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隐私及其立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我国隐私立法的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完善隐私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整体立法和部门立法两个角度作了具体设想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学空间虽然不是私人空间,但也有隐私诉求。确立、尊重和维护教学空间隐私权是保护师生尊严、维护教学自由、促进师生卓越成长和保障教学组织正常运行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学空间的隐私信息很容易被采集和传播,也更容易被再利用,从而造成不可预料的隐私侵权。甚至,“告知与许可”的法律方式和匿名化的技术处理都无法有效降低教学空间隐私风险。在信息技术时代,完全消除教学空间的隐私风险,几乎不太可能,但可以尽可能降低教学空间的隐私风险。为此,我们需要重塑我们的隐私伦理观,重构科技伦理,立法确立教学空间隐私权,明确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加强师生隐私保护教育。  相似文献   

3.
由于种种原因,公民在网络空间的隐私权常被侵害,个人信息被他人不法搜集、传播、处理和利用,公民网络隐私权应受到法律和技术手段的保护。网络曝光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信息有效推进了执政行为监督和对公权力约束,从而有效预防、遏制腐败行为,而国家公职人员的合法隐私权保护却被忽视。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立法规范涉及国家公职人员网络隐私信息的管理,既要保护国家公职人员属于私人领域的隐私,又要公开他们涉及公共利益的隐私,使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在世界教育领域掀起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在此背景下,教育数据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矛盾关系日益凸显,世界各国均面临着教育数据安全治理与隐私保护的现实需求。作为在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上具备立法传统地区,欧盟已经在欧洲经济区内建立起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基础,数据伦理规约相协调,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国数据监管机构以及数据保护专员相配合的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立法与治理体系,为我国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隐私"(Privacy)在英语文化里的定义和概念,不完全等同于中国文化里的隐私。本文从英语国家的语言、社会行为准则、职业道德、立法司法以及核心价值观出发,探讨英语文化背景下的隐私意识。了解不同文化对待隐私的不同态度,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体育明星具有公众人物的身份特征,其隐私权有受公共利益的限制、更易被侵犯、有限的隐私处分权、直接受法律保护、保护范围更广等特点。在今后的立法中,应明确立法的原则、监护人的首要责任、国家体育总局的安全保护义务。同时,应加强媒体经营者的行业自律及对未成年体育明星隐私权保护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生数据是教育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教育决策、改进课堂管理、推送个性化路径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侵害学生数据隐私的问题,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急需政府从立法层面加强保护。在此领域,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数十年的经验,法律和制度都较为健全。针对美国和欧盟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立法和实践情况的分析发现,欧美已经建立了相对全面的学生数据隐私保护法律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隐私保护框架原则,其强调行业自律、全民参与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法律仍旧滞后于实践的需要,数据所有权不明确、处理过程不规范,学生、监护人及其他相关方的数据隐私保护意识薄弱,隐私保护和开放教育数据、学习分析之间存在矛盾等。我国尚处于数据隐私保护的起步阶段,应在汲取欧美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加快立法,尽快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营造隐私保护的社会大环境,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是中小学生的一项重要人身权利。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学生隐私保护法规是依法治教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中小学生权益保障的需要,同时也是确立中小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但就相关立法实践的现状看,存在专门性的中小学生隐私保护法规缺失,且相关规定一般化;政策性文本的规定多于法律性文本的规定;相关立法也明显滞后于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建议:明确界定中小学生隐私及隐私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充分尊重家长及监护人在维护中小学生隐私保护方面的权利;恰当处理中小学生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网络与隐私     
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对隐私权造成前所未有的侵害。面对各种侵害网络隐私权的行为,我们应从发展教育、开发网络隐私保护技术和加强政府立法入手,切实地保护网民的隐私。  相似文献   

