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海潮 《新高考》2011,(Z1):13-14
【作文题】(江苏省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请以"有这样一个地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写作指导】这是限制了文体的命题作文。解读本作文题时,应紧扣"这样"、"一个"和"地方"三个词语。关于对"这样"的理解:①突出"地方"的独特性;②"地方"不可无选择性。关于对"一个"的理解:①强调了"地方"的独特性;②明确限制"地方"的数量。关于对"地方"的理解:当然,"地方"也是开放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也是行文重心所在。譬如:①"有故  相似文献   

2.
张君香 《师道》2005,(9):35-35
在完成了《穷人》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说听读写要求以及借助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穷人美好善良的品质)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真正的大家笔下的作品,我特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穷人美好善良的品质,但是文中却写了那么多桑娜的矛盾的心理,时而紧张,时而懊悔,时而自责,时而坚决,我觉得有点——(故意将语调拉长、停顿)小机灵鬼傅铮如梦初醒,激动地高呼:“老师,我有新发现!我觉得作者这样描写对表现桑娜和渔夫的高贵品质是一种失败!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写这篇文章时出现败笔了!”于是一场论争开始了:生1:我…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整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几乎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求中都有这样一句话:"学会本课×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关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最近笔者有幸听了三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鸟语》第一课时,他们分别是这样处理的。【片段一】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甲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公冶长、勤劳、无拘无束、傻话、怠慢、喜鹊、嗓子、应验、安慰、通晓、疏忽、猜想、倍感亲切。教师指名学生读,纠正读音后提问":同学们,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学生纷纷举手,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说过去,一直说到"喜鹊是一种鸟"。  相似文献   

4.
一、自由读 ,找出文中概括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学生在自读中找出了“忐忑不安”一词 ,并通过讨论弄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从概括入手展开训练〕二、仔细读 ,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桑娜的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 ,再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学生仔细阅读了课文 ,找出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他会说什么呢?……嗯 ,揍我一顿也好!”等句子 ,并通过讨论交流理解桑娜当时矛盾的内心和善良的本性。)〔体会课文的情感线索〕三、精读以上内容 ,想想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以桑娜细腻的心理活动为线索,理解文章的前两段;评价桑娜的为人,学习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讲《穷人》的故事。 (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训练他们的复述能力;老师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 2.同学评议。要求:讲的故事与课文比较有无漏掉或增添的地方?对故事有无影响?为什么? (说明:引导学生理解课堂上略讲的部分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3.小结。老师根据学生讲的故事和大家的评  相似文献   

6.
《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课文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我上小学学习本课时,学到的知识如此,我走上三尺讲台十余年,向学生传授课文所表达的内涵,也一直如此。前些日子,我教学本课时,学生的认知出现了“节外生枝”,才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篇课文,也让我对教学方法又有了新的看法。那是一次公开课,事先没有通知学生教学内容。在教学《穷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旨…  相似文献   

7.
“快乐传真”节目又名“心有灵犀一点通”。游戏的规则很简单 ,第一人看了题板上的文字后 ,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传给下一位 ,第二位把看到的动作传给第三位 ,这样一直传下去 ,最后一位需说出动作所表达的意思。《田忌赛马》这篇课文 ,文中有很多词语理解起来挺伤脑筋 ,但我又惊喜地发现这几个词语却很适合于“快乐传真”。于是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我在黑板上写了“垂头丧气”、“得意洋洋”、“胸有成竹”、“目瞪口呆”这四个词语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班内的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比组。实验组的学生看词语手册中的…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呢?下面是我在指导学生解释《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词的做法.一、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弄清字义,在“负荆请罪”这个词语中,“负”与“荆”两个字是较难理解的.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负”是个多义字,这里应解释为“背着”“荆”是一种落叶灌木,是古时用来打人的一种刑具,应解释为“荆条”.学生弄懂了这两个字,就为理解整个词语打下了基础.二、读课文,以句解词.待学生弄懂了词语中的关键字后,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有关段落,找出能具体说明“负荆请罪”的一句话,划上“~~~”.学生较快地找准了这句话:“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相似文献   

9.
(一)凭借例句,体会用法。凭借例句,不单应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意,而且要让学生理解句意并弄明白选用这介词语的道理,从而懂得用词造句要符合两点基本要求:①表达的意思要完整。②选用词语要服从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学习《月光曲》时,教材安排了用“幽静”和“陶醉”造句的练习。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完词语后,我便指名造句。对“幽静”其中一学生是这样造句的:“今晚,爷爷走在幽静的乡间小路上。”用“陶醉”造句时有个学生说道:“我被傍晚时分的乡间美景陶醉了。”这时有几个学生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相近的地方并开始小声议论了。当然,这也使我眼前一  相似文献   

