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招招鲜     
本期第一招——“创造”名人名言话说中国著名文豪苏东坡先生,参加殿试的时候,在一篇策论中为了论证“仁”的重要性,写道:古时有人犯了罪,掌管司法的皋陶说了三次“杀了他”,而心地仁慈的尧说了三次“放了他”。阅卷的考官看了有点发愣:尧和皋陶这么说过么?不过看起来很言之成理啊,整篇文章实在精彩,于是让他高中。等苏东坡事后上门谢师恩的时候,考官问他这两段名人名言出自何典啊,苏东坡这个老实孩子回答说,没这么两段名言,是我编的。呵呵!  相似文献   

2.
趣史夜谈     
苏东坡智斗钦差苏东坡谪贬黄州以后,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一时间,黄州成了文人骚客聚集的地方。不久,朝廷知道了这个情况,便派来了一名钦差大臣,名义上是巡视讲学情况,实际却在暗暗地查访苏东坡有无不忠于朝廷的“越轨”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终没有抓到什么把柄。没奈何,便想在苏轼门生的身上找岔子。当钦差提出要当面考查一下学生的学业情况后,苏东坡满口答应,并马上把学生全部召集了起来。钦差指着半山腰一座白塔说:“我要考考你们对对子的本领。”说着便念出一个上联来“宝塔尖尖,七层八方四面。”学生们原以为钦差一定会考诗词文赋的,没料想考的却是对对子,情急之下,竟没有一个对得出来的。钦差逐个问:“你会对吗?”可是个个都是伸出一只手来摇了摇,似乎是说:“不行,不行。”那个钦差见此情果,心中暗暗高兴,满以为这是天赐良机,可以好好羞辱苏东坡一番了。于  相似文献   

3.
哑对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与一僧人在河边游玩。忽见一犬在河边啃骨头,苏东坡摇了摇自己题了诗的扇子来了雅兴,提议与僧人对哑联。只见东坡嘴一咬,手一撸,指了一指,意为“狗啃河上骨”,“河上”与和尚谐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常听说这样的事:有的学生为了使文章显得有文采,就随便编一个故事,或编一两段“名人名言”来点缀自己的文章,甚至有的教师也在传授这样的“诀窍”。有一位老师同我谈起,他说:苏东坡当年应试时不也编过“名家名言”吗?是的,当年苏东坡应礼部试,写《刑赏忠厚之至论》,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详定官是梅尧臣,梅主张取为第一名,欧阳修也很赏识此文,但怀疑可能是他门生曾巩所作,又因文中有“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两句话没有出处,最后定为第二名。等到后来苏东坡与考官见面时,欧阳修问那两句话的出处,东坡笑曰:“想当然耳!”…  相似文献   

5.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相似文献   

6.
一、苏东坡赶考相传苏东坡年轻时与两个好友乘船赴九江二门考试,因洪水误了考期.考官吟一上联要苏东坡对出,如对不上不允许补考.上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学子,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抵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才思聪颖,略加思考,即对上:“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进了七六五年考场,四返三往到二门,一心要进.”下联巧妙地“倒顺数”对上联的“顺数”,这一行三人当然破例被允许补考.二、郑板桥赏雪相传郑板桥一次外出,见几个秀才在赏雪,他随口吟道: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秀才们听…  相似文献   

7.
传说,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  相似文献   

8.
名人书趣     
抄书 北宋人朱载拜见大文豪苏东坡时,发现他在专心致志地抄《汉书》,就惊讶地问:“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着抄吗?”苏东坡摇了摇头:“不!我学识还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  相似文献   

9.
传说有这样一件趣事,说苏东坡有一天与苏小妹、黄山谷一起讨论诗歌创作。苏小妹先出了一联诗句:“轻风细柳,澹月梅花。”她要求每个人都来给这两句诗的腰部添加一个动词,使成为五言联句。东坡先吟道:“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听后便说:“好是好,可惜还未用上最理想的动词。”接着便是黄山谷吟出“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苏小妹听后仍笑着说:“也填得好,只是仍不够理想。”苏东坡急了:“那么小妹,你又将怎么来填写这两句诗  相似文献   

