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9,(12):81-81
有着独特中国情结的音乐大师小泽征尔,将在“音乐塾”第十年之际,带着“小泽征尔音乐塾交响乐演出项目”拜访北京,上海和天津,进行它的首次中国公演:自4月13日开始,  相似文献   

2.
黑陶 《全国新书目》2010,(23):74-74
有这样一首音乐,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曾经这样对其评论:"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小泽征尔所描述的这首音乐,就是夜夜伴无锡人进入梦乡,为人民大众所熟知的《二泉映月》。其作者"阿炳"也因这首音乐而为大众所知。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  相似文献   

3.
展览演出     
不久前才卸任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小泽征尔带着他的指挥棒来到京城,演出剧目《蝴蝶夫人》。据报道,他之所以选择来华演出,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这位日本指挥家出生于中国。 小泽征尔1960年闯荡美国,13年后出任波士顿交响乐团第13任音乐总监,以亚洲人的身份跻身古典音乐领域中的指挥大师行  相似文献   

4.
他是第一位被中国政府邀请、并到过中国次数最多的国际指挥家。当年长发不羁的偶像今已年近古稀了,在中国听众的眼中,作为音乐大使的小泽征尔正逐渐成为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5.
于岸青 《青年记者》2009,(13):40-42
2009年4月25日上午,北京.小雨,气温骤降。我与刘潜一起如约来到位于崇文门东花市大街的刘承塾老人家里。老人正坐在桔黄的灯下看报.窗外树叶碧绿.伴着雨声。刘承塾今年已经91岁了,头脑清晰,身体不错,就是耳背。70多岁的刘潜是刘承塾的侄子,是当年大众日报子弟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的父亲刘力子在抗日战争期间任大众日报社经理部部长。当刘潜告诉二叔,同为大众日报老职工的高克辛身体还好,就是听力下降时,刘承塾半掩着耳朵听懂了这句话,笑着说:“噢,和我一样。”  相似文献   

6.
爱莲四女杰     
中国妇女伴随新中国成立彻底得到解放,但妇女解放运动则滥觞于倡兴女学的戊戌维新。湖南境内最早的女学堂是南学会成员滕骥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邵阳城里创办的“滕氏女塾”。邵阳师范前身爱莲女师继承滕氏女塾传统,造就了大批优秀女杰,甚至连土匪头子陈光中的女儿都弃暗投明,参加了革命。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每一次来到中国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一次,到中日建交30周年的第7次,小泽征尔成为中日友好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8.
张珂 《出版广角》2016,(10):94-95
作为人类审美评价活动的一种存在形式,音乐评论与音乐发展相辅相成一。《李凌音乐评论研究》在“轻音乐”“新潮音乐”“声乐”以及“流行音乐”上的独到建树,推动了我国整个音乐评论体系走向成熟,充分诠释了音乐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9.
小泽印象     
2004年2月,我们见到阔别两年的小泽征尔。他还是那样瘦小、肃穆和简单,白发凌乱披肩,与我们记忆中毫无二致。作为世界级指挥大师,这是他第一次率领维也纳爱乐乐团来华演出。作为一个生于中国沈阳、有强烈中国情结的音乐家,这是小泽征尔第八次中国行。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开办学校,中西女塾与经正女塾虽然一所是由西方人士所创办,一所是由中国人创办,但二者在管理方案上相互借鉴,形成了较系统的女学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1.
只需享受音乐 两千多年过去了,“听不懂”音乐这个事好像一点儿也没变。“音乐何需‘懂’,大家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的美,别管什么懂不懂的事。”这是从事音乐心理学、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副院长、科研处处长周海宏,在山西省举办的一场名为“走进音乐的世界”的讲座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2.
白雯 《大观周刊》2012,(11):176-176
当前各种音乐软件的不断完善和升级,个人电脑的普及和数字化音乐设备成本的降低,数字音乐技术已经逐渐由原来的“贵族化”走向了“平民化”。应用数字音乐技术手段改变音乐理论数学的理念、模式及学习理论,使教学达到视听统一,成为了新型的音乐理论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静 《中国广播》2012,(11):24-26
“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音乐发展促进计划”推出10年来,为广播在全媒体格局下更好地发挥推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诸多探索,提供了不少启示,很好地发挥了歌声传播的“扩音器”、原创音乐的“孵化器”、音乐产业的“助推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好声音》缘何造就收视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卫视在中国蓝“顶层设计”的感召与呼唤下.积极践行电视创新传播与健康传播的时代理念,推出了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音乐荡涤、视听享受以及快感冲锋让2012年的整个夏天沸腾了起来.也让“好声音”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中国好声音》以“好声音”、“好音乐”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消解了昔日音乐选秀节目中浓重的“形象意味”,让真实而富有力量的音乐梦想在华丽的舞台上尽情绽放。四位导师的专业性、选手故事的真实性以及内容选择的大众性给《中国好声音》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让电视娱乐释放出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正能量”与“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将音乐仅仅作为一个声音元素,形成一种信号,如告知主人开门的音乐门铃,本身不是艺术,可以称为音乐的“信号”。“信号音乐”的性质与此不同,它是信号界定“音乐”,不仅仅是信号,而且还是音乐的一个新品种,是艺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电视——这一新兴艺术种类的出现;而录音技术的发明,又为音乐与电视的结合提供了科学的保证。于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电视音乐  相似文献   

16.
冯燕 《兰台世界》2014,(5):97-98
出生于龟兹的西域宫廷音乐大师苏祗婆,借用龟兹乐中的“五旦七调”理论创造了以“旋宫八十四调”为主的新式音乐体系,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理论完善了当时的音乐体系。  相似文献   

17.
林洁 《大观周刊》2013,(1):237-237
在新课程改革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这是教师在新时期下面对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倦乏的一个极大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悦音 《中国广播》2009,(3):59-60
从除夕至正月初六,音乐之声为听众献上了为期7天的春节特别节目——“牛乐会”。节目围绕“吉庆、祥和、快乐、美好”的宗旨,融音乐与语言为一体,以“乐”为中心,以原创的音乐情景剧为主线,让听众在享受节日欢快的同时,也欣赏到富有频率品牌特性的音乐节目。长假7天,音乐之声共制作播出了51个特别“牛乐会”(每集6分钟),45个华语乐坛“明星大拜年”和72个特别资讯“快乐加油站”(每集3分钟);  相似文献   

19.
姚远 《大观周刊》2012,(40):189-190
音乐课堂中的动态教学模式就是让音乐课堂”动”起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情感,在”动”起来的实践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体会音乐的美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动”起来。本文从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FM89.8广播新闻频率《倩颖随行》节目在介绍众多音乐种类的时候,在“古典”、“流行”、“摇滚”、“爵士“、“乡村“等之外,又多了一个名字——“世界音乐”!许多听众不禁发出疑问:哪种音乐不是从“世界”上来的?又有哪种音乐不是“世界的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