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翁伟力 《军事记者》2005,(12):50-51
当兵前我就喜欢写点诗歌、散,到了部队后进点爱好一直没丢。无论是新兵训练还是下连学专业,我都不忘忙里偷闲拿起笔写点东西。在战友的鼓励下,我也尝试着给报纸写点小稿。当时,我的目标就是在解放军报上发表章。因为军报是军委机关报,分量重,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2.
转业干部孙永春利用双休日和业余时间热心帮助指点军地爱好写作(摄影)的青年成才,在厦门已家喻户晓。盛夏的一个傍晚,笔者来到了厦门市旅游学校宿舍楼找到了本文主人公孙永春同志。50岁开外的孙永春,看上去身体敦实,留着一头短发,中等个头,一看就是个精明利落的人。此刻他正准备出门拍夜景,当我说明来意后,他十分谦虚地说:“吃水哪能忘记打井人呢?我是部队培养出来的,培养后来人是我的应尽义务”。在孙永春的书房里,他搬出8大本厚厚的、快发黄的见报稿件剪贴本和一大探获奖证书。其中,1986年8月30日的《厦门日报》这样记载他…  相似文献   

3.
刘白羽同志进人古稀之年,身体多病,对文学的热爱却更执著,更投入了。自1984年到1998年,仅仅十四年,先后完成长篇《大海》(27万字)、《第二个太阳》(28万字,这部小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心灵的历程》(90万字,获中国传记文学奖)、《风风雨雨太平洋》(85万字),共计二百二十多万字(散文等短篇未计在内)。白羽同志的晚年,可以说,是他创作历程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一奇特现象,是大可研究的。篇幅浩瀚的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的完成,作家已届83岁高龄,而且身体、心灵都承受着巨大痛苦和重负,这部书仅仅用去四年时间。人…  相似文献   

4.
初次“认识”老汪,是1985年8月。当时武汉军区《战斗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战友情》的通讯,写的是一位退伍战士20年如一日照顾伤残战友的事,文章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让人过目难忘。那作者“汪文生”的名字,便牢牢地印在了我们的脑子里。由于此后常在多家报刊、电台见  相似文献   

5.
张万振转业后进入新疆经济报社,任责任编辑。这在新疆军地破了两个先例:《新疆经济报》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机关报,第一次直接接收转业军人充实采编队伍。新疆军区部队第一位报道员一步跨入省级报社,并被委以责任编辑的重任。在《新疆经济报》汉文编辑部,笔者采访了这位从军营走出的同行。戴着近视眼镜,个头不高,但却显得十分精干的张万振说话也很干练:“是部队培养了我”。1982年10月,张万振从素有“文化之都”美称的河南南阳入伍来到西北边题。在新疆部队举办的一次“向现代化进军读书评奖活动”中,他被激起“用笔去讴歌军营,颂…  相似文献   

6.
去年“八一”前夕,驻吉林某部传来喜讯,战士詹恒亮的新闻摄影作品《载誉归来》和《闹春》参加《江城日报》举办的“华丹杯”新闻摄影大赛双双获奖。同时,该报“新闻桥”专栏还以1/2的版面剖析了《载誉归来》的新闻价值与美学价值。一名普通战士何以取得如此成绩?当笔者问及詹恒亮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是书籍铺平我的成才路。几年来,他共在中央电视台发稿50多条,还在各类刊物、报纸发表图片近百幅,并多次获奖。詹恒亮当兵后被分配到政治处当公务员,并负责管理图书室。因喜欢读书,1993年,单位购置了一套录像设备,当要选拔一名录像…  相似文献   

7.
说起赵军,也许有人会不相信,两年前,他还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武器库军械员。两年后,他竟在中央电台、《中国民兵》等新闻媒介上刊发四百多篇稿件。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行着一个艰辛坎坷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隆冬、依兰县人武部领导正在为通讯报道连续七年处于落后状态大伤脑筋,这时军械员赵军主动找到部领导,请求把这个担子交给他。“搞军械的,也能搞通讯报道?”领导们都摇着头功地还是于他的老本行吧。可在他的一再请求下,部领导只好答应了。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他,又重新开始做起了学生。上任的头一个月他就到处托人在省城和外…  相似文献   

