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谈读与写     
读书是写作的先导。多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对写作起着准备、启发、潜移默化的作用: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思想的熏染,生活的教诲,语言的磨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说:“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  相似文献   

2.
常听基层通讯员议论“多写多发”与“少写多想”,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二者皆有道理,且有一定联系。“多写多发”是强化你的采写实践,只有多采多写,才能使你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多写多发”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少写多想”则是提倡一种思考钻研精神,不要盲目蛮干.而要善于思索。很简单,如果你一年写了百余篇稿件,件件如泥牛入海,那么你就该“少写多想”了,也就是坐下来,冷静地分析你的稿件命中率低的原因.对照报纸找差距,这样对提高稿件质量大有好处。“多写多发”与“少写多想”既然都有道理,作为基层通讯员就…  相似文献   

3.
越忙越要写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我們随县县委的写作小組,貫彻湖北省委关于工作、学习、写作三結合的指示精神,从“做”中学“写”,从“写”中又推动“学”和“做”,真是获益不浅。这两年的工作和写作,和我們过去的情况对比一下,基本上可以說是“双丰收”了。一九五七年冬季,我們县委的写作小組开始建立,定名为“群文”。当时小組的成員只是县委书記处的书記。到了一九五九年,写作小組扩大了,全体县委委員都参加了写作小組。現在,全县各战綫的办公室和各公社党委,在县委的带动下,也都紛紛成立起了写  相似文献   

4.
热写冷改     
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是在修改上狠下功夫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郭沫若说:“写剧本最重要的是多改。”老舍说:“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何其芳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相似文献   

5.
写学相长     
有个成语叫“教学相长”。其意思是说,通过教学活动,不但会使学生得到进步,老师本人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我今天套用“教学相长”这一成语而提出“写学相长”,其意思则是想说明写作与学习的关系:二者之间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先说学习对写作水平提高的促进。这似乎不需要我多讲,许多古人及前辈都反复谈到过这个问题。宋代大文豪苏拭在其《东坡志林》一书中,记载了一条龙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谈写作的文字,文章说:“顷岁孙学老识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笔者注),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  相似文献   

6.
新闻写作是一种技能,又是一门学问。学习新闻写作同做其它事情,研究其它学问一样,运用科学的方法很重要。有些人迷信所谓“诀窍”,热衷于收集“开头法”、“结构法”等作文的高招妙法;还有些人否认学习研究写作的必要,认为学习写作主要就是“多读,多写”。读多了,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写了。这两种看法,一个将写作神秘化,一个将写作简单化,都是不符合写作实际的,因而  相似文献   

7.
杨庆福 《新闻界》2000,(1):55-55
笔者在10多年的业余新闻写作生涯中,平均每年有200篇稿件见报,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反映“小人物”的新闻。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反映“小人物”的稿件命中率非常高,而且也能登大雅之堂,上省级、国家级的大报。到去年底止,笔者已经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87篇,反映“小人物”的稿件就有119篇,其中在省部级报刊发表53篇,国家级报刊发表7篇。我觉得通讯员多写身边小人物是大有作为的。这里就如何写好身边小人物,与各位通讯员朋友切磋。 要善于与“小人物”交朋友。通讯员深入基层采访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被采…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体裁,是指新闻写作的表达形式。一般说,报道的内容决定报道的形式,而报道的形式反过来又制约着报道的内容。好的新闻作品,总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在写作时,由于表达报道主题的手法不同,选择材抖的角度不同,组织材料的结构不同,以及报道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等等,所以新闻的表达形式——即新闻写作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宣传工作的需要,再加上新闻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新闻写作的体裁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要为报刊写好稿件,争取较高的采用率,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特点和要求。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通。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曾在本刊连载“新闻采写讲座”,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现应读者要求,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刊登孙世恺同志新写的“新闻写作入门”讲座,包括:《怎样写消息》、《怎样写通讯》、《怎样写特写》、《怎样写调查报告》等题目。共约5万多字,可供各地用作培训通讯员的基本教材。  相似文献   

9.
近读著名作家陆文夫的一篇谈创作的讲稿.其中说及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天翼向他介绍的一条写作经验:写稿子的时候“老子天下第一”;稿子写好“小子罪谊万死。”陆文夫解释道:“这就是说,写的时候要充满信心,写好稿后要谦虚谨慎处理。”张天翼和陆文夫都是老一辈著名作家。他们说的“写稿子”是指创作文艺作品。但是“隔行不隔理”。新闻写作者认真学习他们的写作经验,“消化吸收”,是不无益处的。先说写稿的时候要充满信心。不少通讯员常常是写稿时信心不足。热衷于向报社或电台送,找熟人,拉关系,想通过“开后门”使稿子被采用.不相信自己的稿子能以质量取胜。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有的写新闻稿基本功差等。  相似文献   

