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芳 《滁州学院学报》2007,9(2):32-33,54
苏轼一生写了很多与饮食有关的诗作,在诗中他不仅写到了丰富的饮食品类,而且还能通过对这些平常饮食的描写表现出不平常的趣味,包括欣赏它们赏心悦目的外观、品尝它们时的满足与愉悦、体味尝试制作过程中的新奇意趣等等。可以说,小小的饮食给苏轼日常平凡而单调的生活带来了一股股清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虽然文化本身无法交流,然而作为个体的我们却可以通过各自的语言达到交流彼此文化的目的.本文以日常表达为切入点,以中、美文化为背景,通过论述文化、个体和语言三者的关系,达到对彼此文化交流的目的,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边城》是沈从文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自然风景优美、民风习俗淳朴的湘西画卷,谱写出一曲人性美的赞歌,让人们从中看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且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文章从亲情、人情、爱情三方面入手,品读并理解其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乃至人性美。  相似文献   

4.
童年生活的题材在西默斯·希尼的诗作中可谓独领风骚.希尼把童年平凡的生活写成动人的诗篇,用诗篇挖掘与再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内蕴和永恒魅力.对于希尼来说,写诗便意味着回到童年,回到故乡.希尼的诗与他童年的关系是值得文艺学注意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作品常以死亡为主题。他笔下的死亡充满了悲伤之美、恐怖之美和浪漫之美,他认为死亡之美才是极致之美。他如此钟情于死亡之美,有这么深的死亡情结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死亡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在失意的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的荒芜,以及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生命之上、史铁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战胜厄运的自由选择。这样三重内容依次向读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这三重层层递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生命进程,是自然之美所在。  相似文献   

7.
廖艳云 《广西教育》2014,(42):91-92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感悟文韵、文学、文化之美,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我们针对番禺大石特有的灯芯草艺术文化进行研 究,发现灯芯草之美,对灯芯草艺术形式进行深度开挖和利用,让本土艺术文化走入美术课堂,提高灯芯草文化的影响力度和 广度,更进一步地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本文从灯芯草的历史 文化之美、手艺之美、传承之美、创新之美等方面发现灯芯草的 美,从而更好地把本土文化融入我们的美术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李益是唐朝大历时代杰出诗人,七言绝句是其诗歌精华。文章从情境、典型意象、烘托渲染手法以及曲笔四方面阐述了李益七绝的艺术之美。探讨其内在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夕阳是诗词创作中重要的抒情对象,融铸着诗人不同的身世感受,夕阳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1.
夕阳是诗词创作中重要的抒情对象,融铸着诗人不同的身世感受,夕阳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其知识体系大多是基于化学科学实验,在与生活、自然相连接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发现自然中的化学之美,因而要用一双善于发现化学自然之美的眼睛,观察和发现中学化学中的知识性内容。  相似文献   

13.
张煜 《东吴学术》2023,(5):81-87
康熙朝神韵派代表人物王士禛,其出处交游、诗歌书写与精神祈向,与江南甚有关联。作为一名山东人士,他早年任扬州推官期间,遍游江南名胜,与江南文士诗酒唱酬,对于神韵诗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任京官后,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其江南书写也由早年的结交遗民、故国之思,吟咏江南风物之美,更多地转向了题写江南山水画卷,寄托闲情雅致。江南更多成了一种回忆和想象,文化符号和出处姿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弊病、比较探究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既沟通教材内外又沟通课堂内外,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古典诗文独特的审美价值,并进一步提升主动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语言学及其影响下的各种学说为楔入点,以中国古代文论为基础,对贾平凹创作的艺术特色从意象层面做一简要分析。认为,由于受道家、玄学等思想影响,贾平凹以“无我”、“无欲”的心态创作出具有审美内蕴的意境和丰富内涵的意象,这一艺术特色也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86):72-74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的教学,也是一门美的教育。英语教师利用英语语言之美,将美育渗透于初中学校的英语课堂,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让英语课成为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  相似文献   

17.
《蒹葭》是上古诗歌,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蒹葭》是美的,她把众多的美融和到了一起——音乐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爱情之美等。通过对其的赏析,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吴春雪 《海外英语》2011,(7):328-329
散文用自然优美的语言表达生活的情趣。翻译过程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读者直接接触的是语言。该文着重总结了英汉两种语言之美,从而分析了散文翻译要领是两种语言之间美的传递。  相似文献   

19.
画家们在创作之前大多先收集创作素材,再组织素材进行创作.但部分创作逐渐受到社会功利性质的影响,不再从创作本身的情感出发,反而为了迎合他人审美改变初衷,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加审视,缺乏真谛.本文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倡导在创作中重现自然界之美与生活市井之美,融入个人真挚的创作情感,赋予画面最直入灵魂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出生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家庭,一直耳濡目染盖尔文学传统,而同时在学校接受英国的语言文化,使希尼从小就受到两种相互冲突的文化的熏陶。1969年末,北爱局势恶化,希尼对艺术的追求与政治的冲突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从此时期希尼所创造的沼泽诗出发,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文化冲突语境以及诗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寻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