8.
“陈太平和他的版画作品《牧歌》、《织帽女工》分别收入了《中国民间艺术名人录》和《中华当代艺术家系列画册》。”当这个喜讯传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新疆军区后勤部石河子基地时,这位年过而立的老兵双手紧握着心爱的雕刻刀,动情地流泪了。坎坷人生,孜孜追求,谁能真真切切地理解他那饱受人生磨砺的复杂心情和成功的喜悦呢?1960年10月,陈太平出生在洞庭湖畔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天,一位民间剪纸艺人来家门口献艺,那熟练的剪纸技艺,使年仅七岁的陈太平好生新奇,回家后,他找来剪刀和纸反复模仿剪个没完,从此,他便与民间剪…  相似文献   

9.
提起席选民,在省内外报刊经常见到他的大名,他负责银川矿务局宣传报道工作,该局连年被《陕西日报》等新闻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连续四次被《陕西日报》、顺川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有24篇稿件在全国各类报刊获奖c在煤城铜川,人们称席选民是活跃在本市新闻战线上的一位出色的新闻人物。铜川矿务局是~个衰老矿区.职工生活困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注目的焦点,许多新闻单位的记者都不愿涉足铜川局的问题,一是因为阴暗面太多,怕写出去把握不好新闻导向,引火烧身,二是衰老矿井,对国家贡献少,新闻素材少。可席选民却常年累…  相似文献   

10.
几乎在每个深夜,北京军区某师机关大楼的办公室都相继灭掉灯光时,唯独三楼报道组的办公室却一灯独放。这似乎永不疲倦的灯光透过窗户,渗入夜空,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这束灯光下,一名少尉军官时而伏案疾书,时而若有所思。偶尔抬头之间,可以发现他的目光灼灼,毫无倦意。良久,他扔掉手中笔,站在窗前,眼光滑向窗外。突然,在街巷路灯下,一名行色匆匆的过客闯入他的视线。不知为何,这名步伐矫健有力的行人仿佛让他想起了自己……1990年3月,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一位名叫杨川的重庆青年步入军营。大概是秀丽的巴山蜀水熏陶了他的…  相似文献   

11.
去年初,一纸命令将你调到了新乡军分区任政委,肩上的担子重了,可你并没忘掉新闻。上任后不久,你问起了分区的报道情况。然而,得到的回答却让你失望。面对现实使你暗下决心:选人才!这是你抓报道工作走的第一步棋。去年外单位一名新闻干事因家庭困难,想调到新乡。你听说后,替他解决家庭困难,又给他的领导写信,摆条件,讲道理,使这名新闻干事顺利地调到新乡军分区工作。一年间,你还为基层武装部挖来了7名报道骨干,还引来了4名地方宣传部的“孔雀”。为了提高基层报道员的写作水平,在你的支持下,分区机关和基层武装部先后有近70…  相似文献   

12.
认识你是在年前某师召开的新闻报道工作表彰会上,那天,当上级首长把一枚金光闪闪的二等功奖章,佩戴在你胸前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面对荣誉和掌声,你却显得那么平静和自然。更令我钦佩的是,那凝聚了你11年心血和汗水、用辛勤劳动换来的6本厚厚的剪贴本和1000多篇新闻作品。采访你时,你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诠释了你对新闻的理解。独上高楼,是尽天涯路──你说:“我与新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1980年11月,为圆文学梦的你从山东潍坊走进了北京军区某部,当了一名电话兵。工作之余,你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平时…  相似文献   

13.
留心处处皆新闻──记新闻摄影通讯员丁大康祁懂来1992年春天,丁大康的新闻照片频频出现在一些首都报刊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92年2月至去年6月,丁大康在首都报刊上共发表新闻照片217幅。1992年,他拍摄的《治穷诊所》荣获农民日报平泉杯全国农村摄...  相似文献   

14.
“他压根就吃不了新闻这碗饭!”几年前,一些人这样嘲笑串进科。‘’当兵5年发表新闻300多篇,获奖证和一大深。那才是块干报道的料!”几年后,那些人又这样夸奖他。如今中进科已入了党、提了干、胸前挂了两枚三等军功章Q1989年春,中进村投身到位于古都洛阳的一座绿色军营,成为这里的一名工程兵。在波涛急流的黄河上,他领略了河水的怒吼;在炊事班的锅台旁,他受到几番烟与火的洗礼;在援建施工工地上,他饱尝了几多炎日下汗流使背的滋味。这年,团里报道骨干青黄不接,当了一年新兵的地,被借调到团报道组。开始,他给新闻干事抄稿子…  相似文献   

