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宛钟娜  丁向东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534-535,538
良好的空气环境能对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人体健康,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能力,如果适量摄入空气负离子,能加快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加快运动后物质的恢复,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的目的大运动量训练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有效训练手段,早已被国内外所公认。大运动量如何掌握,怎样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安排运动量和强度,近年来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已对有些项目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用心率遥测观察女子短跑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段落对心率的影响尚未见到更多的报道。本文主要对女子短跑运动员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不同距离的训练对心率的影响,心率和运动成绩的关系,间歇训练时心血管机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初步的观察和分析,以供教练员、运动员和医务监督时参考。二、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省女子短跑运动员共9人,除一人  相似文献   

3.
速度滑冰运动是以下肢活动为主的周期性单人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很高,运动量很大,长时期的大强度训练,如果训练计划订的不合理,运动员身体的主要部位的耐力和柔韧性承担不了大的训练强度,就会使身体的那些主要部位和包括关节在内的软组织产生损伤。关于速滑运动员的运动创伤国内尚无报道,为了解我国速滑运动员的常见病、多发病及运动创伤特点,以利于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开展群众性滑冰运动,我们在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对参加比赛的全  相似文献   

4.
大强度训练对运动员NK、NKT 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1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在冬训大强度训练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NK、NKT细胞均显著变化(P<0.05),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生化指标结合免疫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监控运动训练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大强度运动训练作用于人体后可以代偿性地引起运动员免疫指标上升,从而使运动员的免疫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美国游泳选手特别注重在25码短池训练,一年中有7个月在短池训练,他们的技术风格普遍积极凶猛、划水有力,这和他们注意短池训练有密切关系。实验证明,同一水平的运动员在大池中游自由泳10个动作的频率为6秒,而在短池中为5.5秒。为什么在短池训练能获得如此高效率的效果呢?笔者从短池训练给运动员带来的心理效应谈几点见解。一、距离效应凡从大池(50米池)训练转入短池(25米池)训练的运动员,首先引起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的认知评价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调查了田径、游泳、自行车、乒乓球、网球、武术套路等6个运动项目101名国家一级以上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的认知评价,旨在为研究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疲劳提供心理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认知评价特征表现为意义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情绪性评价反映了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的矛盾心理。运动项目特征表现为体能类运动员较技能类运动员更倾向于积极性评价;性别特征表现为男运动员较女运动员更倾向于积极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负氧仪模拟“高原训练”——速滑训练科研的新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速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被国内外所重视,特别是大赛之前教练员掌握好时机,安排运动员进行一段高原训练,其对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原场地被视为速滑运动员最理想的训练比赛场地,例如阿拉木图的“麦杰敖”以及我国的长白山天然冰场,都是速滑运动员训练和创纪录的佳境。高原场地除了空气污染少和运动空气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国内外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经验证明,采用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不仅能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还对运动员的机体发生有益健康的作用。采用大运动量训练前,我们必须了解它将对医学生中长跑运动员机体产生哪些影响,以便有的放矢,洽当制定训练计划。为此,在多年训练工作中积累了些资料,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北狮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生化指标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鲁东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龙狮比赛”的9名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从生化角度对训练期间的某些生物学指标进行监测,阐述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反应敏感的指标,并对大负荷训练后机能状态水平进行评价、监控,以期为今后我国舞狮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机能状态的监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5名山西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冬训大负荷训练期的训练观察及血红蛋白(Hb)和血球压积(HCT)的测试分析表明:大负荷训练使5名男子柔道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疲劳,但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Hb、HCT与其基础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b、HCT是男子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对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和预防运动员潜在性贫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表明冬训的运动负荷安排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女游泳运动员 6周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 ,了解她们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特点 ,为提高游泳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供依据。研究表明 ,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变化受负荷总量变化的影响 ,优秀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感受中肌体劳累 ,精神疲倦和自我怀疑百分数均高于普通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应对方式中 ,优秀运动员宣泄和回避的百分数低于普通运动员 ,自我激励 ,寻求他人支持 ,自我安慰 ,关注队友感受等维度的百分数高于普通运动员。提示在大负荷训练中 ,优秀运动员似乎更倾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评价的心理认知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燕 《体育科学》2005,25(12):43-45,52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对101名现役一级以上运动员大负荷训练的心理认知干预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在经过心理认知干预后,“情绪性自我评定”的句子比例显著下降,“意义性评定社会取向”和积极性评定的句子比例均显著升高,消极性评定句子比例显著下降,男、女运动员之间差距减少。对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评价的心理认知干预可能会使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亦可能会提高女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的积极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高原训练的一般规律可归纳为:①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一般在2000米~2700米之间,这一高度既能保持一定的训练运动量,又能达到适应和提高人体耐受缺氧的能力;②高原大气压降低而引起空气中氧分压减小,通过高原训练,运动员能增强在缺氧环境中的耐受力;③高原训练时间以3周为宜,返回平原练3周,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第21天表现出来;④我国开展高原训练,尚须加强对高原训练的认识,配备必要的科研仪器和科研人员队伍,增加高原训练的次数,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和解决高原训练的经费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9名优秀青年女子重剑运动员在集训大负荷训练期间血清睾酮(T)、血红蛋白(Hb)的测试分析表明:大负荷训练期间使女子重剑运动员的T值显著下降,9名运动员对训练大负荷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疲劳。在大负荷训练期间出现过度训练时,Hb值正常,与其基础值之间没有显著意义。T值、Hb值的综合使用,可作为女子重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机能状态评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经过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其肾上腺素分泌水平在低血糖时和经过相同的有关工作负荷后要比没经过训练的个体高。我们假设运动训练能增加肾上腺髓质的分泌能力,为证明这一假设对胰高血糖素(每70公斤体重1毫克,静脉注射)、急性血碳酸过高(吸入的氧只有7%)和急性低气压缺氧(吸入的氧分压只有87毫米汞柱)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是8个经过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和7个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成年男性。前者为检测组(氧摄入量=66毫升/分/公  相似文献   

