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惜     
<正>在Google上输入"故事",可以得到113000000条结果;输入"结局",却只能得到44900000条结果。可见,并不是每个故事都会有结局的。——题记时光的泪珠儿,敲打着心弦;思念曾经,冰封着内心;朋友的朋友,飞奔着离开。往事若流云,一点一滴地被微风吹过深深的峡谷,飘向世界的极端。冰封着内心。冰封着灵魂深处的记忆。眼泪对它们说bye-bye。泽,阳光般的笑脸辉映纯净的蓝天,带着几分神秘离开;芳,你温雅的歌声飞舞在潺潺流水间,  相似文献   

2.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是冯梦龙“三言”中的名篇,故事生动刻画了莫稽这个负心汉形象。但和其他负心汉不同,作者最终为其安排了一个“大团圆”结局。文章从晚明社会的大背景出发,分析莫稽负心及大团圆结局的成因,并对故事中这个负心汉何以得到“优待”等一些问题加以反思,以期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药》是“双线结构”的说法在学术界和中学语文界至今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药》的结构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小说以老栓为儿子买药治病的经历和结局这一情节的联系性为叙事线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华、夏两家有两条基本情节线索贯穿其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我们可以称这种结构为“一写二”结构。“一”指的是一条叙事线索,“二”指的是被叙述的两个故事。“双线结构”说中的“双线”指的是“两条故事线索”,《药》只有一条叙事线索的事实在“双线结构”这个概括语中没有得到体现。而不与叙事线索相联系的故事线索属于题材范畴,不属于结构范畴,所以“双线”与“结构”这两个概念在这里联系在一起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来的故事》,作者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设计了“四种”截然不同的结局,都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让人读了从中得到某种启迪! 结局一,让人联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孩子们作业多、为应试教育作业、把学习作业当成苦差事;也让人想到市场经济冲击下,孩子们心中“金钱”的地位……结局二,让人感受到事态炎凉,而孩子的爱心是真诚的。  相似文献   

5.
在Word文档上的空白处,连续输入3个以“上 ̄”,再按回车键,可以得到一条波浪线;要是连续输入3“个=”,可以得到双直线;如果输入的“是!”,则可以得到一条虚线;输“入-”,可以得到一条较细的实线。哦,这是怎么回事呀?原来聪明“的Word”在你输入超过3个特定的符号,敲回车键后,会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巨著《红楼梦》,曹雪芹只写了八十回。在前八十回里,关于宝玉婚恋关系的描写是按两条线索叙述的。一条是“木石前盟”,写的是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婚变关系;另一条是“金玉良缘”,写的是宝玉与宝教的婚恋关系。现在我们看到的宝玉的婚恋的结局是“黛死铁婚”,即“薛宝初出固成大礼”,“苦练珠魂归离很天”。这是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为高鹗所续.人们有理由发问:这符合曹雪芹的原有构思吗?假如曹雪芹的原有构思不是这样,宝玉的最后婚恋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富有魅力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4,(23):9-10
看完一篇童话故事、看完一部电影、看完一部电视剧……同学们是不是常常觉得不过瘾,甚至觉得故事的结局不精彩、不完美呢?本期“专题汇”为大家呈现的就是同学们自己所写的一些童话故事或是电影的结局,他们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为喜欢的故事书写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结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吧!  相似文献   

8.
“夸父逐日”的故事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故事说:古代英雄夸父与太阳赛跑,逐渐追赶上太阳的时候,由于温度太高而口渴得要命,就到处找水喝。他把黄河、渭水的水都喝干了,还不够,又到北边的大湖里去喝,结果在半路上渴死了。这个故事的思想意义,按照传统的说法,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雄伟气魄。的确,“夸父逐日”的精神令我们深深地折服。但是,作为21世纪的小学教师,我受到的启发还不止于此。更引起我思考的是夸父的结局和造成这个结局的原因。夸父有足够的勇气,也有坚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条”是日本在“一战”爆发后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企图独占中国的产物,也是屈辱的百年史中最浓重的一笔。作为“二十一条”交涉的结局,《民四条约》则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二十一条”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各教材都用了不少篇幅来叙述。本文拟介绍“二十一条”的背景、交涉及其结果等相关问题。并就两封来函所提到的问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小朋友问我:“管阿姨,为什么你写的有些故事都没有结局呢?”乍一听到小朋友这么问,还真让我吓了一跳。什么?没有结局?那不是太糟了吗?不过,当我再进一步地问问,比方说我想知道那个小朋友所指的“没有结局的故事”到底是哪几篇故事(这样讨论起来就会比较具体),后来我总算搞懂了:原来,这个小朋友总认为童话故事的最后,一定要有类似“从此,他就变成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或者“从此,王子和公主就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等句子,才算是“有结局”。其实,不一定非要有“从此,就如何如何”的句型才算是有结局。请注意,当你写一篇童话故事,只要…  相似文献   

