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视觉文化已经在各类文化形式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应根据视觉文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应对视觉文化革命给大学生审美教育所带来的挑战。以"影视鉴赏"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视觉文化与语言文化结合、视觉文化与接受美学结合、视觉文化与审美创作结合几个途径来开展。  相似文献   

2.
媒体正主导并窥视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怎么样才能在它带来的眩晕中分辨出"真"与"假"呢?文章以《楚门的世界》这部影片为例,并试从媒体、大众的窥视与被窥视的人三个方面来论述,以探讨在机器技术时代人们内心的迷失与逃离。  相似文献   

3.
以视觉文化的溯源和视觉元素的分析为基础,对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的视觉文化的教育价值进行反思:由重"内在思"到重"外在看"、依靠感官刺激生成的兴趣和注意及视觉文化中思辨性和想象力的缺失对教育人文精神的彰显、学习内在需求的维系及心灵的深层培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中,需要审慎处理与视觉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仝伟 《考试周刊》2012,(56):16-17
在视觉文化占主导、充斥着视觉诉求的今天,武术套路因其独特的身体叙事方式受视觉文化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视觉化特征。本文从观看的情境主义出发,强化"视觉"作为(观者)主体能力的"观看",根据"视框"、"视角"和"境遇"三维框架对武术套路进行观看的文化学分析。作者认为:武术套路的研究路径可以从表征转向观看,从表征的"意指实践"转向观看中的"意义/快感实现";强化对媒介的重视、聚焦观看的情境、指向观看中意义与快感的效果从而为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切入视觉文化提供较为恰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朱小莉 《文教资料》2011,(17):100-102
由于"视觉"的优越性、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转向产生了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形态,它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艺术观念都受到了强烈冲击。和印刷文化相比,视觉文化具有大众性、可感性、虚拟性的特征,这必将深刻影响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方面面。视觉文化在给幼儿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的美术教育带来诸多挑战。作者作为幼教基础工作者在了解视觉文化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把视觉文化引入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来,在内容的选择上扩大和增加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视觉产品,在活动组织上体现综合与多样适宜。  相似文献   

6.
在唯美的视觉盛宴里,电影让受众在美的艺术形式中消费欲望,满足自我的想象和审美的期待。《画皮》利用电影媒介的诱惑,召唤受众成为窥视欲望的主体,在男权话语的机制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天使"和"魔鬼"两大类,它满足了男性受众的情感欲望,同时让女性受众在潜意识中实现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化观念对视觉过程的作用分析,探讨传统视觉思维方法,可以揭示传统视觉文化结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视觉审美要求,从而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更好的继承、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艺术作品,让中国传统的视觉文化更耀目的登上世界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8.
从视觉文化角度解析漫画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展 《考试周刊》2011,(10):43-44
漫画作为一种流行的视觉文化类型,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然而其教育价值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本文从视觉文化角度对漫画的教育价值进行解析,通过研究国外的漫画教育实例,提出了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我们应当正确全面地了解漫画这一独特的视觉文化类型,借助漫画的认知和审美功能来提高青少年的视觉素养,弘扬民族文化,适应"读图时代"的教育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于一个视觉通货膨胀的"非常时期","观看"不再是简单的行为,它有着耐人寻味的丰富内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预示一个"世界图像时代"的降临。近年来视觉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昭示了文化研究新的细分,同时也反映出文化研究新的综合。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值得注意的是,视觉文化研究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书写文化大为盛行的今天,口传艺术常常被忽视和被边缘化。书写文化的过度膨胀不仅对口传艺术造成了遮蔽,而且形成了片面的"视觉中心主义"。口传艺术与听觉文化紧密相联,其特质迥异于书写文化。对口传艺术的重视与发展有利于摆脱对书写文化的过分倚重,走出视觉中心主义。口传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尚有活态的保留和传承,加强对少数民族口传艺术的研究,对形成视听统一的文艺观、纠偏视觉中心主义的谬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孔子、苏格拉底作为中西两大文明的文化导师,其在"轴心时代"的顿悟,阐发的人生哲理,对于营造两域人群的理性精神起到了极大的规范作用,剖析、窥视其思想,对于认识中西方人的价值体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卢忱 《文教资料》2014,(23):69-70
本文从文化研究关键词"拟像"出发,研究近年来一类特征鲜明的莎剧电影改编策略,即将莎剧故事情节置换到不同的时代和地点。这种改编策略敞开了原作的时空边界,欢迎不同时空背景下的视觉意象和符号参与到对莎剧原作的阐释和再创作中,体现了莎剧电影与视觉文化其他媒介在视觉符号方面的互动与互文。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奥运会视觉盛宴上青花蓝在众多色彩中冷艳绽放,展现出中国人阴柔含蓄,亲和冷静的民族性格与审美观念,此外在现实设计中"蓝色"情节不断浮现,"蓝"元素的审美特质与文化内涵已成为现代设计提升文化意境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置身的这个消费时代中,窥视情结显然成为了涌动在社会群体心理结构中的一股强大的暗流。在很大程度上,窥视的常态化与隐私的公开化,业已跨越了法律和伦理问题的樊篱,变成了一个经济学的命题,且美其名日“视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陈蓓蓓 《文教资料》2011,(14):36-37
本文主要以约翰.班维尔作品《海》为分析文本讨论凝视与自我建构之间的关系。凝视分为"那喀索斯式"凝视和承载欲望的窥视。马科斯凝视镜中自我、凝视他者,并窥视他者,同时也被他者凝视。所有这些凝视都是自我建构的一种方式;马科斯在凝视中努力建构自我,但重塑身份之路并非平坦,他始终未能摆脱迷茫与空虚,自我身份仍旧破碎。  相似文献   

16.
黄万获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4):19-22,46
"视觉方式"在文化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意义。它是人们在观看时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文化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描述视觉信息接受的词非常生动。其中"观"这个词的本义,最能呈现出中国古代受众原始并一贯的接受信息时的精神状态与操作特色。我们在古代典籍中发掘"观"的本义所呈现出的各种看的表现,可以观觑到古代受众在接收视觉信息时的几种样态,进而悟出中国古代受众信息接受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生产方式成就了蚕神"马头娘"神话传说,这一传说的叙事模式在人们口头流传中发展、变异,透过汉画画像和口头传说,可以窥视到它涵容的传统社会的文化信息:即女织生产方式的确立、婚姻的演进、对传统道德的维护等。探讨其文化信息,对于促进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一定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铁凝的小说从叙事情节的"可读性"出发,设置了"偶然"性逆转情节的叙事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对异化的母亲形象的塑造、变态的集体无意识窥视欲的描写以及忏悔意识的展现中,表现了铁凝对健康人性的呼唤与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20.
《让子弹飞》: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让子弹飞》的改编是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案例,消费文化的各种要素深刻地影响了它的改编策略:充分发掘文学原著中故事元素,用电影的方式重写文学原著中的故事,保持流行艺术中"大团圆"的结构模式,对原著中的人物角色重新设置,突出丑角人物与理想人物,发挥电影的视觉文化功能,创制视觉奇观,变原著的评书体语言为戏谑化的对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