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是否存在、是否承认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当今刑法理论界争论激烈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本从刑罚个别化与已为我国立法所确认的罪刑相适应二的关系入手,论述刑罚个别化至今依然是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罪刑擅断背景下的刑事古典学派主张罪刑均衡原则,产生于犯罪现象高涨背景下的刑事实证学派主张刑罚个别化原则。当前世界各国的刑罚适用原则是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的统一,我国的刑罚适用原则也是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责任刑中间线是量刑公正的支点,也是开启罪刑法定实现刑罚个别化的钥匙。法定刑幅度是归责量刑的标尺,责任刑是贯彻罪责刑相适应的刻度,预防刑则是在责任刑下的精准定位。在基准刑界定的把握上,量化标准与质化标准、形式划分与实质界定的相统一,是始终贯穿于刑罚规范的量刑基准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上 ,关于人是否存在意志自由的问题 ,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绝对意志自由论、行为决定论、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意志自由论。这三种观点对预防犯罪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绝对意志自由为基础 ,在预防犯罪上产生了刑罚预防论 (包括重刑预防和一般预防 ) ;以行为决定论为基础 ,产生了社会预防论 ;以马克思主义相对意志自由论为基础 ,产生了刑罚预防与社会预防结合论。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预防犯罪模式存在弊端的同时 ,提出了变“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为“以社会预防为主 ,刑罚预防为辅”的科学的预防犯罪模式。  相似文献   

5.
罪刑法定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现代刑法两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遵循的是严格规则主义,而刑罚个别化原则则要求司法的自由裁量权,这两大原则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两大原则逐渐出现折衷调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罪刑法定原则吸收刑罚个别比原则的合理因素,由绝对走向相对,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在罪刑法定框架内的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6.
在哲学上,关于人是否存在意志自由的问题,历来有三种没的观点,绝对意志自由论、行为决定论、马克思的相对意志自由论。这三种观点对预防犯罪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以绝对意志自由为基础,在预防犯罪上产生了刑罚预防论;以行为决定论为基础,产生了社会预防论;以马克思主义相对意志自由论为基础,产生了刑罚预防与社会预防结合论。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预防犯罪模式存在弊端的同时,提出了变“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为“以社会预防为  相似文献   

7.
切萨雷.贝卡里亚是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在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他所提出的罪刑法定、罪刑相称、刑罚人道主义原则成为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他所主张的客观主义的犯罪论、双重预防的刑罚目的观和实现刑罚有效的刑罚及时性、公开性、确定性原则以及他所倡导的死刑废除论对后世刑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阐述分析了犯罪的本质与刑罚的目的,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原则等关于刑法原则的思想、犯罪的标准和刑罚适用原则思想及犯罪预防思想,作为现代刑法启蒙思想对当今世界各国刑法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只有将刑罚目的奠基于报应主义为基础的功利主义之上,现代刑法才真正有可能不仅成为保护人民的大宪章,而且成为保护犯罪人的大宪章。报应主义一经脱胎于原始的报复便与其分道扬镳,它以意志自由为立论前提、道义责任为归责基础。主张罪刑均衡,彰显公正、人权、秩序之现代文明社会三大价值。虽然单纯的报应并不足以解释刑罚的目的,与预防相结合才是其真正归宿,但是报应优先、兼顾功利的一体化思想应当成为我们坚定的立场并贯穿于死刑、刑罚个别化和“严打”等诸多刑事政策的考量之中。  相似文献   

10.
贝卡里亚是意大利刑法学家,所以我们以往关注的都是他的刑事实体法方面的一些观点,这当然体现在他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中,诸如书中提到的三大的刑法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罚的人道化原则等内容。而本文主要阐述了他的若干刑事诉讼思想,从而进一步了解他的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死刑被称为最残酷、最无慈悲的“司法杀人”,也是最古老的刑罚之一,自诞生于阶级社会以来,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法宝”。死刑是我国刑罚中的一个重要刑种,也是国际刑法关注的焦点。“近代刑法之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最早对死刑的残酷性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也由此引发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对于死刑的适用,当今世界性的潮流是废除或限制。我国基于目前的国情,坚持保留死刑,但对死刑的适用从“法定情节”、“犯罪主体”、“管辖、核准和执行程序”上进行了限制,并独创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死刑适用制度。坚持“少杀、慎杀”,既符合了国际性潮流,又符合了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和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新近不少见解认为,一般预防不应作为刑罚目的的内容。但是支持这些见解的理由并不能令人信服。这是因为:"刑罚永远把人类当作一种目的而绝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来对待"这一命题是虚伪的,将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目的不会加重犯罪人的刑罚量,刑罚的一般预防效果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死刑赦免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赦免制度,是指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生效后,如果该死刑犯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或具有其他特定条件,暂缓死刑命令的执行,在法定期限内,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死刑执行的赦免令,原死刑判决不予执行,而改处并执行其他刑罚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可以消除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若干矛盾,也有利于进一步贯彻“少杀慎杀”死刑政策,有利于避免错杀,同时也是更好地履行我国国际义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罪犯适用罚金刑不违背罪责自负原则,而且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也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而未成年人罚金执行难问题,并不足以否定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的合理性。同时,《刑法》中所规定的得并制罚金刑、必并制罚金刑和单处罚金刑对未成年人的适用规则也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16.
“少杀、慎杀,可杀可不杀的坚决不杀”原则对死刑裁量没有限制作用,杀人要准、适用死刑要考虑社会影响的原则难以限制死刑的适用,纵向稳定、横向平衡原则可能导致死刑的滥用。为了有效限制死刑的适用,应确立“严格限制的报应刑原则”、“必须考虑的预防刑原则”、“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被全面考量原则”以及“一切合理怀疑被排除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下放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在二十多年的司法实践中暴露出不少弊端,尤其是对生命权的轻视。而最高法收回死刑核准权的决定不仅有效地贯彻了国家"少杀、慎杀、严防错杀"的刑罚政策,更体现了法的价值的回归,彰显对生命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刘向的黄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老之学的学术特征是道、法结合,兼采百家,用道家的哲理论证法家的政治主张。西汉后期名的思想家刘向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他的德主刑辅的教化思想、清静无为的为政策略,是对黄老思想的演绎和深化。这些思想有宝贵的现代价值,可以为我们的社会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刑罚是人类创设用以惩治犯罪的客体工具,但刑罚史的发展表明,人面临刑罚异化的困境。菲利的"刑罚替代物"理论是人类走出刑罚异化的一次自觉反思。但直至今天,刑罚异化现象仍然存在,刑罚的复归仍未到来。  相似文献   

20.
法国是唯美主义批评的重镇。戈蒂耶与波德莱尔是法国唯美主义批评的代表作家。戈蒂耶率先在文学艺术领域套用康德的纯粹美概念,提出了文学艺术的自律命题,从而成为了唯美主义批评的开创者。波德莱尔在戈蒂耶与爱伦.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先验领域的销蚀、现世人生的拯救等诗学命题,开拓了唯美主义批评的诗学空间。法国唯美主义批评在波氏以后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专注于现实、专注于已知,强调文学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另一种则崇尚波德莱尔所标举的奇异美。两种倾向,或融入自然主义或融入象征主义以至于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