10.
教育大数据已成为推动各国教育系统变革的重要力量.针对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出现的学生数据隐私侵犯问题,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加上行业协会的自律性政策,基本构建起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隐私保护法规体系.美国从成立专门隐私保护机构到规范运作程序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的数据隐私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示人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秘密”和“纯个人私事”在法律上被称为“隐私”。隐私作为人类心灵的“后花园”,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因为它是每一个人类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隐私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注意,隐私范围不断扩大,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民事基本法对个人隐私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围并没有作出十分明确的规定。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对隐私和隐私权产生了诸多认识误区。尽管存在着一些立法上的欠缺和空白,但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周勇 《华章》2010,(28)
当今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如何杜绝网络上的侵犯隐私行为、当事人又如何获得救济、立法应如何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是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联邦教育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全美对教育数据安全治理与隐私保护的重视。尤其自2011年以来,美国联邦教育部全面实施的"教育隐私计划",健全与完善了政府对教育数据隐私安全的防治。"教育隐私计划"的实施首先体现在立法政策层面,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发布了《隐私权法》《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权法》《学生权利保护法》等,完善了教育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制体系,推动了美国联邦教育数据安全防治政策的实施。其次在教育隐私保护的技术层面,美国联邦隐私技术援助中心的技术援助服务日趋完备,持续提供教育数据安全防治的技术指导资源、技术培训服务等。最后在教育隐私保护评估机制层面,教育数据隐私影响评估的全面开展,有助于维护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数据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面临新的难题,网络隐私侵权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现行立法中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是针对传统方式的保护,面对网络对公民隐私的冲击,有必要对现行立法进行修改和补充,建立一个完善的隐私权保护机制,以期更全面地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5.
Cookie信息作为重要的网络信息资源被很多互联网运营商采集使用。由于其权益属性尚未得到立法明确,且缺少有效保护,导致用户频频陷入隐私泄露风险。Cookie信息具有一般人格权属性和财产性质,应属于"可间接识别的"个人信息。我国在立法中应将"可间接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权属范围,以明确Cookie信息的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完善实质公开告知原则、用户同意制度来规制运营商的信息采集行为,以实现对此类信息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微调查:你的隐私被侵犯过吗?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为隐私被侵犯而状告父母的新闻不绝于耳,我们在感慨当今学生法律意识普遍不低的同时,也了解到他们的隐私受到侵犯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一个调查投票,在参与调查的526名学生中,有368人表示曾被父母侵犯过隐私,占总人数的70%,其中更有74人表示,隐私经常被侵...  相似文献   

17.
保护我国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著名的法学家曾经这样说过:基本的社会价值是那些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可以加以考虑的价值,没有这些,人类的生存就毫无意义。而隐私,正是这些价值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那么究竟什么是隐私呢?翻阅我国浩瀚如海的典籍,却查不到隐私二字。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理解为“隐私=阴私”,就连国内法学词典也注释为“隐私案件亦称阴私案件”。因而常发生隐私被混为阴私而被“曝光”,与此同时,个人的秘密可随意被他人泄露,尊严可随时被他人侵犯,可以  相似文献   

18.
各国立法对公布成年被追诉者的姓名多采取回避与默认,甚至是明示态度。限制或禁止公布被追诉者姓名的规范多为效力层次较低的行业准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是否应当报道被追诉者姓名"的规范存在更大的完善空间,目前对姓名是否纳入隐私的问题尚存在争议。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姓名是否在任何时候都不属于公共信息。而且,哪些情况下应当将其列入隐私权范畴,需要一一加以判定。我国立法及司法实务界提供给被追诉者私人信息的保障与救济渠道还不够,有必要构筑以行业规制为基础,民法救济为纽带,以刑法救济为保障的姓名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格权,保护隐私是对人性尊严和自由的尊重。由于隐私权侵权行为具有易发性、隐蔽性以及救济手段形同虚设的特点,时常表现在对私人信息、私人空间、私人事务方面隐私的侵犯。为加强高校管理工作,依法保护大学生的隐私,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必须加强立法,完善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转变观念,增强管理人员法律意识;遵章守纪,正确行使管理权和知情权;导教并重,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主体意识,维护隐私权保护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的隐私意识是如何觉醒的?到底什么是隐私?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你不愿意被人知道,也不愿意被人侵犯的个人领域。它可以是你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是你的私密空间或私密信息。隐私的本质是一种自我的意识,将自我和外界区分开来。自从人类的隐私观念诞生以来,隐私意识的觉醒就经历了一场从萌芽到巅峰的过程。关于隐私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人类追求物质进步和精神自由的历史,从隐私的角度回看人类历程,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