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时期,在君权神授观念盛行的同时,对民众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执政者已提出“保民”、“爱民”等主张,但都是从君主本位的立场解释“爱民”的涵义,“民惟邦本”之说尚未出现。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民贵君轻”、“王者以百姓为天”、“以人为本”、“民者,君之本也”等思想,汉初贾谊对民众的作用又有更精当的论述。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才概括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如果说西周以前的“礼”过多地体现了它的伦理功能,而西周以降则使“礼”更多地体现了它的政治功能。周公礼教思想的形成与实施则完成了礼的伦理化向礼的政治化的转变。因此,周公礼教思想之于中国后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康诰》是周公写给康叔的诰词,用于告诫他如何治理殷地.《康诰》全篇围绕“德”和“罚”展开论述,体现了周公“明德慎罚”的执政思想.周公的这一思想在《尚书》其它篇章中也有体现,其产生有当时特殊的时代和政治背景.“明德慎罚”思想对后世儒家思想、中国执政思想和民众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时期,在君权神授观念盛行的同时,对民众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执政者已提出"保民"、"爱民"等主张,但都是从君主本位的立场解释"爱民"的涵义,"民惟邦本"之说尚未出现.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民贵君轻"、"王者以百姓为天"、"以人为本"、"民者,君之本也"等思想,汉初贾谊对民众的作用又有更精当的论述.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才概括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5.
周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诸如“敬德保民彝”、“敦行民”、“制礼作乐”、“尊贤礼士”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德育思想。他一生中将“敬德保民”作为教育之终极追求和核心内容,并把“敦行民”作为“敬德保民彝”教育的基本途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周公的德育思想作一梳理智综括,以期为我国的学校及社会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西周是荒政制度的形成时期,在《周礼》中已经把“荒政十有二纪”作为“聚万民”的手段,提高到“政令”之首的重要地位。“敬天保民”是荒政的理论基础。《周礼》中的“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奠定了后世荒政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
对于《尚书·康诰》中“殷彝”“殷罚”的解释 ,历年来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多数学者解释为“殷家之法” ,这是不确切的。“殷彝”“殷罚”正确的解释应为“中正之法” ,即比较缓和的、轻重适宜的刑罚 ,而不是所谓的“殷家之法”。为了巩固新生的西周政权 ,周公制定了若干新的刑罚  相似文献   

8.
我国最早录全十二律名的文献是《国语》,书中所录十二律名不但完整保留到今天,还得到律学界公认,律学著作至今仍沿用此十二个名称。但这传统十二律名不是一次成形于《国语》所载之时。乐官伶州鸠是借助对六律的释说表达"敬天保民"思想,以六吕的释说表现法律思想,律吕名义的释说中暗含了"德主刑辅"的政治布局,目的是劝谏周景王勤政爱民。这种举措是其所处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思想潮流驱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孔子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说,意谓冉雍可以南面称君。对孔子这句话的涵义,前人或从德行求解,或以个性为说。其实在这句话中,包含了孔子真实的政治主张。此前学者多根据《论语》讨论孔子政治思想,视孔子为纯粹的仁政德治论者。但是《论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孔子政治学说,它只收录孔子的德治语录,而舍弃孔子关于刑罚的论断。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来看,"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主导方面,但绝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全部。完整的孔子政治思想应该包括德、刑两个方面,即以仁政德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刑罚。孔子政治学说的直接渊源,是周公关于"明德慎罚"的思想。鲁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则是孔子政治学说的现实依据。孔子深知,德刑结合是最可行的君人南面之术,而在孔门七十子中,完整地理解孔子德刑思想学说并对此具有浓厚理论兴趣的只有冉雍一人,所以孔子才说冉雍之才堪任君主。这就是孔子"雍也可使南面"的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君主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制定治国施政政策的指导思想.康熙是民本思想的倡导者和躬行者,他强调治国安邦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以农为本,保护工商业;关注民生,禁官扰民.这种行之有效的统治策略使清王朝迅速走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为康乾“百年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周初,他殚精竭虑辅佐成王,成就了一代盛世。他的勤勉从政、敬德保民主张为历代所推崇。他是我国儒学的先驱,对师保之教理论和"六艺"、"六经"教育的贡献是我国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周公奔楚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周公所奔之楚实即南土之楚,并非卫都所在之楚丘和西土之楚山.周公奔楚实即周公让位于成王,有禅让之意.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的伦理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学说的运用和发展,也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其进行塑造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精华、西方伦理精华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完美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崇孝尚友为基本命题结构的西周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以德为纲,融宗教、道德、政治为一体,在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上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其"天难谌"诉求"以德配天",开启了中国德治主义原型;其对礼的创造性转换,确立了中国典礼制度原型;其作为传统文化的形成基础衍生传统道德规范,构筑了道德纲领原型。探讨作为原型意义存在的本土化的西周政治伦理思想可为当下政治伦理体系建设提供原型指导,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渐进对接中实现政治伦理思想的"原源之辨"。  相似文献   

15.
周敦颐继承了《中庸》以天道立诚的基本思想,以诚为宇宙之本体,同时阐述了以诚立人极的道德伦理主题,以及致诚之实践工夫。  相似文献   

16.
“主权在民”的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主权在民”的真实实现有赖于人民共同普遍直接参与的民主程序的推行,孙中山提出了“直接民权”的理念。“权能区分”鲜明地体现了孙中山“主权在民”这一民权主义基本原则,“地方自治”则是实现“主权在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试谈李贽的民本位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李贽任姚安知府时期辨析“君子之治”与“至人之治”到暂居山西沁水坪上村著《明灯道古录》阐发“以人治人”说的思想发展过程 ,论析李贽的政治思想 ,将其定位为“民本位”。民本位政治思想 ,要求施政从民之欲 ,顺民之性 ;认为施政者只是“为民”而立 ,其职责只在察民之所欲 ,从民之所好 ,施政者与庶民之间 ,并无尊卑贵贱之分。由民本位政治思想出发 ,李贽对封建社会的礼乐刑政进行了严正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楚人的方位思想虽然在现有的历史文献中记载较少,但是通过近些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逐渐得到了一些较为详实且具有说服力的考古资料.楚人的方位思想中尤其是其崇“东”的观念,对楚国的社会秩序、墓葬制度、医疗卫生以及房屋建筑和都城布局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这种方位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又与其民族来源、思想信仰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研究楚人的方位思想观念对进一步认识楚文化有着较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初政局,内忧外患。王之子召公在周公的劝说下,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同周公一起,平灭三监叛乱,挽救了即将倾覆的周王朝,南片江汉,经营了周的南国;负责营建东都洛邑;提出了“敬德”“殷鉴”思想;扶立康王继位。召公是周初一位重量级的政治人物,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其历史地位应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0.
《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精神追求天人合一、五行生胜的审美观念;在器物形制的设计上广泛运用仿生学原理,注重器物的文化价值;在设色规范上讲究颜色的独立性和互补性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美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