10.
林川 《大观周刊》2013,(8):224-224
在英语写作上,好多学生非常头疼,体现在文章上是空洞、乏味、条理不清等,学生感到作文难,一是“货源不足”又“不懂经营”,即:词汇贫乏,不会句型,不懂语法,如何去写?二是“底气不足,缩手缩脚”,越怕写不好,越不敢写,越不想写,就越不会写。  相似文献   

11.
徐小婷 《新闻窗》2010,(6):91-91
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新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它在电视台新闻节目及报纸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新闻写作工作中,经济报道比较难写,经济新闻常常会写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鸡肋”。写好经济新闻成了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三、短文的写作 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研究一下短文如何写作。短文如何写?本来“将无常谋、水无常势,文无常法”的,全靠自己去感悟,去练习。鲁迅先生是写短文的高手、圣手,他也只写不讲。魏明伦先生这些年的短文写作很见功力,他的体会是,优秀的短文要有“三独精神、二民主义”。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新闻”,是专指消息而言。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胡乔木同志在《人人学会写新闻》一文中说:“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可以说,不学会使用这种形式,他就不要说什么宣传。”胡乔木同志说的“新闻”,即是消息。可见,消息在发挥新闻作用方面是举足轻重的。因此,研究消息的写作、把消息写得引人人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毋庸讳言,眼下报纸上的消息大多写得不理想,模式化严重,陈言套语多,“新闻腔”颇足。不改变这种状况,就很难充分发挥新闻的宣传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吕祥峰 《新闻世界》2013,(10):25-26
写好经济通讯,必须跳出新闻写作方式,大胆借鉴文学写作手法,简而言之,就是做到经济通讯写作的“通俗化”、“故事化”和“散文化”,让经济通讯“站起来”、“活起来”和“靓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以文字形式表现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感情,只有同时做到两点,文章才是真切的、活生生的: 一,作者的写作活动,首先是作者的真实心理活动;二,描写他人,刻画他人,首先是体察该人的真实思想、真实行为。 有一个常用词,叫作“真实”。以此要求作者,就是要忠于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要求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描绘,就是要写得真实。有人问:在写作上什么最难?回答是:写像了最难,写真实了最难。“真”与“实”不是同一个概念。写“真”了,难;写“实”了,尤其难。“真”是指外观上的“大概齐”准确;“实”则是指内在的、精微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王东 《大观周刊》2011,(18):223-223,222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学生作文在写作、批改之后学生会有许多写作的经验和感受,要想使这种经验和感受成为日后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动力,就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往往注重作文的评改,而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善后工作”,让学生写“写后感”就是弥补作文训练这一不足的好方法,是一种分析总结写作经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主题要专一 中心要突出。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第一戒,他强调文章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写作实践也表明,一篇报道或文章,若能抓住一点,写深写透一点,能把一件事情、一个意思写清楚,写透彻,这篇文稿便算完成使命了;要是分散笔墨,这也写一点,那也写一点,成了“大杂烩”,篇幅长了,反而什么问题也没写清楚。军事上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写作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一篇文章中,宁可集中反映和说明一个问题,也不可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罗列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编辑一辈子“为他人作嫁衣”,这当然是很可敬的。但编辑也不妨坐坐花轿,当当新娘,让人家来为他作嫁衣。当过新娘的人,做起嫁衣来,一定会更称职。称编辑为“杂家”,一般是指编辑有广博的知识,但也可包括编辑善于在文字上打杂。有的人,既是编辑家,又是作家,或理论家,或专门家,能写大作品、大论著,好得很!一般的编辑,至少应该会写图书的内容提要,会写序跋,会写书评,会写广告,而且写得很出色。既看稿又写稿,既当编者又当作者,好  相似文献   

19.
写有关职工题材的文章,用“情有独钟”四字来形容,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粗略估算,我发表的两千多篇文章中,有80%以上与职工的内容有关。尽管写的多是职工,但就写作体会也有其规律可循。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在取材上,大多是身边的小事。我所反映的小事的文章,如《学绝技,毋忘学好传统》、《于细微处见精神》、《公选食堂司务长好》等多篇言论文章,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向报刊投稿,在《新疆日报》、《新疆支部生活》、《乌鲁木齐晚报》发表言论160多篇。这些文章都很短,一般是五六百字,短的只有二三百字,姑且叫它“小言论”。我写的小言论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但由于没有用过笔名,日久了,也就引起常看报刊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们的关注。有的朋友关心地问:你怎么尽写些“豆腐干”文章去填报屁股,何不弄几篇分量重的大块文章呢?我只得如实回答:我没有时间写,更没有写作大文章的水平。从我业余写作的实际出发,写“豆腐干”文章兴许还是自己的一点长处。我是怎样写起小言论来的呢?这要从我的工作岗位和年龄谈起。我年轻时酷爱读文学作品,步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