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德烈·布勒东是 2 0世纪法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他的超现实主义理论与实践蕴涵着深刻而复杂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这一点早已引起学术界的注意。这里试图通过对他的“精神革命”思想、来源及其创作实践的研究和分析 ,进一步认识他所创造的荒诞“形象” ,揭示现实与“超现实”在他笔下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从而更好地把握整个 2 0世纪的法国“反文学”(alitt啨rature)。  相似文献   

2.
安德烈·布勒东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领袖和理论家。文章通过对其美学思想发展过程的勾勒,解读理论家本人与他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审美观。一方面他雄心勃勃,要解决现实问题,用“超现实”去改造社会与人生;另一方面,布勒东在内心建造着属于他个人的乌托邦。这也许就是现代人对自己的某种拯救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阿拉贡晚年所写的一篇自传性短篇小说入手,分析提出“假假真真”是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环境、所走过的道路、以及自己性格的一种认知和反省,也是解开他一生思想和创作变化的关键。既而抓住他特殊的假假真真的遭遇和被假假真真的现实扭曲了的人格,对他一生思想和创作的几次大变化作出解释。结论是:强烈的受骗感和对虚假的痛恨,使他二十年代成为反传统反现实的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的先锋;而对真与美的寻求又使他和超现实主义决裂,真诚地追随苏联社会主义;可无条件的忠诚却使他走向了真诚的反面——虚假,积极推行苏联左倾路线;在晚年的自我反省与搏斗中真诚占了上风,不仅创作上有了新的飞跃,而且实现了人格统一。  相似文献   

4.
新编《外国义学史教学大纲对巴魔幻现实主义列入后期现代主义,其根据是它“大量吸取西方现代派义学的养料”,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也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个流派,他们强调西方现代主义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特别强调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甚至认为超现实主义手法是魔幻现实主义特有的成分。有的学音干脆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俄篮统先生》为“典型0;]超现实主义作品”,称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里·马尔克斯为“杰出的后现代派作家”,等等,我认为,魔幻现实主义虽然与西方现代主义有些关系,但它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现代主…  相似文献   

5.
超现实主义为源于法国的一个文艺流派,涉及文学、摄影等诸多方面,影响力至今尚存.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超现实主义与李商隐“无题诗”的着重堆砌朦胧意象、任直觉“自动写作”、审美效果如同解梦,等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二者可作一详细的比较.在视域融合的多重观照下研究李商隐无题诗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先发地区的社区发展采用“先导式发展”路径,贫困落后地区难以遵照此路径,因为多重脆弱性叠加是贫困落后地区社区发展的陷阱,突破发展陷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在助强的同时,补齐短板,建构“反脆弱性发展”.脆弱性分析是揭示一定区域内社会、社区结构的范式,将其具体化为社区脆弱性分析框架并应用于解释社区脆弱性及其应对时,可理解为三个环节.用社区脆弱性框架分析西藏社区发展,可见其外部脆弱性与内部脆弱性叠加、累积式脆弱性与冲击式脆弱性叠加、结构性脆弱与胁迫性脆弱叠加.反脆弱性发展中,“政府服务社区”是反脆弱性社区发展的主体格局建构,“增强地域力”是反脆弱性社区发展的能力建构.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超现实主义”(或“深意象”)运动的创导者是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1926——)。面对50年代的诗歌危机,布莱没有象金斯堡那样去追随布莱克和惠特曼的浪漫主义,也没有象黑山派诗人那样去追随威廉斯和庞德的美国现代主义,他选择的是当时被普遍忽视的超现实主义。布莱毕业于哈佛大学,1956年他获得富布赖特研究奖金去祖居地挪威时,发现了聂鲁达、巴列霍、希梅内斯、特拉克尔等人的作品。回到美国后,他在家乡明尼苏达州的麦迪逊办了一个叫《50年代》(后来叫《60年代》、《70年代》)的杂志传播超现实主义,还办了一个同名的译文出版社,出版了许  相似文献   

