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推荐     
《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马戎刘世定邱泽奇潘乃古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128元当下学界对费孝通的纪念不再流于形式,而且,读者在这些对费孝通的回忆文章中,也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学乃至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新书长廊     
留给中国学术的一座富矿《费孝通全集》费孝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一套20卷、700余万字、完整呈现费孝通思想遗产的《费孝通全集》,亮相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这是费老留给中国的一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百科全书。1999年至2003年间,群言出版社曾先后出版《费孝通文集》十六卷,费老亲自审定了全部文稿,并在文集的前十卷出版时撰写  相似文献   

3.
访费孝通     
在一枚黄褐色的铜质奖章上,雕刻着人类学先驱者赫胥黎的头像,瘦削有神。奖章背面,刻了FEI HSIAO—TUNG(费孝通)的字样。为了奖励人类学研究有一定贡献的各国学者,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每年颁发一枚赫胥黎奖章。费孝通是第一个接受赫胥黎奖章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为纪念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百年诞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英汉对照版)。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1-121
一套20卷、700余万字、完整呈现费孝通思想遗产的《费孝通全集》,亮相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这是费老留给中国的一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6.
费皖 《全国新书目》2010,(19):38-40
在20世纪的人文学者中,几乎无人能像他那样把学问做到浅近而平易,将"学人话语"化为"经世致用"的行动,而且以一生的心力,孜孜不懈地追求并且实现着"富民"的理想。他就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之一费孝通先生。他际遇坎坷,矢志不移,侠骨柔肠,书生意气,95岁辞世,93岁以前没有停止过工作。且看他侄子的一段记述。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被称为社会科学的三大支柱,就像数学、物理、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一样重要。本世纪初,人类学被引进中国,三四十年代费孝通等一批社会人类学家的成果还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只是后来这门学科被人为地中断了近四十年,使  相似文献   

8.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10,(47):29-29
“远望滇池一片水,山明水秀是呈贡”。是著名人类学和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86年再访呈贡魁阁时挥毫写下的两行诗句。魁阁又名魁星阁,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科举前都会去拜祭的地方,寄托了太多寒窗苦读书生们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近读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著的《文化论》(费孝通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颇受启发。马氏是人类学功能学派一代大师,在他以前的人类学者,都认为文化是自生自灭的神秘实体,持这种看法的,如黑格尔、斯班格拉。马林诺夫斯基则从文化对于人类生活的效用和功能的角度来考察文化,认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手段。人类的目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09,(5):41-41
第一次看见吴为山的雕塑是2000年4月,在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的多件作品。青铜的“齐白石”,从瘦削的脸孔,到长髯,到许多皱褶的长袍,捕捉了一个癯然独立的精神。费孝通是国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我曾多次听过他的课与他的演讲。吴为山的“费孝通”比真人似乎更像费孝通:开朗的面貌,幽默的谈吐和乐观的精神都刻画了出来。“荷兰女王”是另一件我十分欣赏的作品。通常西方艺术家很难画中国人面或塑中国人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1910-2005),祖籍江苏吴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是我国人类学和社会学学科奠基人,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36年,费孝通远赴英国伦敦求学,两年后 就凭论文《江村经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刘慧平 《大观周刊》2013,(5):34-34,81
20世纪60年代,西方音乐学研究者首开始了对城市音乐的研究,既而产生了人类学的另一个新的分支城市音乐人类学。伴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发展和中国城市的发展,中国学者也不再局限对民间音乐的研究,而是逐步开始了融入到了对城市音乐多元化的研究中。本文章主要对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现状,研究的价值意义进行了总结,另外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希望中国省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更加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媒介实践始于少年时期,并在以后的学思生涯中将其扩展到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和大众传播领域。他借助书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将成果及时刊布,其观点和思想由此得以广为人知。为了推进社会学、新闻社会学等学科建设,费孝通同样注重《社会》等专业期刊出版、《社会学概论》等教材编写工作。他还时常以图书题献、作序、写后记等形式来纪念或缅怀亲朋师友。他倡行的通俗文风革新了学术表达,促进了思想的传播。费孝通倡议整理出版潘光旦、梁启超、冯友兰等学人的文集作品,反映出他的文化传承理想。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者投身于新闻出版界,这是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书写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民盟八届一中全会,一致推举费孝通教授担任中央名誉主席。虽然早在去年费老便从民盟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作为一位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杰出社会学、人类学学者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费老一刻也没有停止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28日,记者在江苏省档案馆的征集处看到了一张78年前的股单。据征集处的陈志远先生介绍,这张78年前的股单,完整的记录了当年乡村农民用5年时间完成人股的过程,号称“中国乡村工业第一股”。而且,这张股单背后还与有“现代黄道婆”之称的费达生女士(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的姐姐)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媒体人类学到底给中国传播研究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入手,首先对“媒体人类学”与“媒介人类学”在表述上的差异进行了说明,然后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理论视野三个方面对媒体人类学给中国传播研究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回答。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作者之一的研究经验(主要是相关的理论表达),对“民族志传播研究”所做的理论进行简要说明,该说明也可以理解为“民族志传播研究”对媒体人类学乃至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学可能的“回馈”。这样的讨论对于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交融与区隔,彰显中国传播研究的自主性,或许均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姚珺 《新闻世界》2014,(12):155-156
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同纪录片的创作有许多相通之处。人类学是研究人、人类文化以及人类社会的起源、成长、变迁及进化过程的一门学问。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纪录片的文化意义主要反映在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促使人类在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反思与自省以及内心对“他者”和“他文化”的理解与尊重等方面。人类学的这种整体论视角给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及拍摄方法提供了诸多启示,从而使纪录片的文化意义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鲁旺 《新闻世界》2013,(10):299-300
《生于妓院》是一部他者试图通过自身的能力,改变当地儿童生存状态的纪实影片。片中大量的本位视角镜头语言,真实的反映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及其生活态度,同时,影片也带着拍摄者自身对孩子们生存状态的一种理解和看法。本文从影视人类学视野下,以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和意义、本位和他位视角等角度对该片进行了个案分析,试图证明融合视角的方法在影视人类学片保证真实性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在当下信息化时代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西方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和取代并没有学者设想的那样强烈,相反它们开始披上中国形式的外衣。比如《功夫熊猫》这样的电影,就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跨文化传播中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呈现出融合的趋势。本文引用霍米巴巴的文化杂种理论及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理解外来文化更加隐蔽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当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因为业界学界商界众星拱月,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已有的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的探索,是时候从文艺美学的视角进行人类学纪录片创作中相关问题的学理性思考了。本文试图从文艺美学视野出发,试图通过审美层面和方法论层面的思考,探讨如何使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能够进入思辨的创作模式,得出人类学纪录片更清晰的创作规律和方法,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