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7期上发表了郭岳云先生一篇题为“相等与相同——兼谈教材中的三个不妥之处”的文章(以下简称郭文).郭文认为“对于矢量,用‘相等’只表示物理量的大小相同,方向不一定相同.”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妥.而由这种观点去“兼谈教材中的三个不妥之处”的结论当然也是不正确的.郭文开头引用了大型词典工具书中对“相等”与“相同”两个词语的注释是完全正确的,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也是正确的.即“前者侧重于事物的量的方面,后者针对事物的各个方面”,但对“矢量相等”的意义却没有弄清.何谓“两矢量相…  相似文献   

2.
偏旁与部首     
有些同学经常把“偏旁部首”连起来说,误认为它们是一回事,如“伟”字的偏旁部首是单人旁,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妥的。偏旁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3.
"差班"这是一些人对各方面都较差的班级的定义语。这种说法实为不妥,试想,孩子们生活在五颜六色的世界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千差万别是很自然的。他们身上地好与差、先进与落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应管理好这样的班级。  相似文献   

4.
王一冰老师的说法显得牵强。然而,这种说法并不新鲜,1983年9月首版的广东等五省(区)中学语教学参考书编委会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第一册教学参考书》就持这种观点,只是具体分析与该略有差异。而1991年5月首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语二室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语第二册(必修)教学参考书》就没有采用这种说法。可见早有人认为“两个观点”的说法不妥。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史学界都袭用宋代晁公武的说法,认为《三国志》裴松之注文多于陈寿本文数倍。这个说法其实是错误的。1983年12月和1985年10月,王廷洽同志两次发表文章,把他统计的结果公之于世,认定陈寿本文多于裴氏注文,纠正了传统的错误结论。虽然有了王氏的正确统计,史学界似乎并未完全接受这一可靠的结论,在王文发表以后,不少文章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仍采用了传统的错误说法。有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把我统计的情况予以发表,再一次确认王氏统计的数字的绝对正确性,使传统的错误说法彻底纠正过来。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债权不可侵性理论源于实践。目前通说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侵权行为法向合同法渗透。另外,基于权利不可侵性理论,引申出债权的不可侵性。为了解决这一理论与债权是相对权理论的矛盾,通说认为这一理论是对债权相对性理论的突破。但是权利的本体性权能,即受领权能,决定了债权不可侵性理论是对债权相对性理论突破的说法存在不妥。通过对债权客体的分析,说明第三人侵犯的实质上不是债权,而是债权人的人身自由权,所以,债权不可侵性的说法和权利不可侵性的说法存在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7.
正点阵与倒易点阵中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正点阵与倒易点阵中的一些相似性,并阐明了“第一布里渊区是倒易空间中的维格纳一赛茨原胞”说法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8.
<正>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常常习惯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不至于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匠""巨匠"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很多人心目中,教师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传道授业解惑。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太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教书匠"之说却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王锦飞 《今日教育》2014,(11):52-53
关于教师,曾有园丁、蜡烛、春蚕等等说法,应该说这些说法是有些道理的,但其中的欠缺与不妥之处也很突出。新课改以后,有一种观点大家似乎比较认同,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而且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之间是一种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在《代檀》的注释中,把“胡取禾三百廛兮?”“胡取禾三百亿兮?”“胡取禾三百国兮?”三句中的“廛”、“亿”、“囷”注为通假字?闯啤扳芡ú?“亿通繶”,“囷通禾囷”,都解释为“束”。这是沿用了清人俞樾的说法。这个解释是不妥的。首先,它与传统的正确注释不合。  相似文献   

11.
王淦生 《今日教育》2011,(11):41-41
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将自己戏弥为“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它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上来看,我们的宗旨决不在于(至少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其终极目标是“育人”;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是一门新课程,其教材的编写过程是极其复杂和艰辛的,因而难免出现极少量的错误或不妥之处。那么,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我们是不是应该严格按照教材的说法教授给学生呢?当然不是。我们不应该过分迷信教材或将错就错,而应该尊重事实,严谨求真,将教材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及时改正过来,这才是对学生、对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苯胺的碱性,在某些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写道:"芳香胺的碱性小于氨和脂肪胺,这主要是由于芳胺的氮原子直接与苯环相连,它的一对未共用电子与苯环形成p-π共轭……."[1]类似的说法还存在于其它的有机化学教材中.[2][3]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14.
我还有想法     
在《小学教学参考》里2007年的第6期有《这道题有歧义》这样一篇文章,我仔细地读了这篇文章,发现其中的有种说法也不妥。  相似文献   

15.
杂化轨道概念在大学无机和有机化学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份。只从教学角度来说,经常有一些不妥的说法,造成学生对概念模糊不清,认识混乱。S—P杂化轨道教学中有几个问题必须弄清,经我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我个人的浅见,我想对这一方面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些老师基于对“酸碱质子理论”的理解,在讲述原子结构部分内容时,认为氢离子就是一个裸露的质子。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有一些不妥,其理由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氢元素有氕(H)、氘(D)、氚(T)三种同位素,氘(D)和氚(T)所形成的离子中(D 和T )除了含有一个质子外,还含有一个或两个中子,所以不能说是一个质子。第二,氢离子又分为阳离子(H )和阴离(H-)子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有这样一道题:计算1-712-152。(1-172-152=12-172-5=102=0)例题后面还附有这样一句话:“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这里显然是说“012”这个“分数”等于0。笔者认为说“012”是分数不妥。分数的意义告诉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12”既不是表示这样一份的数也不是表示这样几份的数,所以说它是分数不妥。如何揭示“012”等于0,可以换一种说法,如“从单位1中连续减掉12个分数单位112,没有剩余,所以结果是0”。也许有教师认为分数意义中的“几份”含有“0份”这一层意思,那…  相似文献   

18.
写下这个题目,隐隐觉得不妥。《礼记·曲礼》中有“五十曰艾”“六十曰耆”的说法,《荀子·致士》中又说:“耆艾而信,可以为师。”再看当前教育界之外的一些文化人士,只要有点成就,又上了几岁年纪,人们大多呼之为“老师”,他们也都是欣然而受。可见,“老师”本来就是一种尊称。  相似文献   

19.
刘瑞阳 《物理教师》2003,24(4):4-34
某杂志上有这样一道例题 :如图 1所示 ,有 3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和C ,分别用轻绳、轻杆和轻弹簧固定 ,且处于静止状态 .在分别剪断水平方向的轻绳、轻杆和轻弹簧的瞬间 ,A、B和C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 ?为什么 ?图 1在解析中提到 :“分析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轻绳、轻杆、轻弹簧中弹力的变化情况 .理想的轻绳、轻杆中的弹力可以突变 ,其弹力变化不需要时间 ,而弹簧弹力的变化需要时间 ,不能突变 .”对弹簧的这种说法 ,笔者以为不妥 .按上述说法 ,当水平弹簧的左端剪断时 ,C球应处平衡状态 ,而不应有加速度 .其实水平弹簧的左端处于…  相似文献   

20.
一次作文研讨会上,有的老师提出,作文批语应该重点进行写作技法的指导,明确指出文章存在的篇章技法方面的问题,不应出现"你是个善良的孩子"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这种说法我觉得有些不妥,我认为:作文批语也应有情,在注重技法指导的同时也要以情换情,以情激情,以情动情。一、有"情"的批语是温暖幼苗的"阳光"文以陈情,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很多学生不愿写作,除了没有能勾起写作欲望的题目,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