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从R&D活动的阻碍因素出发,通过R&D投资主体、技术中介机构和R&D接受主体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提升R&D活动能力的支撑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创新环境全面衡量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资的全面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公司治理对R&D投资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企业的R&D投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上市公司R&D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其R&D支出的微观因素影响。结果表明:公司R&D支出有“属地”特征,与公司规模负相关,高新技术公司R&D支出显著高于传统产业公司,高管层持股公司R&D支出显著高于未持股公司,董事长超过50岁的公司趋于投资技术改造,董事长年轻的公司趋于投资新技术研发,董事会结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群  白玲 《中国软科学》2007,28(1):101-106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东道国为视角,对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绩效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知识创造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作用并不显著,但它显著地促进了知识流动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并且带动了国内企业的R&D投资,从而对国家创新系统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省域尺度上考察我国R&D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采用2006年我国各省市R&D活动的数据,建立R&D枢纽选择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产业化和创新环境方面对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及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适宜成为我国的R&D枢纽。在R&D枢纽的发展模式上,北京适合发展成混合型的研发枢纽,上海适合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的研发枢纽。  相似文献   

6.
通过界定高新技术企业R&D投资价值与时机柔性化评估的定义与内容,对影响R&D投资价值与时机柔性化评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初步归纳与总结,指出了对各类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时有待于进一步量化和论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期权定价理论和博弈论结合起来,以R&D投资价值与时机柔性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了当前R&D投资价值与时机评估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架构R&D投资价值与时机柔性化评估的期权博弈一般性分析框架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R&D投资经济效果的计量模型,对我国研究开发投资和技术引进的知识存量进行了测算,并据此对我国技术知识总量的产出弹性系数和边际收益率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加大,各国均在提高对R&D的投资力度。目前我国R&D资源的效率并不理想,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不足15%,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缺少有效的R&D项目预警评估机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对R&D项目的周期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系统进行分析与预测的强大功能,建立了R&D项目的预警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初钊鹏  王铮  李兵  杨念 《科学学研究》2009,27(6):869-875
 从省域尺度上考察我国R&D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采用2006年我国各省市R&D活动的数据,建立R&D枢纽选择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产业化和创新环境方面对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及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适宜成为我国的R&D枢纽。在R&D枢纽的发展模式上,北京适合发展成混合型的研发枢纽,上海适合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的研发枢纽。  相似文献   

10.
曾德明  张运生  刘忠志 《预测》2003,22(6):37-40
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连续、高效、敏捷的R&D核心能力的竞争。其中,加强和权衡内外部学习是前提与基础。本文结合对我国4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调研结果,旨在探究高新技术企业R&D流程在技术试验与产品开发两大阶段中不同的内外部学习策略选择对R&D速度、成本、竞争优势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内外部学习策略选择与R&D绩效的关系,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29个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RD资金投入与RD人员投入对企业利润的作用特征及两者的协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D资金投入与RD人员投入具有协调作用机制,只有研发资金与人员协同的企业才能实现超额利润。RD资金投入存在最佳规模,中等规模下资金投入对企业利润的弹性系数最大。RD人员投入水平较高时,RD资金投入对企业利润的弹性系数较大。由于我国RD人员投入水平整体偏低,且高素质研发人员较为匮乏,人员投入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研究的热点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楚天骄  杜德斌 《软科学》2004,18(4):25-29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和海外R&D区位选择、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动因、R&D机构的组织模式和海外子公司的责任分配、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与知识溢出效应是当前西方国家对跨国公司R&D全球化研究的四个热点问题,在对其加以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展开理论研究,认为海外研发中心的设立,是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追赶发达国家企业的重要方式,并对于母公司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汽车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明:海外研发中心能够更好地将获取的国际资源转化为专利数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但对专利质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国有控股企业因国内政策支持反而会受到东道国的某些限制,从而抑制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当企业自身能力较弱,无法独立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时,企业可以采用并购海外技术先进型企业并在并购企业所在地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戴魁早  刘友金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60-1668
文章利用要素市场扭曲指数及中国高技术产业1997-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企业差异。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抑制了研发资本投入增长,而促进了研发人力投入;入世后,要素市场扭曲对研发资本投入的抑制效应降低了,而对研发人力投入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了。企业特征影响着要素市场扭曲对研发投入的作用效果,对于企业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资本密集度较高的企业来说,要素市场扭曲对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要小些。此外,新产品需求、融资环境、财政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影响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Banri Ito 《Research Policy》2007,36(8):1275-1287
The large expansion of MNC's overseas R&D is noteworth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pansion of support-oriented R&D and knowledge sourcing R&D by using qualitative data which indicate the modes of R&D conducted at a plant site and a laborator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1) the export propensity of affiliate firms, relative abundance of human resources for R&D, and accumulate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both the modes of R&D at a plant site and a laboratory, and (2) the stronger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sitively affects the expansion of knowledge sourcing R&D.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not only firm-specific but also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positively affect the overseas expansion of R&D.  相似文献   

16.
邱强  卜华 《科研管理》2021,42(11):200-208
    本文采用2006—2013年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逆米尔斯比率作为管理层私人信息的计量变量,采用Heckman方法估计管理层私人信息,股权激励实施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私人信息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相关,即企业研发投入与股权激励实施具有内生性;在控制内生性基础上股权激励实施决策与之后三年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关,即实施股权激励企业的管理层倾向于在之后的三年中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但结合样本选择模型结果,高管持股比例高以及高管薪酬高的企业越倾向于实施股权激励,说明实施股权激励是内部人控制的结果。因此,研发投入增加并不能被视为代理问题的缓解,实质是代理问题的表现结果,即激励效应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是企业代理问题的表现结果,并非缓解企业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回应“在获得政府研发补贴后,企业职能背景多样的高管团队能否帮助企业优化资源整合与分配,降低企业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活动预期收益”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微观经验证据和理论依据。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与信息决策理论,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政府研发补贴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该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组中更加明显;整体而言,高管职能背景多样化有利于政府研发补贴政策效应的发挥,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影响效果也会受到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影响。由此提出,创新政策制定者在确定评价指标和甄选帮扶对象时可将企业性质和企业内部高管团队特征纳入考量指标;企业在招贤纳士时要重视高管团队整体职能背景的互补性与完备性。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已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实现创新追赶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利用2014-2016年879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针对企业多种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突破传统资源观和学习观,验证企业吸收能力在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国际化行为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其中海外人才促进效果最强,海外出口次之,海外研发最弱。2.企业吸收能力在部分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3.研发投入在不同国际化行为与吸收能力间均存在调节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9.
R&D投资经济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首先根据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所认定的由于加入资本和劳动以外的第三种生产要素,使得规模报酬递增的规律,在度量研究开发投资的边际收益率和经济效果时,没有进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这点使得该模型更符合现实的经济情况。其次在对技术知识存量的陈腐化率和R&D时间滞后的研究基础上,对陕西省和上海市的R&D投资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提高陕西省R&D投资经济效果和加快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One of the benefits claimed for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s that there is a spillover effect. Industries benefit from both their own R&D efforts as well as the efforts of other national and overseas industries. The present research presents new evidence on the long-term impact of R&D investment upon UK industry's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and on the nature of these “R&D spillover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D efforts from the industry itself and from other national industri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dustry's productivity but, interestingly, there is no gain from foreign R&D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