玄云"一节、三言"真人游"一节几首诗歌杂处其间,不仅显出文章韵散间杂、错落有致的特点,而且可以以此管窥阮籍对中国古典诗歌体式多样化的开拓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识字与写字 一、蒙学教材在识字教学中的经验 提起蒙学教材,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下简称"三、百、千")影响最大.它们编写的方式是:将所有的句子编成三字句、四字句,对称、押韵,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用字重复率极低.据统计,"三、百、千"的用字,总字数为2708个.其中,有84.27%的字在3500个常用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从广义说,唐代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和汉魏六朝的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古体所作的诗歌,都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按诗句的字数可分为下列几种: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如曹操《观沧海》);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如《古诗十九首》);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如曹丕《燕歌行》)。此外,还有字数多寡不一的杂言诗(如李白《蜀道难》)。三言、六言较少见。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文学不自觉的时代,《论语》出现了一些骈偶句式,短则三言、四言、五言,长则六言、七言。这些骈偶现象并非刻意为之,它们可以追溯到商周史官的格言。同时,受先秦君子文化的影响,孔子在言谈中经常将君子和小人对举,使《论语》更加倾向于骈偶化。而七十子后学的整理促进其格言化的完善,亦是骈偶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六朝骈文不论选择以四、六言句式为主,还是选择以四、七言句式为主,都要从楚辞中寻求句式资源。四言句和六言句的节奏偶奇相间,单复往返,不仅增强节奏的丰富性和舒缓性,而且吟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音节谐熟,在阅读上也可起到调剂作用。六朝前期文人对七言句式的轻视,自然也影响了骈文对七言句式的选择。自汉代起,文章中就开始运用较多的六言句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这就为六朝文人在骈文中使用六言句式提供了便利。所以,四、六句式逐渐成为六朝骈文的主要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