11.
渔夫不善良?     
情景再现《穷人》一课的教学已近尾声。学生们都被桑娜和渔夫的那种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穷人的事迹所感动。大家纷纷发言,对人物的理解又深入一步。学生一致认为:桑娜是个善良、富有同情心、勤劳能干的人,渔夫也是个善良、勤劳、有责任心的人。听了学生们的发言,我为自己所设计的教学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而暗自得意。正当我想结束这一课的教学时,突然,班中平时发言不多的小杨同学  相似文献   

12.
《穷人》     
[作业分析] 课后四个练习题围绕帮助学生体会文中思想感情,学习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目的,按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序安排。第一题看似理解新词,实际上,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了过些词语,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初有所感。第二题列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第三题的两个典型句子,学生不仅能被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内心所感功,而且能学到恰当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感情朗读则为深化学生的认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麻雀》一文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故事。文中有些语句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勇敢精神的赞赏敬佩的感情。但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敢精神,对此,学生在理解上颇有困难。我针对这个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品词品句,理解作者是怎样写老麻雀的勇敢精神的。首先,我抓住“像石头似的”这一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老麻雀下落时的快速和突然,体会老麻雀的坚决和急切的心情。再是指导学生品析“呆立着不动”这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画出老麻雀落在猎狗面前的动作,从“蓬起、尖叫”这两个词体会老麻雀明知无望而又拼力一搏的心情。尽管它身体发抖,声音嘶哑,但它仍呆立  相似文献   

14.
“顿悟”在心理学中,指突然知觉到问题情境中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它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构造有关事件的模式而实现的。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遇到疑难愁眉不展时,如何点拨诱导,为学生指点迷津,而促其“顿悟”呢?这是一门精湛的教学艺术。 一、推理归谬。如果理解片面,可捕捉其理解的漏洞,引导推理归谬,促其顿悟。如:《穷人》阅读中学生提出: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那么慌张,是不是不愿干这件事?这说明学生未理解桑娜的处境,我便将错就错地说:是啊,如果真是疼爱两个孩子该怎么想啊?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教学《穷人》时,一位年轻教师布置了一道练笔题——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A学生:桑娜一家用辛苦争来的钱,供孩子上学。长大后,桑娜的7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并找到了好工作,他们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B学生:两个最大的儿子长大后,一起和父亲出海打鱼。每次都能打到很多很多的鱼。后来,他们成立了水产批发公司,而且越开越大,各个城市都有分公司。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咀嚼揣摩文本的语言。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一、从关键词语着眼词语作为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是运用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会运用,词语也就没有了灵魂。所以,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词语教学最终要指向运用,这是词  相似文献   

17.
《穷人》一文中运用的叹词较多。准确地掌握这些叹词的读音,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好处。这里就对课文中“哦”、“嗯”两字的读音谈一点看法。“哦”在课文中出现三次。一,渔夫拖着湿淋淋的鱼网突然出现在桑娜的面前,这时桑娜正为抱回西蒙的孩子而忐忑不安,文章写出了桑娜的心理,“‘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这里的“哦”应读“ō”,表示桑娜惊恐的心理。二,渔夫回家后,桑娜把西蒙死了的消息告诉他,渔夫如闻霹雳,“哦?什么时候?”这里的“哦”应该“ó”,表示渔夫的惊疑神情。三、课文最后,“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穷人》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为“恰如其分、真情实感”。教学时,要让学生懂得,作者怎样通过对桑娜夫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恰如其分的描写,真实可信地表现夫妇二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使学生较准确、较深刻地理解桑娜夫妇准备抚养两  相似文献   

19.
“废话”和“费话”这两个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使用频率相当得高,但由于不少人不太了解它们之间的一些细微差别,在具体使用时往往会出现错误。如果是口语中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可能还发现不了或别人听不出来;但如果在书面语中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太合适了。那么,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现代汉语辞典》中是这样解释这两个词语的:废话——(1)没有用的话;(2)说废话。费话——耗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在想象中铺展画面汉字是神奇的文字,每个词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在生词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想象,把一个个枯燥的语言符号还原成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场景,使语言的内涵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丰富的视像,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感受语言、形成语感。笔者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是这样设计的:师出示一组生词:混乱、废墟、瓦砾、破烂不堪、砸着、血迹。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