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非巧合     
《教育》2010,(6):9-9
59.8% 不久前,天津市妇联和家庭教育研究会的调查显示,59.8%的家长认为“辅导孩子学习是家长的本分”;41.4%的家长认为“学习好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有65%的中小学生家长平时和孩子谈得最多的是“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2.
幼儿说谎是让很多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都说“童言无忌,童言无欺”,可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很多孩子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有时候老师根本分不清哪句是真哪旬是假。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说话的时候有时“可信度”很低。据调查,我国约有50%的孩子从三岁开始说谎,9岁的孩子70%以上说过谎。所以,撒谎在幼...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家长的教育心理、教育行为正确与否,对孩子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曾就这一问题随机抽取江苏建湖县一所城镇普通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各1个班,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下发3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3份。问卷包括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调查结果看,家长不能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子女的创造能力。问卷中“与孩子一起玩吗?”一题,家长选择“不”者占20%,选“偶尔”者占64.4%;“观察孩子玩的创意吗?”一题,家长选“没观察过”者占39%;“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一…  相似文献   

4.
奶瓶娃娃     
倪姬凌 《幼儿教育》2004,(12):39-39
开学第一天,我碰到了从教20多年、带托班3年多来从未遇到过的“景象”:陆陆续续有五六个孩子的家长拿着装有奶粉的奶瓶对我说,孩子要捧着奶瓶吮吸着才肯入睡,请允许孩子保留这样的习惯。凭着经验,我婉拒了家长的这一要求。理由很简单,一是要让这些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二是吮奶瓶睡觉容易使孩子发生龋齿。  相似文献   

5.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试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家长无奈的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时左右上床入睡,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夜半十二时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无足够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多了,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家长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接中…  相似文献   

6.
关颖 《家庭教育》2010,(11):14-15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家长一点儿也不比孩子轻松。社会竞争催生的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常常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低或片面,进而转化为对自身评价的扭曲。我们对1054位孩子家长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家长”时,分别有68.1%和1.1%的被访者说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需要。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充足的睡眠对其更为重要。睡眠少或睡得不安稳的孩子易烦躁、爱哭,而且有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情况发生。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关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晚上入睡难则是家长遇到的最大的烦恼了。由于孩子白天睡的时间过长、活动量少,一天中身体的能量未释放充分,或是白天活动量过大、过度兴奋都会影响其自然入睡。除此之外,家长本身紧张、焦虑的情绪和不恰当的哄孩子睡觉的方法都使他不能自然入睡。孩子…  相似文献   

8.
不少孩子在入睡时会出现磨牙现象,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发出的声音可低可高,且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家长们听到孩子磨牙时发出的“咯咯”声,不免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zjwdfppl@sohu.com问:我的女儿5岁,她从小就不爱睡觉,入睡特别困难。尤其是中午不肯午睡,即使看上去已经很累了,她也睡不着,有时候还长时间地自言自语。请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难以入睡?答:人与人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生理需求的不同,再加上孩子的神经组织发育不成熟,使神经兴奋大于神经抑制,就容易表现出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少,或从兴奋向抑制转换的过程较长,入睡比较困难。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家长要学会有计划地控制、调节孩子的活动,同时也不要强迫孩子按家长的计划行事。如果您的孩子入睡比较困难,应给她…  相似文献   

10.
上学期一开学,我们发给家长一张“家长须知”。“须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求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孩子的表率;二是要求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中互相配合。在做孩子的表率方面,有一条是要求家长在一学期中为幼儿园参加“半天义  相似文献   

11.
家长的生育观、指家长生养、教育子女的动机,即家长为什么要生养和教育孩子。生育观对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动机很多,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为国教子”型、“为孩子发展”型、“实惠”型和“家长自己”型。从家长为孩子择业求职的动机,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生育观。如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某种职业,是因为这种职业“国家特别需要”和“对社会贡献大。”这是典型的“为国教子”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从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另有一种家长,在为孩子择业作考虑时,更加重视是否“有利于孩子施展才能”和“符合孩子的兴趣,”他们是从孩子本人将来的幸福考虑的。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客观上是与  相似文献   

12.
章月娥 《教育导刊》2005,(10):62-62
最近,一项在南京市1000多名小学生中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有46.7%的孩子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近50%的孩子找不到玩伴,这种“伙伴危机”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近日上海市健康基金会开设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培训课题”上,面对培训老师的提问:“如果你的孩子做三道数学题错了一道,你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结果.有80%以上的家长脱口而出:“你做错啦!”只有不到10%的家长回答:“答对了两题,你真捧!”该基金会儿童心理工作室主任吴亦君分析认为,这样的答案其实反映了平时家长评价和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大多数家长习惯于以负向思维模式评价孩子,这非常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气,甚至严重的可能诰成孩子的自卑人格。  相似文献   

14.
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们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的家长自己没有大的作为,更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一次家长期望值的调查中,找发现对孩子期望高的家长为数不少。想让孩子当这个“家”那个“家”的且不说,眼前上各种特长班的几乎占70%左右,英语、绘画、钢琴、电子琴、游泳、武术不一而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一项调查对父母与孩子的“互爱”认同度做出了这样的“结果”:8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很爱孩子,但只有30%的孩子予以“认同”,大多数孩子对家长的爱,不仅不觉得是爱,相反觉得“讨厌”。这个调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笔者一时还无法判断,但引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到底应该是如何“模样”呢?有人说,你的档案在别人的心里,同样,父母的形象在于女的心里。当“我期望中的爸爸妈妈”这一既严肃又有趣的话题出现在一群中学生面前时,你想象他们俨然成为“考官”,对自己的父母“评头论足”时,会是一副什…  相似文献   

16.
年轻的父母常喜欢在孩子入睡前哄劝促其闭眼安静待睡,当孩子不能进入梦乡时,家长又常施以许愿式的甜言蜜语:“快快睡着,明天妈妈给你买好玩的、好吃的、好穿的……”这种方法一时也许奏效,但它的副作有不可低估。孩子期待明天的许愿实现,想象时间过长,不但  相似文献   

17.
文摘集锦     
辽宁20万“代理家长”托起希望据了解,从1995年辽宁省妇联开展“代理家长”活动至今,辽宁的“代理家长”们无私地帮助一个或几个家境困难的孩子,坚持不懈地在生活上、学习上照顾、关心孩子。眼下,在辽宁省,“代理家长”共有2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31700多名失去单双亲或残疾的特困儿童有了“代理家长”。在“代理家长”的亲切关怀下,孩子们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他们中85%以上的人有明显进步,2560多名获得学校、乡、县(区)以上的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有40多名学生已经步入大学校门。 (黎醒/摘)  相似文献   

18.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什么东西,这时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止,大有不把东西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是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通常所谓“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家长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诱发  相似文献   

19.
家长:“下雪天”。他在这里干什么? 孩子:滑雪。家长:对了。他正在滑雪,从山顶往下滑。你能重复一遍么? 孩子:他正在滑雪,从山顶往下滑。家长:很好。冬日的早晨彼得睁开眼睛,透过玻璃窗往外看。雪下了一整夜,满眼望去都是雪白的一片。”他在窗子外边看到什么了? 孩子:雪! 家长:对了。外面有很多雪。孩子:是的。家长:“早饭之后,他穿上羽绒服,飞快地跑出门。路上的雪被  相似文献   

20.
我俩是中学教师,孩子已上初中二年级了。我们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孩子的教育中,悟出一个道理:要想使孩子学习进步,必须让孩子丢下“拐棍”,自己走路。我们把家长过多的辅导比喻成拐棍。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惟恐孩子学习不好,从孩子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