8.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法国重要的文学艺术流派。文章以超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为立足点,以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文本为切入面,认为超现实主义的美学核心——神奇有以下三个特征:(1)超现实主义的神奇是一种潜意识、梦幻所流露的神奇;(2)超现实主义的神奇是一种语言、事物之间超常连接所迸发的神奇;(3)超现实主义的神奇是客观偶然和瞬间凝固所产生的神奇。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开始重视精神的享受,为艺术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超现实主义是基于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绘画理念,艺术家通常会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与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感悟进行结合。本文就对当代艺术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集合发展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超现实主义     
许宁 《江苏教育》2008,(10):F0003-F0003
1924—1929年,法国作家布勒东在巴黎先后发表了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集合到他周围的人大多是从前的达达主义者,他们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由此孕生了超现实主义画派。此画派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源泉,否定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反对美术上的一切传统观念。表现在艺术上则是把潜意识中的矛盾:生与死、过去和未来、真实和幻觉等在所谓“绝对的现实”的探索中统一起来,完全违反正常的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一体化”与“反一体化”运动是相伴而生的。在“一体化”进程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反一体化”运动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既有国家层面,也有政党、民众层面;既有坚决抵制而态度强硬者,也有总体上支持而部分持有异议者。“反一体化”运动的存在与发展,一方面有其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其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以表达人的潜意识为主的艺术流派,对广告设计等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广告中超现实主手法的运用,对广告创意的发展意义非凡.本文探索了超现实主义的内涵以及对广告的影响,提取了超现实主义广告常用的手法并分析其成因;在总结超现实主义广告特点的基础上,肯定了超现实主义广告的发展前景,并指出这类型广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20,(1):139-145
依托艺术史发展的内部逻辑从相关概念、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入手,分析了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风格对直接金属雕塑的影响;通过对集合雕塑、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等直接金属雕塑不同阶段的分析,得出直接金属雕塑的演变是一个可辨识视觉元素不断分离,不断割裂、不断加强反叙事功能,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反求工程”的延伸与应用陈红成人教育如何顺利发展?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经营销售大全》介绍的《“反求工程”策略》,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将“反求工程”延伸和应用到成人教育工作中来,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将有重要意义.什么是“反求工程”?《实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一九二五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方各省农民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展开的“反奉倒段”运动,使得北洋军阀政府摇摇欲坠。反动政府一面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一面抬出孔丘的亡灵,提倡“尊孔读经”。“五四”运动以来,一直进行着的反“尊孔读经”与“尊孔读经”的斗争,实质上是改革者与反改革者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70年代,余英时先生在《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文中提出法家是反智论者,“反智论”在法家的系统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三十年后,周炽成先生于本世纪初撰文《略论法家的智性传统——兼与余英时先生商榷》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法家不仅不反智,而且“扬智、崇智,开启了智性传统”。而实际上,法家确如余英时先生所言,反智而非崇智。周先生之所以得出法家崇智之结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全面地解读法家原始文献。  相似文献   

17.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运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创立,改变了人工记账、算帐、报账等会计活动.其中,“反记账”与“反结账”作为会计信息系统中一项重要功能,减轻了人工记账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给企业财务工作带了手工会计所没有的新问题.本文将重点分析“反记账”与“反结账”的功能,寻找此功能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爬满蚂蚁的手,剪刀划破的眼球,虾形电话,梅惠丝红唇沙发,舌头般的挂钟,狗眼隧道,女性脸庞形的水果盘,拟人化的面包,天体般的鸡皮疙瘩……“不可思议的总是美的。”也许正是这句话驱使我进入萨尔瓦多·达利的魔幻世界。达利是现代绘画中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被喻为“幻想过度之神”。“超现实主义”——在一种心理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彻底放弃以逻辑而有秩序的经验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拨开理性意识的浮层,展现从未真正注意的陌生的深层领域——潜意识的形象世界。如此费劲拗口的一段话其实仍是  相似文献   

19.
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先驱布勒东与中国当代作家残雪倡导的自动写作有着共同的精神资源,都把潜意识当作文学真正的动力.对自动写作的具体实践过程,布勒东认为完全是“非理性”的,残雪则认为“非理性”应该在“理性”的监管之下,由此他们各自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真实,以及是否存在逻辑结构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副词“还”义项繁多,其中有些义项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还”所嵌入的句子传达“与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或态度,所以“反预期”的“还”具有主观性。根据“反预期”功能实现条件,我们发现以下6类义项和用法的“还”具有反预期语用功能:用于转折复句中、用于“比”字句、用在褒义形容词前表主观评价、用在“X还VP呢,别彤不用影何况Y”和“还VP/NP呢”两种句式中、作为一种语气词、“持续义”的“还”不负载句子重音时。“还”从动词虚化为副词,副词又主观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意象-图式”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源义仍然滞留于副词“还”.正是源义滞留使得副词“还”具有反预期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