10.
先看一则教例:《苏东坡改对联》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生:苏东坡是谁?生:对联是什么?生: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对联?生:苏东坡原来写的是什么对联?生:他改对联的结果怎么样?生:这两幅对联什么意思?(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梳理板书。)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开始!(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就黑板上的问题回到课文朗读材料,学生一作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相互补充,解决了所有的号,教师颌首点头,一切都在教学设想之中,一篇课文就这学完了。以上“质疑问难”的教学片段我们都很熟悉,目前我们些教师所谓的“质疑问…  相似文献   

11.
组词小议     
掌握词和词语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启发学生组词(或组词语)不失为一种练习形式。但有几点应加以注意:词与词组不能混淆。有一位三年级教师,在课堂里要学生用“摇”组词,学生先说了“摇摆”、“摇动”后,教师还要求学生动脑筋,于是学生又说了“摇树”、“摇扇子”、“乱摇”、“不摇”……教师分别点头示意,连声说“对”“好!”这里混淆了词与词组的概念。学生的答语中有的是动宾词组,有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数字联,有这样一个传说:北宋时苏轼与两个学友一起到九江的二门赶考,因为水灾误了时辰,考场的门卫就出了副对联难为他们。上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官,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假思索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上联由“一”而“十”,下联由“十”而“一”,组合奇妙,富有奇趣。中国历代皇帝中,清朝乾隆皇帝可谓“风流天子”。他酷爱吟诗,也喜对联艺术。相传,有一年,乾隆在游山玩水时即兴出了句上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才子阮云对…  相似文献   

13.
有一则朗读闲话讲:“北宋某儒生喜作诗,一天,他拿几首近作就教于苏东坡。见面后,他并没有先呈上诗稿,而是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读毕问诗能得几分。”苏东坡点头回答:“十分。”儒生见苏拭推崇,喜不自胜,正想谦逊几句时,苏东坡却又缓缓说道:“三分诗,七分读耳。”儒生大失所望。苏东坡不过开了句玩笑,但从中可以看出:朗读的重要性不可低估。现代语文新教材有不少名篇美文,应强调学生熟读成诵,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因此,我们要在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4.
苏小妹填字     
一次,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和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苏门弟子黄山谷在一起谈诗。小妹说:“有这么两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如果各加一字作腰,你们说,该加什么字好呢?”东坡说加“摇”“映”两字,说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认为不够好。东坡又说:“那就改成‘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认为还不是最好的。黄山谷见师兄加的字,都被小妹否定了,也就不敢说出自己心中要说的句子来,只好鼓动小妹快快说出贴切的字眼。  相似文献   

15.
<正>给诗加"腰"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还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  相似文献   

16.
依据台湾学生书局印行《明代登科录汇编》的影印试卷及明、清代人的笔记史料,对明代会试十三种考官的人数、种类及职官、科举出生、籍贯结构以及百分比率逐一作了分析,并对《明会要》的个别错误作了订正。文后,又论述了明代会试主考官显赫的荣誉性、考官来源的多渠道、考官所受的监督性、同考官的非教官化等四个明代会试考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狗屎与金佛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由于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作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庄子》中  相似文献   

18.
童大焕 《师道》2002,(6):17-17
关键时刻,一个学生需要被迫放弃一种品质以求得安全:在金钱、美女、前途、诚信等几种可供选择的品质中,这位学生选择了放弃诚信。要求考生就此写一篇文章,这是2001年高考的作文题。其用意当然是为了考查考生对“诚信”品格的认识。正当考官、高级教师们认为将诚信教育纳入考题, “既是对学生  相似文献   

19.
据台湾学生书局印行的《明代登科录汇编》中殿试录的记载,对明代殿试考官的人数结构;读卷官、提调官、监试官、受卷官、弥封官、掌卷官、巡绰官和供给官等八种考官的人数、官衔、科举功名出生及所占比例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对殿试考官职位的高品级、各种考官来源上的京官化、考官荣誉头衔的高品级化、考官科举出身的标准化等四个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书童斗嘴     
有一年春天,桃红柳绿,苏东坡携书童前往泰山游玩。两人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庙前,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或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庙内,观赏碑林。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王安石。苏东坡连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东坡忙说:“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说:“这是我的书童福德。”王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