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标志着一个新文明的兴起,它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作为“网络新生代”的大学生上网具有尝试、猎奇、减压、娱乐、价值、情意表达心理特点,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积极和负面的双重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让大学生上网倡导“有序”、“有节”,“有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一、大学生触网心理透视 1.从众心理。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精彩的网络世界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走进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今天你e了没有?”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因为“同学都上网,所以我也要上网,否则就是落伍,  相似文献   

3.
调查发现,上网的大学生中,只有大约30%的人是为了搜索资料,下载与增长知识有关的内容;70%的人上网,是在玩游戏,有的在聊天室消磨时间,其中46%的人曾浏览过色情网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有的学生因通宵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因为“网恋”而退学。甚至误入歧途;有的以网络交流代替正常的人际交往,造成心理扭曲,与社会格格不入等等。  相似文献   

4.
调查发现,上网的大学生中,只有大约30%的人是为了搜索资料,下载与增长知识有关的内容;70%的人上网,是在玩游戏,有的在聊天室消磨时间,其中46%的人曾浏览过色情网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有的学生因通宵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因为“网恋”而退学。甚至误入歧途;有的以网络交流代替正常的人际交往,造成心理扭曲,与社会格格不入等等。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都有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本文主要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来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及大学生上网的各种表现,从而提出大学生健康上网的对策,以确保大学生在正确、积极的网络信息引导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与行为及网络依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综合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294名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心理与行为特征及网络依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不同的上网动机与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呈显著正相关;除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外,不同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行为也显著影响着对网络依赖的程度。本研究的发现可以用来引导大学生用户科学地使用互联网,避免互联网使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高速递增,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价值判断、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网络视野下大学生“触网”情况作了了解,分析了大学生“触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不良上网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大学生不良上网的表现主要有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成风、浏览不良信息和看网络电影无度等.除了网络本身的因素以外,大学生不良上网还有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够、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上的不到住等方面的原因.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大学生不良上网问题:及早教育,加强引导;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加强技术防范和管理;加快针对网络相关问题的立法工作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高校应当积极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做到理论上指导,思想上启迪,充分I发挥高校德育教育的作用,加强学生上网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抵制力,克服上网引起的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生理性的差异可能是构成大学生病理性上网性别差异的基础性原因,性别心理是造成大学生病理性上网性别差异的直接原因;文化原因则是最深远、根源性的原因,它通过塑造不同的性别人格来发挥作用。解决大学生病理性上网问题对家庭文化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和谐性别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任露  毛齐明 《中学教育》2014,(4):98-104
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从情感体验、情绪表达、情感沟通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积极情感体验不充分、负性情绪表达受阻、应急情感沟通不畅。同时,父母感情满意度、监护类型、被留守年龄段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影响显著。为此,文章提出有意识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世界、父母之间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合力、谨慎选择外出时间段和监护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Emotional overeating (EOE) is the tendency to eat more in response to negative emotions; its etiology in early life is unknown. We established the relativ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EOE in toddlerhood and early childhood. Data were from Gemini,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of 2,402 British twins born in 2007. EOE was measured using the “emotional overeating” scale of the Child Eat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CEBQ) at 16 months and 5 years. A longitudinal quantitative genetic model established that genetic influences on EOE were minimal; on the other hand, share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xplained most of the variance. EOE was moderately stable from 16 months to 5 years and continu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shared by twin pairs at both ages explained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3.
14.
以3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积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呈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2)路径分析发现情绪智力显著正向预测了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显著负向预测了消极情绪;(3)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结果表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情绪智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Teacher strain is seen typically as a phenomenon within the job domain. Drawing on effort-recovery theory as well as on research o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motivational interference, we propose that intrapsychic conflict between different life domains also contributes to teachers' emotional exhaustion. Findings based on self-reports of 234 teachers show that particularly the negative impact of work on teachers' private life related positively to their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that this effect is mostly mediated by motivational interference effects in the social domain. Hence, adequate leisure experiences and detachment from work seem to be crucial to prevent prolonged emotional strain.  相似文献   

16.
情绪智力是决定人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当代大学生面临着高额教育费用以及学习竞争和就业分配的压力,所以,部分学生对人生价值取向和目标持否定态度。造成大学生情绪智力障碍的原因,既有家庭因素,也有教育因素,还有社会环境因素。为此,应营造有利于开发情绪智力的育人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7.
Children's representational models of self and attachment figures were investigated in family drawings at age 8–9 in a high-risk, raially mixed sample. Drawings were scored using a series of specific signs and a group of theoretically derived, global rating scales. When specific signs were treated in a combined way (versus separately),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arly attachment history in predicted ways. Similarly, specific rating scale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arly relationship history. Analyses exploring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early attachment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measures of child IQ, life stress, and emotional functioning revealed that even after contemporary influence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attachment history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rediction of negative drawing outcome.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as supporting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on development where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early relationships are hypothesized to shape core representational models of the self and to exert an ongoing influence on later representation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8.
希望孕育着创造动机,并通过信心转化为创造力,它为希望的伦理价值提供了内在根据,在人的精神生命结构中,希望作为情感因素是一种感情上的慰藉,同时又交融着信念,信仰和理想,而向理想演进的希望内含有人生哲学,希望作为不幸的、第二灵魂”,克服了生命的否定走向,体现为一种行善扶生的力量,人们对待希望的态度,也就成了人生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确的情绪情感会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良好的影响;认知是情绪的基础,要通过改变认知策略来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以健康、乐观的心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全人类构建起一个快捷、便利的信息世界。但是,这个空间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众多的负面作用,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