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秋季,作者参加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首届赴美“文化产业管理培训团”,到美国参加了以“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为主题的短期培训。在美期间,他们除了在新泽西州肯恩大学接受短期授课外,还考察了十余家电视、报纸、广播机构和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环球影城,并与新泽西州政府新闻发言人进行了直接交流,走访了加温莎市政府,对美国的媒体运营、媒体管制和媒体环境有了直接的了解。文中,作者重点对美国广播电视的运营与管制制度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主席最近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 ·华莱士的专访,在回答关于新闻自由问题时说:“我们是要有选择性,正如美国同样有选择性。关于中国的新闻,美国的报道是很少的。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比我们要高得多,美国的媒体在新闻选择方面要求也是很高的。” 根据我们多年来对美国媒体的观察和研究,江泽民主席的论断是极其正确的。在美国媒体新闻中,选择性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特别是关于中国问题的报道,更是如此。 美国媒体近期中国报道选择性分析 让我们先系统地观察一下美国媒体近期有关中国的报道。 …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美两国政府文化协定和中美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一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国际电台考察小组(三人)应“美国之音”邀请于今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七日在美国进行了考察访问,为期五十六天。我们除在华盛顿“美国之音”总部考察外,还参观了一些商业和公共广播电台、电视台,会见了几个大学新闻系教授和研究人员,下面记述的是笔者在商业广播电台、电视台参观访问的一些印象。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各媒体从业者迅速总结应对紧急事件的经验并成书, 《媒体应对紧急事件手册》一书已于近日出版发行。据悉,很多高校新闻专业教授已将此书列为新闻专业学生的必读教材,这里摘译的仅是其中几篇的片段。阅读全书,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美国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特色,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如何进行新闻教育?把这些处于操作层面的“经验总结”当作新闻学教科书,美国的新闻教育是在“生产职业新闻人”。反观我国,为什么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后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进入角色?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有“新闻无学”的感叹?陈旧的新闻学教育思想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西方新闻学研究的框架和符码理论对美国媒体有关中共“十六大”的报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旨在揭示美国媒体与主流意识形态间的互动关系 ,加深我们对美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运作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美国媒体融合发展有哪些新趋势和特点?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2016年,中国记协组织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美国一些主流媒体和机构,我们是代表团成员,虽然是走马观花,但美国同行的一些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杨瑞明 《传媒》2002,(4):55-56
仿佛是耸立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大厦的轰然倒塌,才使向来不屑于张望世界的美国人在震惊与愤怒之后们心自问:“他们为什么恨我们?”一时间,美国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充满了对此困惑的追问与反思。在挖掘和清理“9·11”事件的前因后果时,美国人把责难的目光也投向了自己的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8.
自从《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发表后,“妖魔化”成了中美媒体、政界和学界历久不衰的争议话题。常有人问:“美国媒体为什么要妖魔化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1993年5月,正是春色浓郁的季节。我们作为中国视听业代表团的成员,赴美考察十余天,访问了美国几家广播电视公司。对于广播电视事业比较发达的美国来说,我们所访问的这几个媒体,仅仅是高楼中的一两间小屋。这里所谈仅是一瞥之感。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19日至11月9日.中宣部组织18位“四个一批”人才赴美考察学习,这是中央刚刚科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宣部派出的第一批文化产业考察团.旨在全方位了解美国的文化产业,并形成对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有借鉴意义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1.
说到美国媒体,“自由”和“保守”常常成为颇有兴趣的话题:一方面,很多人对近年来美国媒体的保守化倾向感到忧心忡忡,而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许多知名电视节目和报纸又被指责为有严重的“自由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12.
“信息高速公路”已是国内外科技界谈论的热门话题。什么叫做“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首先是由美国提出来的。去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旨在建立起一个贯通美国各大学、研究机构、工矿企业、医院、商店、娱乐场所以至各家各户的全国信息网,目标是将现在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提高1000倍,将  相似文献   

13.
乔木 《当代传播》2002,(2):21-23
美国媒体作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因素,其作用一般认为,新闻媒体反映中美关系中的问题,通过舆论作用于美国的立法、行政等部门,进而影响到美政府的对华政策。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负面报道,有称“妖魔化中国”的,也有称“敌视中国”或“消极影响”的。此类论证多有选择地分析美媒体的对华报道.并和中美在新闻观念、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起来。这种定性分析的缺憾是,忽略了对中国的正面和中性报道,也没有进一步探讨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随时间、因事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文将围绕美国媒体对1…  相似文献   

14.
说到美国媒体,“自由”和“保守”常常成为颇有兴趣的话题:一方面,很多人对近年来美国媒体的保守化倾向感到忧心忡忡,而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许多知名电视节目和报纸又被指责为有严重的“自由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15.
透视《中国国家地理》的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差异之美与变化之美是我们的独特风格问:2000年为什么把《地理知识》改名为《中国国家地理》?是否拷贝了美国《国家地理》? 答“国家地理”是—个媒体类型,这个媒体类型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的教材里就有专门的章节来论述,近年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几本书里也有对这种媒体类型特质、要素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6.
11月6日,奥巴马意料之中而又出人意料地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意料之中”是因为美国主流媒体早就预见奥巴马肿出:“出人意料”是因为在结果出来之前,除了美国媒体,恐怕全世界,包括美国黑人本身,对于奥巴马是否真的当选仍没有足够把握。奥巴马在当选之后感谢了许多人,但有一个角色,对他的肚利可说是属功至伟的——邪就是美国的主流媒体,它经常在关健之时为奥巴马坚定背书。  相似文献   

17.
美国被人捧为最讲“新闻自由”的地方,而且美国的媒体也向来标榜自己“公正客观”,美国的新闻自由到底有多自由?我们暂且不下结论,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相似文献   

18.
我在美国查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去美国查档案 去美国查档案的想法,在我是由来已久了。 胡乔木在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二十年“左”的错误?》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对外部压力的“过火”反应,是导致我们走向“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这个论断是对的,那我们就不能不设法弄清,在1957年以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外部世界给予我们的“压力’倒底是什么”它们是大是小,是沉重还是轻微?特别是世界应该了解,所谓外来“压力”,其真实性到底怎样?而作为当时中国最大“敌人”的美国,曾经是我们感到严重”威胁”或“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查证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基本脉络的史料,对搞清我们所感受“压力”的状态以及所作出“反应”是否‘’过火”,显然是必要的,说到去美国查档案的动机,此其一也。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明确要求。什么是文化产业?至今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统一的界定, 各国的官员和学者都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从不同的意义和角度去理解和使用这一概念,有称之为“文化工业”,有称之为“创意产业”,有称之为“内容产业”,也有称之为“版权产业”等等。但无论对文化产业作出何种界定,都把正在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纳入其中,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的生活节奏之快,可以见诸于他们对广播电视新闻媒介的充分利用。由于居住区往往远离工作地点,许多美国人不得不黎明即起,淋浴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或电视,边听新闻边用早餐。对于那些被夜生活折腾得疲惫不堪,不得不跳出被窝就驱车前往工作单位的人,早餐和新闻两项“节目”都是在上班的路途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