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生活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实际上是较早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最有影响;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显示出了惊人的创造性和前瞻性,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当前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活的教育思想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他创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针对我国当时毫无生机的传统教育,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活的教育思想,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教育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从而探索一条中国教育发展之路。他的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当时的教育,尤其是对乡村和儿童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就在当今,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校本教学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名的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反对“仪型他国”,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教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把杜威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论述“翻了半个筋斗”:“教育即生活”改造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变成“社会即学校”。他还提出“职业教育是第二期的或继续的平民教育”、“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乡村学校是中国改造乡村生活唯一可能的中心”和“教育与农业携手”,发展了杜威“职业教育为公共利益而产生”的恩想,并把其影响扩大到了中国广大乡村,是杜威的中国信徒中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使西方现代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实现本土化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生活即教育”既是陶行知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生活即教育”命题是针对当时中国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没有联系的弊端提出的。关于“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发展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命脉。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1922年陶行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表述了“生活  相似文献   

7.
一、生活教育的角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活教育的理论最早由陶行知先生提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牛波 《教书育人》2010,(7):68-70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他在吸收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精华与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创立了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念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读陶行知的经典教育著作,我们发现其课程思想部分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仍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建英 《教师》2010,(10):122-123
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时代背景不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针对教育的施者即整个教育体系,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更多的针对受者即普通大众。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改革而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更具有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刘河燕  贾洪鉴 《文教资料》2006,37(35):57-58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儿童中心论”及“从做中学”是其回归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他的回归生活教育思想对世界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下重提生活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生活教育观的历史回顾生活教育思潮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产物,它首先是也主要是针对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人民大众,无法适应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现实而提出来的。生活教育派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修正,批判地继承了杜威“教育即生活”中的合理因素,并对之加以根本改造和发展,使生活教育具有新的思想内容和性质。陶行知系统而完整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相似文献   

12.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社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陶行知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批判地吸收并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更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活教育理论.两者的教育思想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并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劳苦大众及其子女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确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争取自由平等的教育理论。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教育主张。今天,生活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光辉,对于建设现代化教育事业不乏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生活教育思想具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判断历史人物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时至今日,仍使人感到新鲜、切实、有力,特别是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极具现实意义。一、“生活即教育”——让生活走进课堂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首先要求生活和教育的统一,反对与生活脱离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加强现行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形式、“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教育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育新路,为当代中国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校本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实习超市是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层面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校本化探索与最佳诠释。该文总结了五年来校园实习超市的发展与进行“生活教育”的探索,并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校本化实践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这一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针对教育没能融人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又将这一命题颠过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其三个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主张以社会  相似文献   

20.
杜威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及“教育即生长”等重要的观点。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该生活化,教材应与社会生活联结在一起。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