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词汇,词汇量也成为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准则,没有足够量的词汇就很难清楚地表达思想。本文运用词汇测试探讨藏族大二年级上的学生在结束英语学习半年以后词汇的磨蚀情况。结果表明:第一,藏族大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中形容词和副词比名词、动词更易被磨蚀;第二,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的磨蚀与藏汉语都有关。同时,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跟踪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英语系统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英语实词磨蚀的特征,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相应参考。研究发现,在汉语语境下,实词磨蚀非常显著,但并未表现出词性效应;就词长而言,单词越长越容易磨蚀,但复合词虽长却相对不易磨蚀;从词频效应看,高频词并未出现显著磨蚀,低频词磨蚀显著,低频词较高频词更易发生磨蚀。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证研究探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产出性英语词汇特征及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磨蚀的关系,得出以下基本结论:英语词汇的磨蚀程度与词频成反比,即高频词磨蚀程度低,低频词磨蚀程度高,词长是词汇磨蚀影响因素之一,过短和过长的英语单词比中等词长的词汇更容易磨蚀;不同词性的单词磨蚀程度也有差异,动词和名词的磨蚀程度比副词和形容词的磨蚀程度低。英语词汇磨蚀与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语言磨蚀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词汇作为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成分,词汇磨蚀研究成为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文章以地方性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及词汇测试来探讨影响词汇磨蚀的一些因素。研究表明学生的词汇磨蚀程度较高,其中大学阶段的磨蚀比中学阶段的高,这与“雅克布逊回归假设”一致,即后学的比先学的容易遗忘。而词汇磨蚀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磨蚀程度比男生的低。语言的接触量也是影响词汇磨蚀的重要因素之一,接触多的,较少磨蚀,接触少的。较多磨蚀。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并回顾了语言磨蚀与词汇减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词汇减损是语言磨蚀的一种体现。同时作者强调相较于生机勃勃的语言磨蚀研究,词汇减损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并就词汇减损提出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词汇磨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词汇磨蚀的关键因素,以160名2010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词汇的语言学特征及词汇学习策略对被试英语词汇磨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词频、词长等语言学特征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不同要求级别对词汇磨蚀影响明显,所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与学习者的英语词汇磨蚀之间也有密切联系。分析外语词汇磨蚀规律和特征对于研究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抗磨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振兴与传承不可或缺。文章以湖南省通道县侗族初中生为对象,采用侗语词汇测试、调查问卷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侗族青少年学生母语词汇磨蚀的状况。研究发现,侗族初中生在三个不同年级段的母语词汇磨蚀程度差异显著:初一学生侗语词汇磨蚀程度最低,初三学生词汇磨蚀最严重。影响侗语词汇磨蚀的主要因素是侗语的接触量、受蚀时间和对侗语的语言态度。研究结果对少数民族语言母语磨蚀研究模式的创建,为乡村民族语言文化振兴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磨蚀 30 多年的研究历程中,雅柯布逊回归假设的验证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且符合雅柯布逊回归假设预期的目标成分,均局限于词法和句法, 并不包含词汇。为此, 本文针对 116 名中国大学毕业生,采用接受性词汇测量方法, 分析了外语词汇学习和磨蚀的动态过程, 从理论上阐释了动态过程的特点。所得基本结论如下: ( 1) 外语词汇与词法和句法等一样,在磨蚀过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回归性,符合雅柯布逊回归假设的预期; ( 2) 外语词汇磨蚀的回归性表现为“先学习的外语词汇, 后磨蚀” ; ( 3) 以“BIA-d 模型” 为核心的“外语词汇学习与磨蚀的理论模型” ,既可用于外语词汇学习过程的分析,也可用于磨蚀回归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磨蚀情况的调查,探讨了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磨蚀的现状及其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在较短的时间跨度内,藏族大学生的词汇仍会产生磨蚀现象;与英语接触与练习的减少直接导致词汇磨蚀;在相同的磨蚀期内,英语学习的特殊性使藏族大学生的磨蚀程度高于汉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词汇磨蚀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减少或停止运用某种语言而导致对该种语言词汇运用能力的减退。本文通过对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及不同学习策略下英语词汇磨蚀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其词汇磨蚀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词汇空缺是英汉互译中普遍存在的语际现象,也是不同语言间相互转换的天然壁垒。译者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词汇空缺,不仅关系到译文的质量,而且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效果。文章探讨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由于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经历存在相同点,因此各民族间的词汇隐喻有着共性.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描述同一概念时,常常选用不同的事物作为词汇隐喻的取向,有一些词汇隐喻甚至只为某民族的语言所有而无法在其他语言里找到对应物.因此词汇隐喻在认知过程中还表现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民族文化特征的各个主要方面对词汇隐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国民性格及民族心理特征、宗教文化,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格,能带来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叠词形式多样、功能不一,在传达情感、强调意义和创造意境等方面颇具功效,其使用可促进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在结构工整严谨、对字词精炼传神、美学效果要求较高的汉语古诗词中,叠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聚焦汉语古诗词中叠词的常见类型、特殊功能,关注其英译的策略原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的历时考察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素逆序词汇现象为汉语所特有,其中的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是汉语词汇习得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AB与BA两序在汉语史上的发展变化加以考察和探讨,通过典型性的个案调查,深入分析了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两序的产生、分化、淘汰和保留情况,辨析AB与BA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异同,揭示了日韩语言中的逆序汉字词与汉语之间的传承关系;并对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运用实例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古汉语的合成词中,偏义复词是比较特殊的词汇现象。其中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相反,但只有一个语素的意义起作用,另一个语素只起音节的陪衬作用。这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中国整体辩证的传统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学角度就英汉名词转动词( 以下简称名转动) 的词语现象的异同, 从历时与共时方面作了比较和分析。并用实例和汉语形态结构特点说明汉语作为孤立分析语言名词转动词不限于单音节词, 而英语在名转动时仍保留其语言中的屈折成分。  相似文献   

17.
词类活用现象是一种临时性的词类转化现象。名词化是俄语词类活用的主流和大趋势,而动词化则是汉语词类活用的潜在方向。俄语中词类活用多见于口语语体,汉语中词类活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而存在。俄、汉语相同类别的词语活用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8.
彭晓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3):111-113
在汉英翻译中,有大量义位不对称的现象。造成翻译中汉英义位不对称的表层动因包括汉英义场的切分差异、汉英词项的标记性差异及韵律因素等,其深层动因则涉及语际转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