15.
她连续四年被军区联勤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先后发表新闻和文学稿件380余篇,并有6篇获奖……她就是某部干事郑旭燕。 从小就喜欢写作的她,从军校毕业走上护理岗位起,就决心用手中的笔去讴歌身边的人和事。“慧眼识才”的政治处主任便将她由科室调到了机关工作。郑旭燕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刻苦学习,勤奋笔耕,一心扑在新闻写作上。为了采访自学成才的创伤显微外科主任冯承臣,她在创伤显微外科一泡就是一个月,忍受着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的痛苦,亲身体会和目睹了冯主任为抢救病员而不分昼夜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  相似文献   

16.
三十出头,不高微胖,怎么看都像一位庄稼汉的他,却是一位远近有名的“笔杆子”。打开他珍藏的剪报本就会清楚地看到,里面既有5000字的工作通讯,又有二三百字的“豆腐块”、“萝卜条”;既有发表在报纸上的消息、通讯、言论又有发表在刊物上的杂谈、侧记。这个新闻战线上的多面手,就是沈阳军区二0六医院政治处宣传干事石权山。俗话说:“蚕只有吃饱了桑叶,方能吐出闪光的丝来。”一个报道员只有掌握了丰富的新闻写作知识,才能写出好的作品。1989年,从小喜欢写作的石权山,凭着在家时发表过的几篇散文,新兵刚下连就被政治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对陕西省优秀新闻单位宝鸡日报的经验以及总编辑卢愚、好记者宁丽君、刘斌的事迹.本刊曾陆续作了介绍.引起较大反响,去该报采访、取经的单位很多。最近,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记协组成联合调查组.全面总结了宝鸡日报的经验。这是一篇很好的经验,总结。现推荐给大家一读,望能从中获得教益和帮助。──编者在中国地市报的群落里,宝鸡日报愈来愈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它经受住了考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宝鸡日报两次蝉联“陕西一级报纸”称号,它的一位编辑在全国数百家地市报中首次获…  相似文献   

18.
邱海理是我多年前的战友,已经有十多年没见面了。不久前的一天,他来找我,说他现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并送我一本地编写的《新闻美学》,算是阔别十多年的见面礼。他走后,我翻阅着还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的《新闻美学》,书中新鲜的立意、独到的见解,使我看到了他从略知新闻ABC的报道员到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进步历程;书中某些童节、具体事例,又使我陷入了久久的回忆之中。对问记者:这报上登的都是消息吧?十多年前,我俩都在某坦克师当新闻干事。起初,他在团里当电影放映员,后来领导见他总爱写写画面,文化基础又好,就让他当…  相似文献   

19.
“韩政委出书了!”某炮兵团官兵奔走相告。从连队报道员到团政委,20年军旅生涯,1200篇新闻作品,熔铸了他的新闻情。20年前的那份情依然那样浓烈,那样炽热,那样挚爱如初。当一本作者签名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30万字新闻作品集摆上我们的案头时,我们由衷地感到那不只是文字的浓缩和积累,而是~种精神的组合,一种情感的凝聚。20年军旅,对年情;对年笔耕,对载梦。这部作品集记载了一个野战师20年奋斗的足迹,反映了全师官兵为这支英雄部队前进和发展而拼搏奋斗的历程,其间有苦也有乐,有奉献有成果,有拼搏也有收获,正如作者给这部书…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上将在后勤工程学院新闻干事陈福强的新闻工作有关报告上批示:“典型宣传不错,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副政委杨德清中将批示:“成绩可佳”。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采访了这位仅从事了4年新闻报道工作,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二等功的新闻干事。见了面,才知他是个标准的文人:眼镜,害羞,不善辞令。好不容易找到他爱人聊天,进行间接采访,并翻箱倒柜找出他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电视台刊播的1100余篇(条)新闻作品,以及100多个荣誉证书,我这才对他4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果惊叹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