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裔作家,其成名作《店员》被时代杂志列为"自1923年至今的一百部最佳小说"之一。该小说自出版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和评论家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的主题主要是:苦难与道德再生、犹太性、犹太文化分析以及父与子的关系等。本文独辟蹊径,从犹太裔移民莫里斯父女追寻美国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这样不仅可以对马拉默德这位作家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也为《店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通过基于主题的学科理解,抽提元素周期律主题的本原性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将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机融合,对元素周期律主题课例进行教学板块的任务化设计。以元素周期律主题为例的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学设计表明,学科理解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设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与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也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3.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本文立足于观照历史上李杨故事原型的多重视角和创作主体心理认识上的矛盾,并结合对具体作品的进一步考察,认为以前关于《长恨歌》主题的种种争论,并不是绝对地互相排斥,它们都有某方面的依据和合理性,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融通,从而共同构建出《长恨歌》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4.
对作品主题的解读传统上往往是从阶级的、政治的、社会的视角来进行的,但本文从另一个视角——人生视角来解读作品,以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分析,达到对作品以立体化再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主题学习确实有着独特的作用,其既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更可以为学生开拓出一条新的语文学习的途径,因此其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关于主题学习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要走出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就必须针对主题学习的推出背景、实现方式以及推进程度进行更深程度的"再思考".主题学习的推出背景的意义包括:从"一篇"到"一组",从"单维"到"多维",从"线性"到"发散性".面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一次教材中选择一至两次主题学习的方式,可让主题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6.
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以运动人形和抽象龙鸟形为主体,结合汉字、英文与阿拉伯数字的并用,铺成红、蓝、白等多种色彩,真实地表现出运动会的内涵和特点。以多模态隐喻认知分析全运会会徽,可以全面解读其内在的隐喻和转喻现象,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全新认识体育会徽的视角,加深广大民众对全运会主题和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选了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历来教学重点都是关注其作为诗意小说体现出的散文化风格,反而弱化了其作为小说的本来面貌,作为80年代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品,从小说矛盾冲突的视角去归纳小说情节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矛盾冲突,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成长和心路历程,揭示小说的主题,探究作家复杂的创作动因,如此可以更好地认识叙事学中小说矛盾冲突和作家创作的宗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篇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产物,是烙有作者个性特征的物化形式,反映着作者对特定社会生活、人际关系或客观世界等的主观认识方式。这种认识方式反映在语篇内在规定性中.即任何语篇都有向读者呈现的主题。在语篇信息处理中.处理者需根据给定的主题解释一个话语或话语的一部分。本文从主题和主题关联性制约的视角,以巴金作品《朋友》的英语译文为例,探讨其对语篇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卡森·麦卡勒斯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通过分析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指出其作用是双重的。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下,其叙述者既是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也是读者,从而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故事中的人物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此外,该文还分析了小说中所运用的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其中包括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叙述视角。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交代故事背景、揭示小说主题,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墨家对道教的影响研究,自章太炎开出后,渐受学界关注。文章例述对这一主题有深度及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针对这些现有的成就提出四点可以继续做深入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叙事角度是叙事文及其小说结构全篇的始点,不同角度引出不同艺术旨归.《红楼梦》和《老人与海》共同选择了寓言式叙事角度,前者以世外灵石的寓言为全文张本,后者对老人形象及其处境寓言化,这种选择使两者的结构精深严密,叙事宏大、主题深邃.时间和空间都有着巨大差异的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这种共同选择,首先取决于创作方法上的“故意”,其次取决于对主题深度的哲理挖掘,再者,是思想上的先行者在表达其与时代社会不相融的思考时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美学当然可以以哲学方式去研究.但正如哲学本身也要经常从形而下的研究中汲取动力和营养一样,美学更不能拒绝形而下的研究途径.实践美学由于其立论基点的错失,造成其基本理论与现实审美实践经验的一系列错位和抵牾.所以,它对形而下的研究有一种本能的畏惧.强调自己的"哲学性",是它的自卫或躲避手段之一.但这是消极的,最终也必于事无补.其他各美学流派也应该以此为鉴.  相似文献   

13.
关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历来都有不少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性格悲剧说,一为命运悲剧说。本文则试图从社会悲剧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此文,深入挖掘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重考察了“和谐”的原初字义及其在中国早期社会中的语用,同时比照古代希腊关于“和谐”一词的语义及其语用,阐明“和谐”无论从人类个体发展还是社会历史进步的角度,都是文明的一种尺度,这一命题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和实际工作中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代的“举贤良”可以从思想、制度、人物三个层面进行探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并作用于汉代政治。贤良不论作为个体还是群体,在汉代重要决策的拟定、选举制度、州郡设置、思想以及文教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建树。贤良与政治的互动,产生的合力是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但其固有的弊病仍然成为后世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后殖民主义文化的研究视野,对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歌剧《原野》从剧本观念、创作观念等方面进行重新剖析,力图打破以往西方人眼中看中国歌剧——以西洋歌剧为标准的审美价值观。探寻中国歌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教师观念的改造,或实践性教学知识的生成。与评课所主张的标准不同,研课不存在固定标准,或者说,研课的标准是生成性的或框架性的。研课应事先确定主题并做好观课活动;要选择好研究的视角和着眼点;研课强调多主体参与和互动,强调自下而上就课论课。  相似文献   

18.
唐代小说家笔下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后代作家更关注于李杨爱情本身不同,他们以历史的眼光关注李杨题材,在描写爱情时更注重其产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从而提醒人们总结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9.
高师"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物理教师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怎样在这个新的背景下改革<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笔者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2017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通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钠与水的反应”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尝试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如何贯彻培养学生5个方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具体教学用“金属引发的爆炸”为真实情景引入,通过准确表达钠与水反应的宏观现象,解释此反应的微观本质,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用化学方程式将化学反应准确书写下来,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