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洪英 《考试》2010,(5):99-101
【试题】 1.气候变暖引起全球重视。在应对人类大量消费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的过程中,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概念应运而生。目前,低碳成为经济界的热词。材料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  相似文献   

2.
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向“低碳”转型,国际竞争直接指向碳排放的数量。作为拥有大量能源矿产的内蒙古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平衡、能源结构单一、低碳技术水平落后及缺乏有力的制度监管等问题,如何寻找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对于实现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饭店业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饭店业、交通业、景区都以不同的形式排放二氧化碳.饭店作为高消费场所,每年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成为碳排放的城市污染源之一.低碳化发展,是饭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通过对饭店业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低碳饭店在低碳旅游、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发展低碳饭店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我国低碳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洪英 《考试》2010,(Z1):99-101
【试题】1.气候变暖引起全球重视。在应对人类大量消费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的过程中,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产生,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类社会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挑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配置,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外向型经济取得极大成就,现已成为我国外贸第七大省.但在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出口增长方式呈现能源——碳密集发展的模式,出口贸易的非低碳特征较为明显.在持续的贸易顺差背后,隐藏着大量的能耗和碳排放转移,威胁能源结构安全,又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大量温室排放,加剧减排压力.通过实证研究,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对福建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低碳经济背景下应如何实现福建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外经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概念是反映低碳经济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低碳思维的细胞,是低碳判断和低碳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构建低碳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低碳经济概念,理论界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主要的观点有:经济形态论、经济模式论、绿色经济论、温室气体论;但也有人对低碳经济概念持有疑议:一是认为其科学性不足,另一是认为它是欧美设的一个局.对低碳经济概念与它相邻的几个概念--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界也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广东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炜 《惠州学院学报》2012,32(5):35-37,43
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低碳经济潮流的到来,广东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文章在分析了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等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在此大背景下,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主流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西部中小城市为研究对象,对低碳经济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立足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低碳经济现状,分析了目前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以期为西部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核心在于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低碳经济并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模式与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发展主体的低碳经济意识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农民是根本主体。发挥农民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力量,必须提升其低碳经济意识。低碳经济教育是提升农民低碳经济意识的基本方式。对农民进行低碳经济教育的内容多样,核心是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由于乡村精英是低碳经济教育的重点,要增强其发展低碳经济的使命感,使其真正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头羊;妇女的性别特征使其能在农村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同时也意味对其低碳经济教育应因"性"而别;应该将幼儿、中小学学生培育为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备军,农村幼儿低碳经济教育应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农村中小学的低碳经济教育应以课堂教育为主展开。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已经使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实施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增强国民低碳意识,让国民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势在必行。笔者认为,结合初中生物教材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是促使学生增强低碳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的好途径。下面谈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日益关注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分析低碳经济与贵州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低碳经济倡导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在贵州省大力开展低碳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全球气候变化到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人类社会通过能源消耗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通过碳减排构建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使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概念走向行动.目前我国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尚处在起步阶段,在东部发达地区正规划建设若干低碳生态城,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界讨论的热点,可以预计必将对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通过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进行系统疏理和解读,力图把握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找准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挑战。近日,一股发展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热潮在全世界席卷开来。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新引擎以及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应抓住机遇,制定发展战略,实现低碳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焦点话题,也被写入我国"十二五"规划。贵州省经济基础虽然薄弱,但作为我国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认的全球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在低碳经济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范畴,低碳经济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低碳法制缺位将影响低碳经济的竞争力,也不利于真正实现低碳发展目标。针对此状况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以低碳经济为核心,浅析贵州省低碳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当前研究和发展的重点。我国县域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面临着许多挑战,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机遇。本文在分述县城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和机遇时,提出了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需要深刻揭示科学发展观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揭示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8种联系:低碳经济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新经济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低碳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低碳经济是中国特色低碳经济,科学发展观对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走低碳经济之路是人类的共识和不二选择。然而我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认识偏差,这严重影响我国低碳经济的选择和发展。这些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低碳经济就是过苦行僧日子;低碳经济与重工业不能相容发展;低碳经济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低碳经济是新冒出来的经济方式;低碳经济完全是政府的事。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创新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在内涵上与低碳经济创新具有一致性。传统文化"和"不仅是建立高效低碳经济创新团队的前提,而且其创新范式也是我国低碳经济创新的基础。因此要弘扬传统文化"和"对低碳经济创新的积极因素,实现低碳经济创新的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