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学习有两种方式,即“语言——语言”与“言语——语言——言语”。我国传统的语言学习采取的基本就是“语言——语言”的学习方式,古代文学家学习语言都是如此。吕叔湘和朱德熙先生曾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谈到这两种方式。他们认为“语言——语言”这种方式在古代有点“效验”,在今天就不行了,而“言语——语言——言语”这种方式在今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曾说过:“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他把“语言”比作一把“钥匙”,可见语言的重要性。当然,他所说的是广义的“语言”。但我们也可以把教师优秀的课堂语言比作一把神奇的、金光闪闪的钥匙,因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同时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布赖特提出的“语言和社会结构共变”理论(Covariance)为依据,从语言中最敏感的词汇(旧词、新词、外来词)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语言和社会存在着一定的“共变”关系。  相似文献   

4.
郑雨婷 《广西教育》2004,(7A):35-35
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过:“学生的语言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言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面对日常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写作文由被动转为主动,真正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藉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误以为“先生”一词为舶来品,其实它是地地道道的“国货”。在汉语里,“先生”一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中国特色。中国“先生”与外国“先生”的差异,反映了语言和词义的民族性,也体现了汉语的深厚内涵和华夏天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郑晓春 《现代语文》2005,(10):50-50
语言之成为思想的直接现实,在于表达与接受双方在交际中能恰当地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变为“和谐统一”。表达者用语言符号表现现实生活,即变具体为抽象,隐含语言的背景,寄寓思想感情内涵;接受者把语言符号还原于现实生活,即变抽象为具体,再现语言的背景,体会思想感情信息。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过程,就是进入人文言语网络的过程。“言语网络”冠以“人文”是因为使用语言的主体是人,人的语言、思想、思维、审美通过语言表情达意,构建了言语网络。  相似文献   

7.
语言变异分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前者是同宗的变异,后者是非同宗的。所谓同宗,是指各不同变式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底层结构。同宗与非同宗的关系也反映到句法变异中。Labov的“结构一语义”标准的精髓就是“同宗”。值得社会语言学学者研究的主要是同宗的语言变异。“同宗”的概念在句法变异的研究中尤为重要。蔡冰先生所提议的用于确立句法变项的三个标准都不合适。笔者提议重新启用Labov的“结构一语义”标准。  相似文献   

8.
周一贯 《河北教育》2000,(11):18-20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刘国正先生说得好;“语文教学艺术,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首先是教学思想问题。”①教学语言的艺术,也不仅仅是方法、技巧的问题,同样是教学思想问题。因此,“真诚感”,不仅是教学语言应有之义,而且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灵魂。 听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我们不仅折服于教师娴熟的语言技巧,更敬佩他们对教学的深刻理解,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挚爱。一位特级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惊讶”一词造句: 生:老师,我造的句子是:“孙悟空被压在山下五百年还没有死,我感到很惊讶。” 师:这个句子适得男,不过,侧是…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先生著作等身,被授予“学界泰斗”之桂冠,并在多个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该文梳理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各类文稿,结合他人对其语言及文化等相关研究的评述,发现季羡林的语言哲学思想分别以不同形式体现于他的语言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中,他的著述体现出极富哲学思想的语言学习观、语言研究观和写作观,这为学界认识和挖掘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全面把握季羡林先生的语言哲学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从其经典之作中汲取更多的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10.
谭惠儿 《课外阅读》2011,(7):263-263
叶圣陶先生提出:“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可见,语文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目标,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干什么?叶圣陶先生说得非常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语文教学必须狠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语言教学,“两个基本点”就是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根本,是重点。  相似文献   

12.
“悟性”顾名词义就是感悟道理的能力、特性。也即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素质教育培养悟性历来就受到教育家的重视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学 ,在于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教人一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些都精辟地说明“悟性”的培养对造就人才 ,特别是造就跨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 ,迎接 2 1世纪的挑战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语言情境 ,培养悟性语言悟性直接源于语言情境 ,也受控于语言情境。因此悟性与语言情境的创设是密切相关的。创设语言情境 ,最简…  相似文献   

13.
《庄子》论述了“言不尽意”的语言观,柏格森也指出语言符号的局限性:它是僵化的、静止的、空间化的,因而无法表达动态的、整体性的、时间性的心理的“绵延”。柏格森与庄子都认识到语言不能表达直觉,不能认识实在,而他们的哲学著作都具有文学特质,他们都采用诗一般的语言,构建了他们独特的诗化哲学。  相似文献   

14.
黎巴嫩贝鲁特美洲大学的Richard Yorked先生对世界英语教学的现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应该承认,现在老师讲的太多。需语言实践的不是老师。而是他们的学生。而且所有的讲述和说明终究不会帮助学生学会语言的,他们将只能学到有关语言的某些知识”。所以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中国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把体态语言称作“态势语”,西方有人称之为“人体示意图”。体态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是一种外观形式,具有可观性,它给人的印象往往十分深刻。三、四年级学生已经不像一、二年级学生那样,生气时就哭,不高兴时就闹或乐得仰脸朝天。他们会用微笑表示同意,会用瞪眼表示愤怒等。但是,他们还不十分明确运用体态语言的益处和技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及运用体态语言的意义和方法,进行合理的交流,使他们更文明、更健康地成长。[适用年级]小学三、四年级[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16.
英语情景教学的特点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景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创设英语语言情景,给学生有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活动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数学教学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数学化语言”的新概念,它不是数学语言,而是一种自然语言,是用于研究、学习数学的自然语言.其特点是较严谨,较简练,并夹有数学符号和变元符号.数学化语言和数学教学口语,构成了数学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诗语言的"常"与"变"--兼谈小诗创作的当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考察现代汉诗语言“常”与“变”的角度出发,经由对大陆先锋诗歌及台湾现代诗发展中诸多语言问题的辨析,试图寻找“变”中求“常”,守护中求拓进的语言机制,进而追索其本质特征,并以对小诗创作的当下意义的思考,探求发扬汉诗语言传统的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曾说过,我国古代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答的。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象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索绪尔(Saussure)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这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到了50年代,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概念,从此语言学研究进入了解释阶段。当前国内学者对这两对概念进行了大量介绍,基于此,通过对这两对概念、其背后的思想及其影响进行详细地对比研究,认为他们二人的二分思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原则,确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影响和推动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