16.
冬季训练是运动员整个训练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冬训期间的训练效果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很大影响。冬季训练期间,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自然温度较低,一些露天训练项目(自行车、划船等)的运动员,在寒冷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训练,面临低温环境及大运动量训练两大问题。这时运动员的机体处于环境和代谢的双重应激。由于应激所致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紧张反应,使运动员体内的环境稳定性发生变化并产生相应的代谢及营养需求的改变,所以,  相似文献   

17.
400米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安排应着重于培养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年训练计划中应当安排3种方式的变速跑训练:大强度训练、广泛训练、重复训练,在对运动员进行专门训练之前,教练员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基础耐力。大量变速跑训练是培养基础耐力的最佳方法,它可提高运动员承受持久的有氧负载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负荷的生化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参加九运会武术决赛的部分省市优秀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负荷进行了生化监测研究。结果表明,2个整套训练应属于中等负荷训练的范畴,适合运动员日常的技术性训练;4个整套训练应属于大负荷训练的范畴,适合对运动员施加大负荷的刺激,从而产生超量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同等条件训练下,运动员的反应存在差异性,教练员应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9.
肌酸激酶与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进行不同强度和不同训练时间的力量训练前后,其体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只有达到一定训练强度,才可引起体内CK活性的显著变化;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后,均可引起体内CK活性大幅度升高;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相同强度(80%、90%)的力量训练后,训练水平较高者较训练水平较低者CK值上升幅度小;相同级别运动员进行不同强度(80%、90%)的力量训练后,训练强度大者较训练强度小者CK活性上升幅度大;相同水平运动员以相同的大强度进行力量训练后,较长时间训练者比短时间训练者,其体内CK值上升得小.进而说明选择测定训练前后CK活性值来判定运动员对力量训练的反应,是较为敏感实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心脏随身体发育而增长。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心脏器官的结构不断分化,机能不断完善,这是成年时心脏机能得以最大限度发展的基础。有关运动员心脏的研究表明: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运动员心脏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引起心脏肥大。而运动训练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心脏形态的影响如何,有关的研究较少。早年通过X光测定心脏面积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心脏面积比相同身高的同年龄者大。还有资料报道:成长中的青少年经耐力训练可以和成年人一样得到“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