11.
第一印象     
《初中生》2011,(12):1-1
精彩有你: 《初中生·博览》每期在扉页“第一印象”栏目中给出一个超短故事。故事并无结局,欢迎看过故事的你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12.
陈艳 《福建教育》2014,(6):63-63
同事送我的这本《幸福的种子》,是我在思考早期阅读意义而又不得解时的“及时雨”。作者松直居将早期阅读看做是享受,而非修行。他认为,对孩子来说,故事是一个充满惊奇、趣味,可以激发想象力的世界。这些故事会在孩子们心中洒下弥足珍贵的想象力的种子。其实,故事“播”下的不仅仅是想象力,还有真善美。那些“王子和公主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在我们成人看来,也许幼稚,但在孩子心中,这是再美不过的善事。而那些“大灰狼被小动物们合力打得落花流水”的结局,在我们成人看来,也许残忍,但在孩子心中,这是再真不过的乐事。故事中的探险,探险中的冲突,冲突中的真善美,让孩子从“心底最深处涌出强烈的、跳动的、无法压抑的喜悦”,让孩子的生命体验得到丰富。  相似文献   

13.
第一印象     
《初中生》2011,(11):1-1
精彩有你:《初中生·博览》每期在扉页“第一印象”栏目中给出一个超短故事。故事大多并无结局,欢迎看过故事的你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14.
填报志愿正如青年男女谈恋爱一样,只有双方情投意合、彼此真心实意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局,而如果只是单方的过分“专注”,则很可能让另一方受伤不轻,本期我们就为您奉上志愿单恋“一枝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按常理说,职业倦怠是各行各业均可能发生的一种状况,但我在“百度”里输入“职业倦怠”,首页“相关搜索”共有九条,其中六条是指教师的职业倦怠,这个结果应该说是触目惊心的。它充分说明,教师的幸福正在被偷走,这种职业倦怠必然会对教育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冯卫东 《江苏教育》2005,(4A):12-13
“这条鱼在乎”的故事已经有点“老”了。但栟茶中学姚止平校长提起这个故事,提起几年前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激动不已的情景,依然难以抑止内心的激动。他说,学生就像是一条条“在乎”自身生存和生命的小鱼,而自己和全体教师就像海边的那个男孩儿,尽己所能地让“小鱼”们绽放出生命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经典故事都有“三”字,比较著名的就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教材所选《失街亭》一节同样不例外,竟可从中归纳多达十个“三”字,或隐喻故事结局,或渲染战场气氛,或丰满人物形象,或增加故事曲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小说的核心是“讲故事”。小说与故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事可以定义为“事件”。这个事件,既可以是发生过的旧事或成例,也可以是现实在心理镜面上折射的幻影。中国小说的发展史就是一条如何讲故事的历史。这个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简单故事;复杂故事;美的故事。美的故事即以表现生活为指归,讲求叙事策略,重视本的自足性的现代小说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得到积极地呼应。但是。一些小说理论家过分强调形式的新奇,放弃“讲故事”这个小说区别于其他学题材的根本动机,忽视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欣赏习惯,从而正在逐渐地失去读和作家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审题要点分析同学们看过很多故事吧?故事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收获。本次习作话题是“故事新编”,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我们熟悉的故事创编出新的故事。怎么写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写作锦囊。锦囊一:设定新结局新编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都是大家熟知的,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新故事呢?可以从结局倒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罗列故事的新结局,确定新编故事的方向(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而“课首”是一堂课的“开篇”部分。设计一个好的“课首”,就如戏剧中好的“序幕”一样。课堂教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才能吸引学生随着“序幕”的“剧情”发展,去追求“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课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